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令人流泪的“谢师宴”

              王晓静

                 ①那一年师范毕业后,我在一所学校担任班主任。班里有个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进班时的成绩是第一名,但总是低着头走路,看上去自卑落寞。每天中午放学时,同学们都争抢着涌向食堂,只有他静静地坐着看书,好像一点也不饿。有次我故意把教案忘在讲台上,在外面踱了十几分钟后回到教室,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一见我进来慌得赶忙把手放进桌斗。我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若无其事地说:“看我这记性,教案忘带了。”我快步走出教室,眼眶不由得酸了。我刚才看得清清楚楚,他左手一袋榨菜,右手一个馒头!

                 ②我找到学生入班时填的家庭情况表,他的表里亲人一栏只写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家人工作栏里写着务农。“他的父母呢?难道他是个孤儿?”男孩苍白的面容一直在我脑海里旋转。

                 ③那时,我住在教师公寓里,每天都自己做饭,有时候就喊他过来一起吃。刚开始,他怎么都不肯,满脸都是羞涩不安。我劝慰他说:这是对优秀生的奖励,只要在班里考第一名的学生都有这个待遇。我知道以他的资质会一直稳居第一。果然,他学习更努力了,不仅在班里一直是第一名,在年级里也遥遥领先。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拘谨了,有时还会早早来,帮我洗菜切肉。

                 ④高考结束了,那个暑假,他在县城的一家饭店打工。一次,我经过那个饭店,看到他正满头汗水地端着一摞盘子疾步走过。我背过脸去,心里酸痛不已。

                 ⑤大学通知书下来时,他飞奔着来找我,兴奋地说:“老师,我考上了!”我激动地站了起来。我知道,那个大学是他的梦想。他忽然说:“老师,今晚我想请你去‘一品阁’吃饭,你一定要来啊。”他眼巴巴地看着我,眼里满是真诚的感情。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他在饭店里大汗淋漓的样子,那是他的血汗钱啊!我怎能……于是,我婉言谢绝了。

                 ⑥他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没再说什么,低着头默默地走了。

              ⑦我呆呆地坐着,脑海里满是他的背影。忽然,我明白了,他不能承受的是我这三年对他的关心。这一蔬一饭之恩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毕竟单身的我经济上还算宽裕,但对于他来说,他必须要报答,不管是什么形式。而我却剥夺了他的权利,所以这种不能回报的恩情才会压得他直不起腰来。

                 ⑧我马上冲出去,朝着他喊:“晚上我们去吃饭!”他回过身,笑了。

              ⑨晚上,我和他点了几个菜、一瓶酒,他说他早就知道我说的奖励制度只是个借口,只是为了能让他吃上些好饭菜。他父母早亡,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家人之外的温暖。

                 ⑩那是我吃过的最难忘的一顿“谢师宴”。后来他伏在桌上一直哭,我眼圈也红了。我相信,懂得感恩的他遇到再多的风雨,也会微笑着走下去。因为善良如种子,已经在他年轻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 2.

