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光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 “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⑫“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⑬“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⑭“您是说,用爱吗?”
              ⑮“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⑯“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⑰“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⑱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⑲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⑳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的小花。
              ②女孩的神情黯淡下来。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①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②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4)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
              (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
            • 2.
              平衡
              陈国凡
                  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
                  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
                  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⑪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⑫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
              ⑬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
              ⑭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了,这话啥意思?
              ⑮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⑯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有删改)(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心情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3)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老婆的“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
              ②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了,这话啥意思?
              (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 3.
              根据语境,请写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总结全段。
                    日子太清闲,便会多些空虚无聊,;日子太忙碌,便会多些奔波疲劳。无论哪一种日子,如果长期以往,生活便会出现危机。空虚无聊的或许会沉迷于某种嗜好而不可自拔,奔波来累的恐怕会病痛缠身而苦不堪言。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所以说: ______ 。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对于风的印象,始于高尔基的《海燕》,它是邪恶的,在暗夜里奔腾、呼啸,裹挟着苍白锋利的闪电,仿佛要吞噬毁灭世间的一切。还有那次西北高原之行,荒蛮的风掠地而起,卷起石块砸得车窗“啪啪”作响,车外黄沙苍茫,万物披靡,天地沉陷于无穷无尽的绝望之中。当然,风也有令人折服的喜悦,当它们一群群一排排整齐拂过田野,麦浪起伏,油菜花蝶影翩翩,那些巨大膨胀的身躯展现出惊人窒息的力量,掠过我无限敬畏的记忆长河。
                  但到了小巷这里,风便瘦了,瘦成细碎直朴的居家烟火。
                  那种瘦,宛若扬波折戟的鲸鱼突然遇见一条惬意安静的小溪,便不由自主地小了下去,小成一条温柔的金鱼,尾巴轻摆,柔风漾动。就好像城市里原本喧嚣桀骜的人群,入了小巷,瞬间变得低眉和气起来。女人挽着男人的手臂,沿着巷内小店一家一家逛,手袋挎在他们中间来回地晃,摇摇摆摆如晨风拂动风铃,两人欢悦的笑声“叮叮咚咚”撒了一地。有婴儿衣服挂在巷内居民楼的阳台上,轻轻晃动,淡淡乳香就顺着巷子蜿蜒弥漫开去。老人们簇在华盖如织的树荫下练唱《西厢记》,水袖袅袅,折扇翩翩,一缕缕风自举手投足间化为古戏里的悠长韵律。小巷内唯一想和风赛跑的,是眉梢青涩的少年骑脚踏车载着羞涩的少女慌慌张张从小巷里穿过,舞动的格子衫、飞扬的黑长发、MP3耳机一人一只,恍惚能听见是许飞的那首《夏天的味道》:“风吹过我的双脚,怀念夏天的味道……”
                  黄昏的时候,风是有颜色、有味道的。巷内空场处炭火烧烤闪烁猩红的光,袅袅青烟携一缕诱人的肉香荡漾得很远,木桌、藤椅、泛起泡沫的啤酒、活色生香的小菜,味蕾被挑拨得蠢蠢欲动,大街上的人群蜂拥着挤进小巷,而巷的那端,栀子花漫天漫地,簇成泼泼洒洒的一片白,风漫步而来,是浓而醉的花香。待到夜色迷离,人影疏浅,月亮沁出泉水的颜色,风也要睡觉了,蹑脚憩在巷内人家的窗台上,帘影轻舞,流苏忽闪,有一盆吊兰垂下细长的藤蔓,摇呀摇,摇出秋千的梦。
                  有的巷子很古老,窄窄的过道,青苔附满斑驳的石砖,爬山虎绽开大团大团的绿,遮去两边灰色的墙。风入了这百年小巷,发出轻微的“呼呼”声,时光瞬间寂静绵长起来。走在小巷里,心中总会有落寞衍生,百年之前有谁如我这般走过,是仗剑孤傲的书生?还是环佩叮当的萧娘?唐时风,宋时雨,都将化成时光长廊里一句瘦瘦的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真想与一人携手穿过这迤逦小巷,哪怕一夕苍老,贴近的心,总不会惧怕那“烟波江上”的离离愁绪吧?
                  即便在冬季,小巷的风也会瘦成一场白雪纷飞的纱帐,花朵从远空掉落,晶莹剔透,隔着触手可及的距离,一切都安静沉睡在小巷里,成为万籁皆空、意味深长的童话。唯有几个顽童踩出斜斜的脚印,仿佛踩出时光的印痕……
                  我居住的小巷尽头有一位爱唱歌的阿婆,躺在门口的摇椅上,牙齿松落,皱纹纵横,她太老了,老到只能在那里轻轻地哼:“人随风过,自在花开又花落,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飘过。”风扬起她满头的白发,笑容在嘴角浅浅绽开,这个小巷如同她的人生,沧桑而又漫长,但早已将自己融进这个小巷的她来说,一城风絮,又何尝不是一巷烟云。
                  风从小巷的四季里飘过,透明的思绪里有着许多无言的故事,我希冀着,能在这种瘦瘦的风中一直走下去,没有尘埃迷离,无需奢华堂皇,远离喧嚣张扬,淡宕从容的走出生命一阕简单清雅的小词,默念,欢喜。
              是了,巷很小,风很瘦,但却滋润着我们动人的故事,绚烂着自己惬意的烟火。
              (1)从全文看,小巷的风景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文章第⑦段为什么要特别描绘小巷尽头爱唱歌的啊婆?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那种瘦,宛若扬波折戟的鲸鱼突然遇见一条惬意安静的小溪,便不由自主地小了下去,小成一条温柔的金鱼,尾巴轻摆,柔风漾动。
              ②有的巷子很古老,窄窄的过道,青苔附满斑驳的石砖,爬山虎绽开大团大团的绿,遮去两边灰色的墙。
              (4)你从文章最后一段中能够体会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并说说本段的作用。
            • 5.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 6.

