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

              白岩松

              ①柏拉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我一直在想,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世界上各个民族,什么才是那个民族的故事?一个民族若有故事,可以解决这三个问号:因何而著名?因何而流传?因何而有用?

              ②我从第一个问号讲起。前几天我去了德国的莱比锡。莱比锡有博览会,还有保时捷的生产基地。但是到了那里没有人向我们提这些,他们首先提的是巴赫。巴赫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瓦格纳在那里出生,门德尔松在那里出任乐团指挥,并创建了莱比锡音乐学院……每个人都对这如数家珍。莱比锡的街道上有许多用金属做成的音符,那是地面的路标,指引你通往一个又一个故居。见到莱比锡市长的时候,他极其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座城市因为巴赫而著名。我们问市长:“莱比锡将来要打造成德国东部的著名城市吗?”市长回答:“一个拥有巴赫的城市,怎么能只满足于成为德国东部的著名城市呢?我们要成为国际著名的城市。”他们的底气源于巴赫在那里生活过。

              ③第二个问号:因何而流传。我去浙江南浔古镇时,当地人领我们去了藏书楼。讲解员开始是这样介绍的:“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你们看,这家第三代就出了个读书人。”我一听特郁闷 ,以为第三代这个读书人要开始败家了。后来才知道是这个读书人爱书成痴,把前两代积累的巨大财富全买成了书,一共有17万册孤本、善本,建成了这个藏书楼。现在这座藏书楼 是南浔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浙江图书馆的分馆。即将离开藏书楼时,我们说,幸好第三代是个“败家子”,把祖辈积攒的金钱都“败”成了书,让这个家族因此流芳百世。

              ④第三个问号:因何而有用?大家都知道《富春山居图》。几百年前,在富阳郊区的深山老林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开始画《富春山居图》。我相信那个朝代的“城里人”也在忙着做些“有用”的事,赚名赚利,歌舞升平。而这位老人,独自在山林中守着孤寂作画。几年之后,作品完成了,他着急大概也觉得“无用”,便将它送给一位名叫“无用”的僧人,该画因此得名“无用师卷”。几百年过去了,那些功名富贵都已烟消云散,一幅“无用”的画,却 为这座古城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声名和利益。这些就是“无用之有用”。

              ⑤我们这一两代中国人,是没有“故乡”和“故居”的,一直都在迁徙。也许有时能看到父亲领着儿子指着某个广场上的地砖说:“你爸当年就住这儿。”19 94年,冯骥才老师为了保护天津要拆的街巷,组织100多位摄影师去拍照。最后房子拆了,艺术家们把它们留在了无声的作品里。

              ⑥在这个没有故乡也少了故居的时代里,如果再没有了故事,失去了记忆,未来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在好好重视文化,我们将来拿什么回忆,拿什么找到家?也许将来都会像二十年前,北岛流浪时所说:“我对着镜子说中文。”隔了一会儿,北岛又说:“祖国是一种乡音。”

              (作者 白岩松 节选自《白说》 略有删改)


              (1) 文章第②段对真正能够让莱比锡文明于世的原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文章第④段对“无用之有用”的内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里是保时捷的生产基地。 
              B.这里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曾在莱比锡留在印迹。
              C.普通民众对自己的城市文化非常珍视并引以为荣。 
              D.官员因为这里曾经是巴赫生活过的地方就有底气将这里打造为国际著名的城市。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 3.

              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③她的性格  (ɑ和睦 b和蔼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     (ɑ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ɑ管教 b管理 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这段文字记叙的重点是      (  )          
              A.母亲勤俭持家的习惯及任劳任怨的态度。
              B.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及宽厚仁慈的态度。
            • 4.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放羊时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每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防止它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天冷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像看宝贝一样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这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护“亚心”。

              “亚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它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块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再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地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很火。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赚更多的钱。

              然而,老人不但没有把钱交给家里,反而将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石料。此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刻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子陪伴它……”

              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就没学过雕刻!

              有一个远方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奇迹,特意为吴庭德老人塑了一尊铜像,以表达对他最崇高的敬意。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亚心塔,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塑像所吸引。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四年过去了,吴庭德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

              (有删改)


              下列对吴庭德老人砸亚心石的用意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低价出售给游客,赚点钱。
              B.为了给“亚心”增加景观。
              C.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雕刻手艺。
              D.为了宣传“亚心”,给游客当作纪念。
            • 5.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空”不陋的道理。
            • 7.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列对此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气势雄伟窥见一斑。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西望旧朝故都长安,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
              D.作者在曲中表达深深的伤感悲痛之情,其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一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此诗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借“夜郎西”寄托对好友的思念。

              C.《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D.《天净沙·秋思》语言精练,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副生动的图景。
            • 9.

              阅读《己亥杂诗》(龚自珍),回答下列各题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诗人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B.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
              C.表达了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
              D.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以及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 10. 《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