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苏州园林》第二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 2.

              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均衡营养更健康  
                    ①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者比率为10%-20%,生长迟缓者比率为35%,个别贫困地区高达50%以上。这是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为我们提供的一组惊人数据。专家指出,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是导致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追求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学补充营养元素的观念,已经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②中国人究竟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呢?
                   ③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A是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元素。其中钙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 科学显示,人体每天对钙质的需求量为800毫克,而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需求的50.6%.缺钙会导致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的每天摄入量也只达到人体需求的61.5%和59.5%。
                   ④维生素C、锌、铁也是中国人缺乏的营养元素。据调查,全国人均每天摄入维生素C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100毫克的标准。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C被破坏。有文章分析中国居民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仅达50毫克。另外,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毫克,比需求量少20%.青少年儿童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青少年儿童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果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此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元素,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并不多,因此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⑤人体补充营养元素的基本原则是:把所缺的全部补齐,不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元素达到均衡。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彼此关系密切,只有达到它们之间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才可能健康。比如:钙、磷、锌、铜要成一定的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铜过量,锌会损失;铁促进维生素B族的代谢;锌要与维生素B1一起增加摄入量为宜。
                   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有些人认为西方国家的配方比中国的好。实际上,中西方饮食结构不同,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另外,黄种人与白种人在体质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磷、铜、镁、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就属于中国人不缺的营养元素。以铜为例,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铜元素的量为2.4毫克,推荐量为2毫克。摄入过量的铜元素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会导致锌的损失。所以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⑦现行补充的误区是缺什么补什么,没有科学配比,人体内营养仍然达不到均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在医生指导下,总体判断自己缺什么维生素和矿物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内容

              (2)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中国人应该如何科学地补充营养元素?请结合⑤⑥⑦段内容回答。

              (4)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
              B.中国居民人均每天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为50毫克。
              C.因为摄入的铁元素数量不够,所以中国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D.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并非越多越好。
            • 3. 某市绿化部门的刘科长将组织民工把树木下面的野草拔掉,请你运用本文的知识,有礼貌地劝说刘科长放弃这一计划。
            • 4.
              《太阳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 5.
              填空
              《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
            • 6.
              指出下列各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从地球上望出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 ______
              (2)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______
              (3)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晴黑的,叫做暗星云。 ______
              (4)在每一个恒星系里,光线从这一头到那一头也得走几万以至十几万年。不要忘记,光线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若是宇宙飞船,不知道要走多少万万年呢。 ______
            • 7.
              下列句子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说明方法?(请把备选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入括号)
              备选答案:A、平实说明  B、生动说明 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③作比较 ④打比方 ⑤下定义 ⑥分类别
              (1)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目的颜色。 ______
              (2)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______
              (3)山脉对降水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迎风坡雨量比背风坡多得多。例如面迎东南季风的长白山脉东南侧的宽甸县,年雨量高达1201.6毫米,而背风侧的沈阳只有755.5毫米。 ______
              (4)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______ 。
            • 8.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______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______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______
              (4)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______ 。
            • 9.


              话 “扇”

              ①扇子起源于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扇,古称箑(shà),《说文解字》:“箑,扇也。”古代“箑”“扇”并称,《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历史上,扇也称作“五明扇”。

              ②扇子起始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起源于虞舜时代,晋人崔豹《古今注》记有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

              ③以《尔雅》中记载的“以木为扉,以苇曰扇”来推测,早期的扇子应该是长方形的苇编物,到了殷代,扇子就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野鸡的尾羽制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扇子最早不是用来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用的,故称作“障扇”。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扇风取凉,羽扇出风缓软,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用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制作,扇面上还可以绣出花朵图案。

              ④扇在我国是一种文化,并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扇子的家族非常庞大,有几百种之多,但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不能折叠;另一类是折扇,可以敞开和收叠。

              ⑤“平扇”是不能折叠的扇子的总称,月形的扇子称为“纨扇”或“团扇”,也称作“合欢扇”。历史上平扇还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扁圆等多种形式,多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⑥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最晚在魏晋时期就出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操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有王羲之为老妇题写扇画的佳话。南宋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收藏之风盛行。到了明清,扇子几乎成了文人雅士的必携之物。

              ⑦折扇(如图),最早叫作“聚骨扇”“聚头扇”“聚扇”“撒扇”,后来叫作“折叠扇”“摺叠扇”“摺扇”。说起折扇,多数学者认为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内中对折扇有过详尽的描述:“以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沙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宋人邓椿在《画继》中称赞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其更精致典雅,极耐玩赏,属国使臣进贡折扇的礼节,便从宋代一直传到了明代。

              ⑧扇面装裱,形式多样,但大体分为四种:一是将其装裱成条幅、屏条、中堂、镜片,作悬挂观赏之用;二是将其装裱成册页,主要是加以收藏;三是配上扇骨,拿在手中把玩取凉;四是专门为了陈设、展览之用,虽是扇形,但比普通扇子大出许多倍,相当于大幅的作品。

              (选自《楷书要论・章法》,田英章著,有删改)


              (1) 9.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 10.下列对第⑧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11.下列对文中“扇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数理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时间顺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