              蝴蝶

              七月,暮雨,热气腾腾地压下来。蝴蝶飞到窗玻璃上,扑打着翅膀。我来不及打开窗户,它就飞走了。它停在不远处的树叶上,在雨雾中轻轻地扇动翅膀。
              屋子里也有蝴蝶,它安静而听话地躺在那里,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那是一只蝴蝶标本,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安静地躺在一个精致的玻璃盒子里。安静的蝴蝶,真的很像记忆深处那年翩然而至的女孩。
              上初中以后,我因为家里贫穷,贪玩。成绩不好,一直被同学们嘲笑,渐渐就变成了同学和老师眼里的“坏学生”因为这样,全班没有人愿意和我同桌,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最后一排。
              初二开学的那个夏末,班主任带着一个皮肤白皙的女孩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从县城转学来的胡碟,以后她就是这个班的一部分。”全班人齐刷刷地鼓掌,我的掌声淹没在全班人的掌声里,连自己都听不清楚。班主任转头对女孩说:“现在座位紧张,你先到最后一排的空位上坐着。”
              于是,胡碟成了我的同桌。那一年,我十四岁。整整一个月里我不敢和她说话:我怕她也像别人一样,瞧不起我。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胡碟竟然带了一只活的蝴蝶来教室。上课的时候,我看着蝴蝶突然说,真漂亮。像是对蝴蝶说,似乎也是说给胡碟听。这句话被老师听见了,他看见了桌面上的蝴蝶,一口咬定是我带进来的。按照老师的意思,从县城转学来的成绩优秀的学生怎么会在课上玩蝴蝶呢?我没有争辩,默默地接受老师的惩罚——打扫教室卫生,因为我知道没有人会相信我。下午放学后,我从楼道里把水提到教室,发现她正在清扫教室。她抬头看着我,说:“我害怕老师,所以不敢承认。”那一刻,我原谅了她。打扫完教室,她说:“我送你个蝴蝶标本吧。”“蝴蝶标本?”我听都没有听过,“什么叫蝴蝶标本?”“就是……唉,等我做好了送给你,你就知道了。”
              那天以后,我们就成了朋友,她是因为爸爸降职才转学来的,班上的同学渐渐有人说她爸爸是贪官,不和她说话。而我,作为同学和老师公认的最坏的学生,自然被其他人瞧不起。后来老师调座位,要把她调到前面去,没想到她拒绝了。她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我不想跟别人同桌。”
              就这样,我们两个不被班上同学接受的学生成了最好的朋友。胡碟的成绩很好,下课后,大家在玩的时候,胡碟就会转头对我说:“来,我教你做题……”
              那个学期,我的成绩奇迹般地从倒数变成了中等。领成绩单的时候,班主任眼睛瞪得大大的,直问我是怎么学的。只有我知道,这一切都是胡碟的功劳。
              第二个学期,胡碟依然是我的同桌。她答应送我的蝴蝶标本却一直没有给我,后来她跟我说,本来是想送我的,但是做一个蝴蝶标本就要杀死一只蝴蝶,她不忍心。
              我意味深长地说:“那就不要做了,蝴蝶可怜啊!”一个学期里,在她的帮助下,我的成绩突飞猛进。初二升初三的时候,胡碟考了年级第一,我是年级第十,全班第三。
              炎热的假期结束后,回到学校却发现我的左边空空如也——听老师说,胡碟她爸爸调回县城了。初三快结束的时候,我收到胡碟邮寄来的礼物,是一个漂亮的蝴蝶标本。她在信里说,标本是用了一只在暴雨中被打死在她们家窗台上的蝴蝶做的。从那以后,这个蝴蝶标本就一直陪着我度过了整个初三的岁月。
              中考后,我义无反顾地填了县城的学校,可是上高中后才得知,胡碟在中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去登山,不幸摔下了山崖……
              她就是我的蝴蝶,像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样,在我不知道的年月里,翩然而来,飘然而去。
              又开始下起了小雨。我回头看了看桌上的蝴蝶标本,再回头望窗外的时候,树叶上的蝴蝶已经不见了。蝴蝶总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我的生命里。
              雨,一下子就朦胧了整座城市的脸庞。

            • 3.

              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

              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欠,腾起潮润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

              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雨顺,种什么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父亲把土地当做根,他自己已经像土地一样,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他会娴熟地侍弄它们。

              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了,父亲找人帮着把西瓜摘下来,又圆又大的西瓜被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不完。父亲早早和叔叔大伯们商量好了,他们找来了大车,要去大同或者包头卖西瓜。究竟是哪里,童年时的我分不清。对于我来说,那些地名,仅仅是远方的象征,代表着父亲此去将是万水千山。

              我们都以为,这车西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十几天后,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每个人都胡子拉碴,一脸沮丧。原来,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处理掉了。毫无疑问,这次赔大了。

              所有的心血,就这样毁了。母亲心疼得大哭起来。那几天,母亲不吃不喝,愁得不行。我和妹妹们知道,父亲给我们买裙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了。瓜田里,剩下的西瓜寥寥无几。昔日茂盛的瓜田,显出衰败的模样。父亲在瓜田里抽着旱烟,眉头凝成一个“川”字。忽然,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

              以后的日子,父亲天天在玉米田里忙。间苗、浇水、除草,父亲把所有的汗水都挥洒在玉米田里。我们眼看着玉米拔节一样长,粗粗壮壮的玉米,仿佛都卯足了劲儿,要为父亲争气。玉米长到一人多高了,修长秀颀,三亩多玉米田,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涛。家乡肥沃的土地,愈发显出厚重的底色。风过处,玉米叶子水袖一样舞着,“刷拉拉”作响。父亲的脸上,一片憧憬。

              秋风吹过千里平原,玉米熟了。成熟的玉米田泛着黄色,显出迷人的风韵。棵棵玉米上,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仿佛植株上醒目而荣耀的标志——又丰收了。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田里的玉米在笑,笑得那么恬然自得,那是丰收的微笑,无比生动。爽朗的秋天,天无边无际地蓝着,云自由自在地飘着。玉米田里的我们,笑声连成了串。好收成,就有好日子。那一季,我们收获的玉米快要把粮仓挤爆。

              以后的日子,父亲的那句“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就成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心领神会的语言。每当遭遇困境,我们就学着父亲的语气说:“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家知道,只要像父亲一样不灰心、不丧气,就会收获满地微笑的玉米。

              生活的原野上,到处都有希望的种子,只要信心还在,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4.

