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故乡原风景

              侯德培

              ①记忆清浅,时光的痕迹淡淡掠过,故乡的原风景淳朴而又真实,承载了我曾经的天真岁月。也许我这一叶在外漂泊的小舟,只有故乡那条时光的河才能停泊……

              ②印象中,儿时的月光总是那么的皎洁澄澈,照得村庄清清亮亮,透过树阴洒下点点碎银。月光下看露天电影便是我们的一大乐趣。村中喇叭一广播,我们这些“勤劳”的孩子早早就把板凳搬到放映场地,占据有利位置,然后急忙奔回家,不停地催促做晚饭的母亲“快点,再快点……”儿时看的电影不少,可真正回想起来,似乎只有关于电影前的准备以及和小伙伴嬉乐的场景了。

              ③仲夏之夜,满村庄充盈的都是孩子们自由的笑声。打麦场上孩子们玩起捉迷藏,一个孩子蒙眼喊着一二三,其他孩子则迅速四散,找寻自己认为最安全的地方躲起来。记得那时有一个年龄最小的可爱同伴,总是耐不住性子,提前暴露在寻找者的视野中。

              ④三九寒冬,河水结成了厚厚的坚冰,下雪天,满眼的洁白与肃杀,而故乡也似乎被冻住了。打破这宁静的只有孩子们奔跑在雪地中的嬉笑声。用一块木板系上两条小绳子做成简易的滑板,跑到村子后面的土坡上,两人一组,一个坐在“滑板”上,一个在后面推,转眼就滑下土坡。坐在“滑板”上的孩子眼中溢满兴奋,快乐的叫喊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连树上的雪也被笑声感染,纷纷落下。

              ⑤春日融融,故乡恢复了活力,花红柳绿。故乡的春虽来得迟,却生得茂,桃花、杏花、梨花拥拥攘攘,争相展开最美的笑颜。就连那各种野菜也纷纷破土而出,一个个地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那绿油油的模样不由地让人心生喜悦。午后时分,带上铲子走到乡间寻觅野菜,弯腰,入篮。直到夕阳沉沉地坠落,家家户户燃起袅袅炊烟,才在母亲温柔的声声呼唤中,拍拍身上的泥土,在鸟儿归巢的身影中,应和着母亲的呼唤,带着满篮的清香回了家……接着就是母亲的忙碌,厨房的飘香,收获的野菜被母亲勤劳的双手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用面轻轻包裹的野菜依然泛着绿意,散发出的清香勾出了我味蕾中的无限向往。这个时候是一家人欢聚的时光,桌上的菜虽然简单,但手巧的母亲总是能把简单的食材做出让我回味良久的美味。

              ⑥时光就像故乡的那条小溪汩汩流过,不着痕迹带走了我许多的回忆。似乎儿时嬉戏的画面还在眼前放映,转眼间就成了老照片中那些陈旧的回忆。莼羹鲈脍何时品,乡音故情几回闻。故乡的原风景,就在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选文有删改)

            • 2.

              阅读《母亲的绝招》(周莹),完成下列各题。

              ①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座大山里。那里是靠近原始森林神农架红举乡边界的安场垭,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而且房前屋后经常有野狼出没。

              ②9岁那年腊月的某天,半夜里我高烧不止。父亲不在家,母亲只好背着我举着火把,去60多里外的医院。出门的时候,爷爷用沙哑的声音嘱咐:“小心点儿,菩萨保佑,千万不要遇到狼啊!”

              ③我们在翻第二座山垭的小路上,就遇到了一只狼。它两只眼睛在雪夜里发出蓝生生绿莹莹的光,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母亲停下来扭过头,对我小声地说:“是一只母狼,不要吭声。”我口干舌燥地说:“想喝水啊”。母亲立即弯下腰抓一把雪,塞进我的嘴里。

              ④母亲望着那只母狼,那只母狼也望着母亲。这时候,母狼一步步向我们逼近,并发出一声嚎叫。每当母狼前进一步,母亲就后退一步。母亲背着我,慢慢地后退着,退到一棵麻栎树旁。就在母狼向我和母亲扑来时,母亲迅速地抓住盆粗的树身开始拼命地攀爬。等母狼一个箭步跃到树根下时,我们已在一个枝桠上站住了。母亲告诫发抖的我,要我抓住她的背,千万不要掉了下去。母狼站在树下,把两个前爪抬起搭在树上,望着树桠上的我们,张开血红的舌头,露出尖利的牙齿,一边啃咬树皮,一边发出悠长而又深沉的嗥叫声。