              青春的沼泽打马走过

              马德

              ⑴私自从学校回家“静养”已经两天了,我窝在床上不吃不喝,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这样度过。我如同深陷沼泽,不能自拔。

                 ⑵ 这个时候,父亲回来了。一屋子的恐慌,如阳光打过的尘埃,亮出光芒,金灿灿的,有些刺眼。此刻,我不知道是那光亮在跳,还是我的心在跳,突突突抖个不停。

               ⑶“苏小乐,你怎么啦?”父亲问道。我缩在墙角,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父亲脾气暴,我怕他第一句话就在空气中擦出火花来。看来,父亲暂时并没有爆发的迹象。我这样想着,一低头,看见了父亲的鞋。父亲刚从工地穿回来的帆布鞋,鞋帮上开了口,像咧着的嘴,朝我笑,怪怪的。  

              ⑷“接到你们班主任的电话时,爸在脚手架上,吓了一跳。爸也不知道你怎么了,这不,一宿没睡,一大早就坐火车赶回来了。”父亲脸色黑黄黑黄的,双眼布满血丝,憔悴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忧虑。他一边说,一边脱去外套。外套里边,是一件蓝秋衣,秋衣里子上,有一个布兜,是母亲特意为他缝制的。布兜鼓鼓的,他一点一点地开始拆线。父亲一贯谨慎,每次打工挣的钱,都要藏在这个布兜里,缝上,带回来。

               ⑸“你在学校到底怎么了?”父亲又一次问道。他低下头,咬断了一根线头,里边一沓钱露了出来,簇新簇新的,硌得我眼生疼。我突然哽咽了一下,想哭。

               ⑹“你不该是闯祸了吧?你已经大了,该懂事了。”父亲说完后,叹了一口气,走下炕,把钱藏在米柜里,又坐回炕上。好半天,盯着我看,我低着头,不说一句话。 

              ⑺“我——”吞吞吐吐了半天,我还是没有勇气说出来。我知道,如果我说出原委,父亲非把我揍扁不可。记得小时候,有一次逃课上山去疯玩,被父亲发现。回到家,早已等在院子里的父亲,眼睛血红血红的,手里操着一根棍子,追着我便打。那次难忘的记忆一直留到现在。 

