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故乡的堰塘

              ①我总是对故乡的堰塘一往情深,魂牵梦萦,是因为我对它爱得太深的缘故!我的老家门前30米处东南方,有一口呈月亮形的堰塘。塘水清清幽幽,一年四季池水饱满。

              ②我是喝堰塘的水长大的。我住的台子叫姜葛台,但没有一个姓姜的人,只有七八户人家,大家都吃塘里的水。每天清晨,台子上的人,挑着两只木桶,去塘里挑水。塘里的水用来饮用、煮饭、烧菜。塘里的水,感觉是那么鲜活,那么有味,那么纯洁,那么自然,那么美妙。

              ③我是食堰塘里的鱼长大的。小时候,我爱钓鱼,特别喜欢到堰塘里去钓。我自制一根竹竿,一根塑线,一根鱼钩,把家里的米上一点酒,朝塘中的空隙处一抛,几分钟,出钓竿下鱼钩,就有鱼儿咬钩了。一扯竿子,就会有一条半斤以上的鲫鱼,活蹦乱跳地跃出水面。堰塘里以鲫鱼、黑鱼、鳝鱼居多,其次是泥鳅、草鱼、鳊鱼。特别是夏天的早上,堰塘里的鱼三五成群地戏水。到了腊月,荷叶、蒿草枯萎了,水草沉了,塘水不再丰盛了,村里的人会干塘。抽水机把塘水抽干了,一是捞鱼,二是挖藕。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来到塘边。眼看着塘水慢慢少下去,里面的鱼儿一个一个动起来,东躲西藏,大人孩子们就高兴了。大家下水把鱼捉上来,集中后按人头分鱼。堰塘里的鱼似乎是捞不完的,每年都有。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啊!

              ④我是吃堰塘里的莲蓬长大的。月亮弯似的堰塘里,齐刷刷长满荷叶,青枝绿叶,好比乡村的姑娘,清丽可爱。早春时节,波光粼粼的塘水里,小荷又露出尖尖角了,破水而出,慢慢长大。霎时,堰塘全部布满,慢慢尖尖角舒展开来。春夏之交的时节,寻着尖尖角抽藕梢,藕梢细长白嫩,又脆又甜。但藕梢是抽不完的,塘底的根又冒上尖尖角。到了夏天的时候,荷叶长成斗笠一样大了,堰塘里变成了绿色的世界。接着荷叶旁边又长出一个尖尖角了,像毛笔一样大小,慢慢变成粉红色的荷花绽放。荷花和荷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它们好像母女,好似姐妹,相依相偎,各显风姿。六月天,奶奶腌菜的时候,就叫我去塘边摘一些荷叶,那时的荷叶真是茂盛,甚至长到塘埂上了,顺手可摘。把荷叶晒干了,封腌菜坛子的口,腌菜不走味,耐存,荷叶香味扑鼻。到了夏秋之季, 荷花迅速变成莲蓬。水上的莲蓬、水面的菱角,一样甘甜爽口。

              ⑤我想,在我的心灵深处,故乡的堰塘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啊!是它养育了我,抚育了我,我流淌的血液中,有堰塘给予我的灵气和养分!故乡的堰塘,已经在我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子。故乡的堰塘啊,我永远怀念你的美好,永远将你的美好化成我做人的动力,在我的人生中,也把自己的爱和情,去无私奉献,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爱!

              (1) 围绕“堰塘”,作者主要写了儿时故乡的哪些往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我自制一根竹竿,一根塑线,一根鱼钩,把家里的米上一点酒,朝塘中的空隙处一,几分钟,出钓竿下鱼钩,就有鱼儿咬钩了。一扯竿子,就会有一条半斤以上的鲫鱼,活蹦乱跳地跃出水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中,作者以时间为序,具体描写了“荷”的生长,请完成下面的填空,归纳这过程。

              早春,小荷露出尖尖角破水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 → 荷的尖尖角抽出藕稍→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夏秋之际,荷花变成莲蓬。

              (4) 文中画线语句写道:“我想,在我的心灵深处,故乡的堰塘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啊!”从上文看,“我”称呼堰塘为“衣食父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文章首尾段落,揣摩作者对“故乡的堰塘”所持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 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2) 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人生当如葵花

              赵利勤

              ①骄阳似火,大自然中,恐怕也只有吸足了水分的绿叶才能经得起阳光的炙烤,给人们带来一片阴凉。至于各种植物的花,早已在阳光和煦的春天开过,此时踪影难觅。

              ②春天花虽多,但却没有代表性的花。唯有夏葵秋菊冬梅,一种花独占一个季节,也足够了。不过,如果这三种花再相比,我倒觉得葵花更可敬!秋菊冬梅,看得人相对多些,歌颂的诗词也多些,只有夏日的向日葵,忍受着更多的磨难,却因为夏季的炎热,因为自身的平凡,很难被人提起。

              ③夏天是最考验人的季节,它的狂风暴雨,它的炙烤如火,它的阴晴不定,不但让娇嫩的花不敢开放,也让万物之灵的人类唯恐躲之不及。四季中春秋不冷不热,气候宜人,冬天虽冷,但人们可以穿得厚点儿,再通过运动来抵挡严寒,但夏天就不同了,在室外,人们到现在也无法抗拒它的炎热和暴晒,更别说赏花了!虽说夏天也有荷花开放,但那是初夏,花开得时间又短,它又站在水里,哪能和葵花相比呢?所以,我们都应该给夏日的葵花点一个“赞”。

              ④更让我对葵花敬佩的,是它“向日”的本性。夏天的阳光像烧红的钢针,但向日葵却一点儿也不惧怕,而且还要仰起脸迎接它的挑战!可以说,向日葵的花色黄得那么热烈,正是它浓缩了整整一个夏季阳光的温度,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其中,向人们贡献一个颗粒饱满的秋天!

              ⑤葵花的生命是短暂的,它不像别的花时间越长,枝叶越繁茂。葵花只能生长三季,需要年年栽种。而且它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气候最为恶劣的夏天度过,但花园里种葵花的却很少,庭院栽植也不多,只有在野外的荒郊野岭才有人大片种植,可等人们逢年过节或休闲娱乐,嘴里磕着香甜的瓜子,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有几个会想起向日葵呢?

              ⑥我很喜欢听朴树的《生如夏花》,“不虚此行呀!惊鸿一般短暂,开放在你眼前,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虽然没说葵花,但我眼前总会浮现葵花的模样。

              (1) 文章第②、③两段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2) 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夏天的阳光像烧红的钢针,但向日葵却一点儿也不惧怕,而且还要仰起脸迎接它的挑战!

              (3)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把葵花作为夏天代表性的花的理由。

              (4) 文章结尾引用《生如夏花》中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 4.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了。


              (1) 

              结合语段分析加下划线词“庄严”一词和“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的含义。

              (1)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 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线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②段写屋旁巴牚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下列题

              ①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②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④“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1)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阿长为什么会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
            • 8.

              微尘远,山花近

                                                   秦锦屏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还差点误会了他。

                ⑫“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版,有删节)

              (1) 依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

              ______,沮丧焦虑→回村喊人,_______→______,愧疚激动 →再次前行,_______。

              (2) 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从描写角度)

              (2)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从修辞角度)

              (3) 试分析第⑪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 本文标题言近旨远,试探究其意蕴。

            • 9.
              ​根据《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___。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 10.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 

              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2) 

              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你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5) 

              这段文字验证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中__ 的方面。 从中可以表现闻一的________精神。


              (6) 

              赏析下列语句


              1)现在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2)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