              ⑤树下的母狼叫一声,远处就传来一片狼叫声。一阵接着一阵,此起彼伏。这时候,母亲对我说:“不要害怕,还记得以前听到的关于狼的故事里,说人只要学狼叫,就可以把狼赶跑。”她说完立刻发出了尖利的叫声。母亲急中生智的尖叫和狼的叫声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⑥没过多久,树下的狼果然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远处的狼叫声消失了。就在这时,“喀嚓”一声,树枝断了,我和母亲一起跌落到雪地上。母亲爬起来,再一次朝我火热的嘴里喂一把雪。然后,折一根树枝当拐杖,背起我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去。 

              ⑦到医院挂上吊瓶后,医生对我说:“你妈又生了你一回,要不是她在半路上及时给你喂雪,降了你的肺火,又及时把你送到医院抢救,现在你就已经烧成重症肺炎了。”

              ⑧感谢母亲,给了我面对意外时坚强的力量;还第二次给了我生命!

            • 3.

              窃读记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有缩减)

            • 4.

              想念父亲的温抚

                 ①都说慈母严父,我们家的情形正好倒了过来。

                 ②小的时候因为淘气,没少挨母亲的笤帚疙瘩,但记忆里就只挨过父亲一脚而已。就是那一脚,也是父亲气急所为,事后他明显很后悔。当邻居大婶儿夸张地埋怨说“你把孩子踢坏了”时,父亲几大步跨到我跟前儿,立即蹲下查验我的腰,用力按着某处问我疼不疼。他一脸的焦急满眼的疼爱让十岁左右的我回味了很久,也得意了很久。父亲的补偿是,默默地替我洗了一件

              衬衣。这是父亲对我表达父爱的独特方式,他正是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了我,人需要通过认错、示弱来搀抱慰对方,来体现自己的胸怀与纵深。

                 ③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忙,很少搭理我们。但家里的人都心知肚明,在他四个儿子里,他最喜欢行二的我。这倒不是因为我最乖巧,恰恰相反,我是属于那种开蒙晚、打小儿特别懵懂的人,这种懵懂让我母亲着实发了好一阵子的愁,以至于家里偶尔打打牙祭、炖只鸡,她往往都要悄悄地叫我到灶台前,把一个小碗塞给我,嘱我别言声。碗里是鸡心、鸡肝和鸡胗。这倒不是她把我当成了心肝儿宝贝,而是迷信吃什么补什么—我的懵懂或木讷没让她觉得内慧,反而当成了缺心眼儿。与父亲不同,母亲真正的心肝儿宝贝其实是比我只大三岁的长兄。但母亲漠视我的态度也可能恰恰父亲对我高看一眼,时不时温抚一小下的主要原因—他大概自觉不自觉地希望把家里的一碗水端平。

                 ④父亲的温和与厚道不仅仅只体现在对待孩子的宽仁上,更体现在对待他自己的老伴我的母亲的容让上。我的母亲最早是银行职员,后来又一直当中小学老师,是那种律己律人都到了苛刻程度的人。偏生又生得很美(经常会被当成某个电影明星),自然不可能没有脾气。要不是父亲大肚能容,两个人不可能那么顺风顺水、一路温馨地一直走下来。及至老头儿老太太退休以后,忽然发觉彼此之间似乎很陌生,很不适应,又正是我的父亲每每在关键之处隐忍不言,包容了我母亲的失落与唠叨,不仅维系了两个人的情感之舟,更让我见识了一个男人的韧性、慈蔼、可亲度和慷慨厚道。

                  ⑤父亲固然是温和与厚道的,但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脾气、没有傲骨。他不会虚与委蛇,不会曲学阿世,不会算计别人,反而每每会拍案而起,便注定了无法在仕途上走运。但也许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说法,父亲仕途上的不如意反倒成全了他—他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玩家或大顽主。工作之余,他能自己织网捕鱼,能自己做木匠活儿。晚年时,父亲病都那么重了,还偷偷地给自己泡药酒喝—医嘱是不能喝酒的。他一生过得其实很痛快的,烟和酒都是抽和喝到身体不允许,身体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才停。否则,以他的身子骨之强健,怎么也能活到90岁。

                 ⑥今年是猴年,是第一个没有父亲他老人家的年。我知道,全家人都不适应,虽然谁都刻意不去说。他老人家不在了,年味儿都没有了。我实在不知道,得多少年我才能习惯没有他老人家的日子。

                 ⑦一位远方的友人说得好:“我爸爸的去世改变了我对生命的看法。珍惜一切所得。珍惜一切福分!”为了不辜负父亲他老人家把我生成现在这个模样,我得好好活着。我会在他老人家的庇佑之下,活得更有价值,更有回馈。

            • 5.