               ⑻是的,在学习上,父亲的管教从来都很严。

              ⑼我心里忐忑着,酝酿的话都快到嘴边了,父亲突然开了口:“这次回来,爸是请假的。爸知道挣钱很重要,但是,我必须回来。爸这一辈子,没明白多少事理,但爸知道,最紧要的事耽误不得。”

               ⑽我平生第一次觉得,坐在我对面的,不像是父亲,更像是朋友。因为他的话,平静,持重,像是和我商量,语气中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尊重。恍惚间,我好像突然长大成人了,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发芽。是的,我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父亲。 

              ⑾“儿啊,至于你到底做了什么,你不愿说,爸也就不问了。明天我得赶回工地。你要记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误了最重要的事情。你大了,爸相信你,你会懂的。”说完这些后,父亲就出门了。屋内,只剩下无边的宁静,以及,呆坐在炕角的我。

              ⑿第二天,我回到学校,那张关于我考试作弊的通报批评还在教学楼前面贴着。风,刮破了一角,像是为我的青春做了一个深沉的标记。我长舒了一口气,勇敢地昂起头,自信地踏上教学楼宽大的台阶,一阶一阶向上走。“苏小乐,你回来了!”一个同学看见我,远远地喊了一声,我特阳光地回了他一句。然后,步入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脸的安静。

              ⒀快中考了,我知道,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了。我更明白,如果没有父亲的鞭策鼓励,也许我还深陷在青春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选自《作文评点报——中考版》,有改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①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②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走,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
                  乡村就有这么个好处,它使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③比如霜降,它的威严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只有当这些“法律程序”走完了之后,它才冷下面孔说“不”。而它一旦说“不”时,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④节气就是这样有规矩,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时候立,该废的时候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处暑(chù)    秋分(fēn)        规矩(jǔ)
              B. 处暑(chǔ)    秋分(fēn)        规矩(ju)
              C. 处暑(chù)    秋分(fèn)        规矩(jǔ)
              D. 处暑(chǔ)    秋分(fèn)        规矩(ju)
              (2)下列文中加点字笔顺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长”字的笔顺依次:撇、横、竖提、捺
              B.“比”字的笔顺依次:横、竖提、撇、竖弯钩
              C.“可”字的笔顺依次:横、竖钩、竖、横折、横
              D.“由”字的笔顺依次:竖、横折、横、竖、横
              (3)下列对语段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①句将立秋、处暑、白露等节气的依次到来比喻成坐滑梯,巧妙地写出了天气变化很快。
              B. ②句用“手”和“表情”的变化来告诉我们气温越来越低,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生动传神。
              C. ③句以霜降的寒冷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为例,具
              体地说明“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
              D. ④句中的“有规矩”和“守规矩”形象地说明了节气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来去有
              序,因果相循。
              (4)请结合语段内容,解释加点词语“怀柔”的意思。
              答: ______ 。
            • 8.
              从课文选段“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中选出在全文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一项()
              A.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B.告诉孩子百草园是不能随便去的.
              C.百草园的景物虽美,但也有许多邪恶的东西.
              D.长妈妈是宣传迷信思想的人物.
            • 9.
              阅读语段,完成1—5题。

                  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四千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1) “凌晨电”说明这篇新闻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 以上文字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导语,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不超过2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导语中的哪一个词中可以看出这篇新闻的报道非常迅速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导语中具体阐述“举世瞩目”一词的句子是  (    )

              A.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B.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C.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4000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D.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 10.
              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美女蛇”故事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A.说明美丽的百草园有邪恶的事物
              B.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
              C.映衬百草园神话色彩,增添了神秘感
              D.表现长妈妈有迷信思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