                被放逐的皇后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成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

              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竞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杲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竞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 5.

                                                                                             眼泪这么近,背影那么远

                                                                                                            包利民

              ①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失声,是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听别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当时那个老教师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听着听着,我竟失控地哭出声来,惹得全班40多个学生都惊愕地看着我。

              ②我想起的是娘。娘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那是真正的傻,整天胡言乱语,连生活甚至都无法自理。据说,是娘给母亲接的生。母亲生下我一个多月后,便被公安人员带走了。而我,从此就成了娘的孩子,那一年,娘43岁。

              ③从记事起,我最常见的就是娘的白发和泪眼。听别人说,娘以前从没掉过眼泪,自从有了我,便整天地抹泪。

              ④印象中娘只打过我两次,打得都极狠极重。第一次是我下河游泳。村西有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河,夏天时村里的孩子都去水里扑腾,我当然也去。从不管我的娘突然跳入水里,把我揪了上来,折了一根柳条就没命地抽在我身上,打出了一道道的血痕。我那时一点儿也不记恨她,只是不明白,我在那么浅的河里游泳,她却这样狠打。

              ⑤还有一次,那时我已在镇上读初中了。有一天她到学校给我送粮,正遇见我在校门前和一个女生说笑。当时她扔了肩上的粮袋,疯了一般冲过来打我,我的鼻子都给打出了血。我虽然不明所以,可依然不恨她。那时,我已能想懂很多事,也从别人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样的一个女人,能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所付出的,比别人要多千百倍。我感激我的娘!

              ⑥要说娘有让我反感的地方,就是她的眼泪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一见到我就哭,这让我从心里不舒服。有时我问她:“娘,你怎么一见我就哭啊,不如当初你不养我了!”那样的时刻,她依然流泪不止,说不出一句话来。娘对我从没有过亲昵的举动,至少从记事起就不曾有过。她很少抱我,连拉我手的时候都没有。这许多许多,想着想着便也不去想了,娘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为什么和她计较这些呢!

              ⑦在镇上上学,娘每月给我送一次口粮。她把时间拿捏得极准,总是在周六的下午一点钟准时来到学校门口,而那时我正等在那里。她把肩上的粮袋往地上一放,看上我一眼,转身就走。我常常怔怔地看着她的背影发呆,那背影渐行渐远,她间或抬袖抹一下眼睛,轻风吹动她乱蓬蓬的白发。每一次我都看着娘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处,不期然间,那背影竟渐渐走进我的梦里。

              ⑧考进县城一中后,娘来的次数便少了,几个月一次。主要是为了给我送钱。高三上学期的一天,刚经历了一次考试,我和一个住校的女同学一边往宿舍走一边讨论着试题。到宿舍门前时,竟发现娘站在那里,风尘仆仆的,30里的路,她一定又是徒步走来的。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那一刻,我的心底涌起一种巨大的感动。她从怀里掏出一卷钱塞进我的口袋里,又看了我一会儿,眼角渗出泪来,然后便转身走了。我转头对那个女同学说:“这是我娘……”

              ⑨那竟是我和娘最后一次见面,她在一个月后的一天夜里,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年,她62岁。我常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娘时的情形,她用最温暖轻柔的一个抚摩,把她的今生定格在我的生命里。

              ⑩我考上师范的时候,回村迁户口,乡亲们在小学校里摆了几桌饭,为我送行。席间,老村长对我讲起了娘的过去。老村长说,娘原本是邻村的村民,丈夫死于煤井中,她拉扯着一个儿子艰难地生活。儿子上了中学后,由于早恋,成绩越来越差,任她怎么管教也无济于事。后来,和她儿子谈恋爱的那个女生感情转移,她的儿子就投进了村南的河里,淹死了。从那以后,她就变得疯疯癫癫,开始了走村串屯乞丐一般的生活,直到来到了这个村子安下身来。

              ⑪那一刻,我忽然记起了娘打我的那两次,心中顿时恍然。就觉得曾被娘打过的地方,又开始疼起来,直疼到心里。娘当初的泪水如今都汇集到我的眼中,而那背影已是远到隔世……

            • 6.