              天上开来的花

              陈绪伟

              ①几年没下过这样一场雪,真可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刚满五岁的孙女,很好奇地拉着我的手,非要到龙岗公园去看雪景。一出门,孙女就问:“这是天上开来的花吗?”我说:“你看是不是呢?”“是啊,是啊,”孙女高兴地跳着走着说着,“天上开来的花就是多,把天都占满了,把地都铺白了。”

              走在风雪中盘绕的园林公路上,大朵大朵的雪花开在龙岗阁上,像颐和园的白塔;开在石雕的抱瓮丈人上,似着装鳞琼的玉披;开在菩萨泉菩提古树上,漾一腔童趣温馨的笑意

              ④千步梯上的平台,上尺厚的积雪,孙女在雪地上来回打滚,说比家里的海绵床还软和,脸都冻红了,嘴里还一个劲地说好玩好玩;手也冻红了,还大把大把地抓雪块堆雪人,小嘴甜美的笑声不断。

              ⑤雪人堆成了,孙女甩开我的手,蹦蹦跳跳朝前跑,没等我喊出慢一点,她一个趴扑摔在雪地上,耳朵贴在刚落下的一片梧桐树叶上,我赶忙去拉她,孙女用眼盯着我,手指竖在嘴上,冲着我“嘘”了一口气。我立刻停下脚步,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轻声问:“果果,你在做什么?”“我听到了雪花开放的声音了。不信,爷爷你也趴下听听。”她说。我随身蹲下,把头贴近孙女的耳边。“听到了吗?”孙女神气十足地小声问。“爷爷听到了。”我也严肃认真地悄悄答。

              ⑥梧桐树边是一片毛竹林,旋转的雪花开在毛竹林中,似成蚕吞食桑叶,像秋雨纷纷飘洒,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其实很大,只是来这里看雪景喧闹的人多,掩盖了雪花开放的灵性动感。于是,我干脆扶起孙女,拉着她的手朝龙岗山脊上走去,在那里寻找别样的声响。

              ⑦山脊的步道两边,栽植了许多种常青树,雪花开在不同的常青树上,那声音与毛竹林相比就大不同了,细微了许多,窸窸窣窣的。雪花开在“委员林”那片雄伟壮丽、叶厚光亮的广玉兰大叶子上,是“咝咝咝”的细微声,似有似无;开在“状元林”间植的雪松与香樟叶面上,是“唰唰唰”的细碎声,有韵有律;开在路旁的石亭石碑上,是啥声也听不见,默默无语。

              ⑧一路走过,孙女好奇地问:“怎么这叶子小的树林雪花开放的声大,叶子大的树林雪花开放的声小,那亭子和石头上雪花开放的声音一点也没有呢?”孙女这突发奇想的提问,真把我给问愣了,略思后,也不管孙女听得懂听不懂,便指着天空说:“这雪花啊,就像人一样,也是有灵性的哟!海纳百川、为人正直、心胸宽阔的人就听不到闲言碎语;心眼狭小、心思复杂、计较得失的人就常怀嘀嘀咕咕;无生命的物体就没感觉,当然也没回应哦!”呵呵,我自嘲地笑了,孙女傻愣地望着我说:“爷爷你在说啥呀,我一点也听不懂啊!”

              ⑨五岁的孙女哪能听得懂,我赶紧打岔说:“果果,果果,你看你看,雪花开在毛竹林上是一片片的,开在雪松上是一层层的,开在桂花树上是一朵朵的,开在梅花上是一点点的,是不是啊?好不好看啊?”“是啊,真好看!”孙女拍着手跳着答。我又说:“果果,你闭着眼闻闻,有香味吗?”过了一会儿,孙女眯着眼率真地说:“爷爷,我好像闻到了有点香,这下雪的天比大雾的前几天,气味好闻多了,要是天天都下雪该多好啊!”

              ⑩孙女的天真童言,让我想到:世上任何花开,没有雪花开放得如此盛大;世上任何舞蹈,没有雪花飞舞得如此圣洁。

              ⑪雪落尘伏,空清心香。                                       

            • 6.

              一根善的拐杖

              朱成玉

              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父亲是个待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我说:“爸,我不想念书了,让我替你吧。”

              父亲却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

              父亲是纸老虎,虽说偶尔也发发威,但我一点也不怕他,他太瘦小了,体重只有90多斤。刚刚14岁的我,不论个头和体重,都已经超过他了。

              我不怕他,可是心疼他。

              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让我在家复习功课。我却偷偷地跟着。

              那天很热,我看到父亲脸上的汗水肆意流淌,可是两只胳膊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就晕倒在地上。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布满皱纹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为老人掐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老人醒过来,向父亲道谢,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一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递给老人一根拐杖,“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谢谢,那你怎么办?”