              刀爱

                 ①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晴朗的阳光中,手拿一把磨得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的珍贵铠甲。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子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美名远扬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成百上千把雪亮的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迎接累累硕果。

              (选自《思维与智慧》乔叶,有删改)

            • 7.

              窃读记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有缩减)

            • 8.

              想念父亲的温抚

                 ①都说慈母严父,我们家的情形正好倒了过来。

                 ②小的时候因为淘气,没少挨母亲的笤帚疙瘩,但记忆里就只挨过父亲一脚而已。就是那一脚,也是父亲气急所为,事后他明显很后悔。当邻居大婶儿夸张地埋怨说“你把孩子踢坏了”时,父亲几大步跨到我跟前儿,立即蹲下查验我的腰,用力按着某处问我疼不疼。他一脸的焦急满眼的疼爱让十岁左右的我回味了很久,也得意了很久。父亲的补偿是,默默地替我洗了一件

              衬衣。这是父亲对我表达父爱的独特方式,他正是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了我,人需要通过认错、示弱来搀抱慰对方,来体现自己的胸怀与纵深。

                 ③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忙,很少搭理我们。但家里的人都心知肚明,在他四个儿子里,他最喜欢行二的我。这倒不是因为我最乖巧,恰恰相反,我是属于那种开蒙晚、打小儿特别懵懂的人,这种懵懂让我母亲着实发了好一阵子的愁,以至于家里偶尔打打牙祭、炖只鸡,她往往都要悄悄地叫我到灶台前,把一个小碗塞给我,嘱我别言声。碗里是鸡心、鸡肝和鸡胗。这倒不是她把我当成了心肝儿宝贝,而是迷信吃什么补什么—我的懵懂或木讷没让她觉得内慧,反而当成了缺心眼儿。与父亲不同,母亲真正的心肝儿宝贝其实是比我只大三岁的长兄。但母亲漠视我的态度也可能恰恰父亲对我高看一眼,时不时温抚一小下的主要原因—他大概自觉不自觉地希望把家里的一碗水端平。

                 ④父亲的温和与厚道不仅仅只体现在对待孩子的宽仁上,更体现在对待他自己的老伴我的母亲的容让上。我的母亲最早是银行职员,后来又一直当中小学老师,是那种律己律人都到了苛刻程度的人。偏生又生得很美(经常会被当成某个电影明星),自然不可能没有脾气。要不是父亲大肚能容,两个人不可能那么顺风顺水、一路温馨地一直走下来。及至老头儿老太太退休以后,忽然发觉彼此之间似乎很陌生,很不适应,又正是我的父亲每每在关键之处隐忍不言,包容了我母亲的失落与唠叨,不仅维系了两个人的情感之舟,更让我见识了一个男人的韧性、慈蔼、可亲度和慷慨厚道。

                  ⑤父亲固然是温和与厚道的,但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脾气、没有傲骨。他不会虚与委蛇,不会曲学阿世,不会算计别人,反而每每会拍案而起,便注定了无法在仕途上走运。但也许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说法,父亲仕途上的不如意反倒成全了他—他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玩家或大顽主。工作之余,他能自己织网捕鱼,能自己做木匠活儿。晚年时,父亲病都那么重了,还偷偷地给自己泡药酒喝—医嘱是不能喝酒的。他一生过得其实很痛快的,烟和酒都是抽和喝到身体不允许,身体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才停。否则,以他的身子骨之强健,怎么也能活到90岁。

                 ⑥今年是猴年,是第一个没有父亲他老人家的年。我知道,全家人都不适应,虽然谁都刻意不去说。他老人家不在了,年味儿都没有了。我实在不知道,得多少年我才能习惯没有他老人家的日子。

                 ⑦一位远方的友人说得好:“我爸爸的去世改变了我对生命的看法。珍惜一切所得。珍惜一切福分!”为了不辜负父亲他老人家把我生成现在这个模样,我得好好活着。我会在他老人家的庇佑之下,活得更有价值,更有回馈。

            • 9.

              天上开来的花

              陈绪伟

              ①几年没下过这样一场雪,真可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刚满五岁的孙女,很好奇地拉着我的手,非要到龙岗公园去看雪景。一出门,孙女就问:“这是天上开来的花吗?”我说:“你看是不是呢?”“是啊,是啊,”孙女高兴地跳着走着说着,“天上开来的花就是多,把天都占满了,把地都铺白了。”

              走在风雪中盘绕的园林公路上,大朵大朵的雪花开在龙岗阁上,像颐和园的白塔;开在石雕的抱瓮丈人上,似着装鳞琼的玉披;开在菩萨泉菩提古树上,漾一腔童趣温馨的笑意

              ④千步梯上的平台,上尺厚的积雪,孙女在雪地上来回打滚,说比家里的海绵床还软和,脸都冻红了,嘴里还一个劲地说好玩好玩;手也冻红了,还大把大把地抓雪块堆雪人,小嘴甜美的笑声不断。

              ⑤雪人堆成了,孙女甩开我的手,蹦蹦跳跳朝前跑,没等我喊出慢一点,她一个趴扑摔在雪地上,耳朵贴在刚落下的一片梧桐树叶上,我赶忙去拉她,孙女用眼盯着我,手指竖在嘴上,冲着我“嘘”了一口气。我立刻停下脚步,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轻声问:“果果,你在做什么?”“我听到了雪花开放的声音了。不信,爷爷你也趴下听听。”她说。我随身蹲下,把头贴近孙女的耳边。“听到了吗?”孙女神气十足地小声问。“爷爷听到了。”我也严肃认真地悄悄答。

              ⑥梧桐树边是一片毛竹林,旋转的雪花开在毛竹林中,似成蚕吞食桑叶,像秋雨纷纷飘洒,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其实很大,只是来这里看雪景喧闹的人多,掩盖了雪花开放的灵性动感。于是,我干脆扶起孙女,拉着她的手朝龙岗山脊上走去,在那里寻找别样的声响。

              ⑦山脊的步道两边,栽植了许多种常青树,雪花开在不同的常青树上,那声音与毛竹林相比就大不同了,细微了许多,窸窸窣窣的。雪花开在“委员林”那片雄伟壮丽、叶厚光亮的广玉兰大叶子上,是“咝咝咝”的细微声,似有似无;开在“状元林”间植的雪松与香樟叶面上,是“唰唰唰”的细碎声,有韵有律;开在路旁的石亭石碑上,是啥声也听不见,默默无语。

              ⑧一路走过,孙女好奇地问:“怎么这叶子小的树林雪花开放的声大,叶子大的树林雪花开放的声小,那亭子和石头上雪花开放的声音一点也没有呢?”孙女这突发奇想的提问,真把我给问愣了,略思后,也不管孙女听得懂听不懂,便指着天空说:“这雪花啊,就像人一样,也是有灵性的哟!海纳百川、为人正直、心胸宽阔的人就听不到闲言碎语;心眼狭小、心思复杂、计较得失的人就常怀嘀嘀咕咕;无生命的物体就没感觉,当然也没回应哦!”呵呵,我自嘲地笑了,孙女傻愣地望着我说:“爷爷你在说啥呀,我一点也听不懂啊!”

              ⑨五岁的孙女哪能听得懂,我赶紧打岔说:“果果,果果,你看你看,雪花开在毛竹林上是一片片的,开在雪松上是一层层的,开在桂花树上是一朵朵的,开在梅花上是一点点的,是不是啊?好不好看啊?”“是啊,真好看!”孙女拍着手跳着答。我又说:“果果,你闭着眼闻闻,有香味吗?”过了一会儿,孙女眯着眼率真地说:“爷爷,我好像闻到了有点香,这下雪的天比大雾的前几天,气味好闻多了,要是天天都下雪该多好啊!”

              ⑩孙女的天真童言,让我想到:世上任何花开,没有雪花开放得如此盛大;世上任何舞蹈,没有雪花飞舞得如此圣洁。

              ⑪雪落尘伏,空清心香。                                       

            • 10.

              一根善的拐杖

              朱成玉

              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父亲是个待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我说:“爸,我不想念书了,让我替你吧。”

              父亲却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

              父亲是纸老虎,虽说偶尔也发发威,但我一点也不怕他,他太瘦小了,体重只有90多斤。刚刚14岁的我,不论个头和体重,都已经超过他了。

              我不怕他,可是心疼他。

              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让我在家复习功课。我却偷偷地跟着。

              那天很热,我看到父亲脸上的汗水肆意流淌,可是两只胳膊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就晕倒在地上。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布满皱纹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为老人掐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老人醒过来,向父亲道谢,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一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递给老人一根拐杖,“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谢谢,那你怎么办?”

              “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

              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起来,早上明明刚和他比过个头儿的,可是现在却觉得自己比父亲矮了不少。

              人群出奇的安静,不知道这些围观的人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大概是被父亲的举动惊到了吧。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是父亲没有,虽然在那里有点儿摇晃,但却像一棵树,只是摇晃而已,不会倒下。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一根善的拐杖,可以让你的人生站得稳当一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