              “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

              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起来,早上明明刚和他比过个头儿的,可是现在却觉得自己比父亲矮了不少。

              人群出奇的安静,不知道这些围观的人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大概是被父亲的举动惊到了吧。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是父亲没有,虽然在那里有点儿摇晃,但却像一棵树,只是摇晃而已,不会倒下。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一根善的拐杖,可以让你的人生站得稳当一些。

            • 7.

              爱中有朵小浪花

                 旅馆很小,房间更小。只有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书桌。他说:“我们就住这间了。”

                 很早就答应带女儿来看大海,却因为工作忙碌而一直没有兑现。直到拿到那一纸诊断书。他很快买了去海边的车票。

                 他想找个地方先安顿下来。可因为是旅游旺季,走了好几家旅馆,家家客满,而且每家旅馆都价格不菲。他盘算着兜里的钱,找到了这家小旅馆。

                 旅馆服务员是一位女孩,她满脸微笑迎出来,她说:“真巧,刚好还剩下两个单人房间。”他说:“我只要一间。”“什么?”“一间就够了。”“可是房间很小。”“没事。”“要不我先带你看看?”“行。”

                 晚上睡觉时,他搂住女儿柔软的小身体,父女俩紧紧靠在一起。女儿睡着了,轻轻松开他,翻一个身,把他半个身子挤到床外。女儿再翻一下身,他差点从床上掉下来。可能女儿也觉得太拥挤了,翻来翻去睡得不够踏实。他索性起来,趴在那张桌子上,似睡非睡地到天亮。

                 早上迎面碰见那女孩。女孩吓了一跳,她心想,________。于是女孩儿关切地问:“您还好吧?”他点点头。

                 女儿在海边疯玩了一天。开始时他还能和女儿做游戏,可渐渐地,额头的汗珠越来越大,他喘息着,坐在沙滩上,任由女儿自己堆沙子。

                 晚上回到旅馆,女儿问他:“爸爸,明天咱们去哪儿?”他说:“海里有座小岛,咱们坐船去岛上玩。”女儿拍着手欢呼起来。他看着那张单人床,眉头皱了半天,终于下了决心,去前台找那女孩,问:“另一个房间,我们也要了吧。”女孩为难地说:“那个房间,已经有客人了。”

                 女儿困了,早早爬上床,喊他:“爸爸过来睡。”他叹口气,想,自己再这样耗下去,恐怕坚持不了多久。有人轻轻敲门,是那女孩。女孩说:“晚上我值班,前台后面有张休息床,要不,让孩子睡在那里吧。”她举了举手里的小海螺,问女儿:“宝贝儿,喜欢吗?”女儿一下子跳起,跑过来,接过小海螺,笑着跟女孩走了。

                 他舒畅地躺在床上,手脚伸开,睡意猛袭过来,很快就睡着了。半夜醒了,他轻手轻脚走到前台。女孩趴在前台的桌子上,女儿在后面不远处的床上,呼吸均匀,睡得安详。他又轻手轻脚地离开。

                 早上他向女孩道谢,并表示不安,问:“你能休息好吗?”女孩笑着说:“习惯了,按规定,值班时间是不允许睡觉的。”又说:“您的气色好多了。”

                 良好的睡眠仿佛给了他动力,海边新鲜的空气又让他神清气爽。接下来的几天,他和女儿玩得特别尽兴。他甚至忘了那张诊断书。晚上女儿还是睡在女孩那里,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他们要回去了。女儿依依不舍地跟女孩告别。他看着女孩略带疲惫的脸,真诚地说:“谢谢!”女孩摆摆手,笑着说:“真的没什么。”

                 回到家,他长长舒出一口气。放下一桩心愿,他可以安心去医院接受治疗了。到医院,复查结果却让他目瞪口呆:他的不治之症是误诊。他不知道自己该哭还是该笑。这段时间他为了给女儿的将来存更多的钱,一分一分地省着。

                 他给那女孩打电话。电话是一位中年女人接的。女人告诉他,女孩因为上周申请加班,这周便休息了。他感到了蹊跷,问:“上周她为什么加班?”女人含糊地说:“好像有一个外地来的小女孩,睡在她的床上。”

                 他愣住。刹那间,百感交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在这个玩笑中,他感受了最巨大的残酷与最深沉的温暖。他把女儿在海边的相片制成电脑桌面。相片上,女儿幸福得像个天使。女儿身后的大海,碧蓝无际,海面上有朵朵浪花,每一朵,都美得令人炫目。

            • 8.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②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④女儿(   )低下了头。

                 ⑤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⑥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⑦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⑧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 9.

                老屋    周克武

              ①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②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③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④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⑤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⑥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⑦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A】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⑧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⑨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⑩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10.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