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起午餐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费方利译

                  看戏中途休息时,她愉快地招呼我:“啊,我们第一次见面已经是很多年前了。还记得我见你的第一回吗?你请我一起午餐。”我记得吗?

                  那是20年前,我租住在巴黎一间小小的公寓,挣的钱勉强够生活。她读了我的一本书,写信来与我探讨。我回信去感谢她。不久,我又收到她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她要经过巴黎,希望能跟我聊聊;但是时间有限,她唯一的空闲时间是下个星期四。她上午在卢森堡,问我中午是否可以请她到福伊约吃顿简便的午餐?福伊约是法国参议员用餐的地方,我完全消费不起,也从未想过去那个地方。但我想我有80法郎(金法郎),能维持到月末,一顿简单的午餐应该不会超过15法郎。若是把接下来两个礼拜的咖啡开销省下,应该足够应付。

              我回信约这位朋友星期四的十二点半在福伊约碰面。她不如我想象的年轻,且外表僵硬,丝毫不吸引人。她实际上已经是年过四旬的妇人。她给我的印象是牙齿极多,又大又平整的白牙,远多出实际的需要。

              菜单上来的时候,我惊呆了,因为这里的价格远比我料想的高出很多。不过她一再为我宽心。

              “我午餐从不吃东西。”她说。

              “哦,请不要这么说!”我慷慨地回应她。

              “我从来只吃一样东西。我想如今人们吃得太多了。也许,一条小鱼。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三文鱼。”

              那时三文鱼还不当季,菜单上也没有。但我还是开口问侍者有没有供应。有的,一只漂亮的三文鱼刚刚到,是店里来的第一只。我为我的客人点了。侍者问她等三文鱼上桌的时候,是不是要来点什么。

              “不,”她回答道,“我从来都只吃一样东西。除非有点儿鱼子酱。我从不介意吃鱼子酱。”

              我的心沉下一点。我知道我请不起鱼子酱,但是我总不能对她开这个口吧。我跟侍者说,无论怎样要送上鱼子酱。至于我自己,我选了菜单上最便宜的——羊排。

              “我觉得你吃肉真不明智。”她说。“你吃那么油腻的肉,下午怎么工作呢?我不想让自己的胃负担太重。”

              接下来是喝什么的问题。

              “我午餐从不点喝的。”她说。

              “我也不喝。”我立马回应她。

              她向我露出友好的、白亮亮的牙。

              “除了香槟,医生让我别喝其它的。”

              我猜想我的脸色应该有点发白了。我点了半瓶香槟。故作轻松地说了声医生严格禁止我喝香槟。

              “那你要喝点什么?”

              “水吧。”

              她吃着鱼子酱,啖着三文鱼。她欢快地谈美术、文学和音乐。可我在担心账单有多少。我的羊排上了,她很严肃地指导我的饮食。

              “我看你习惯吃很重口味的午餐。这个习惯肯定不好。为什么不学学我,只吃一样东西呢?我保证你一定会感觉舒服很多。”

              侍者拿着菜单又过来时,她装模作样地把他招呼到一边。

              “不,不,我午餐从不吃什么。只要一口,其它的不用了,我说吃饭不过是个交谈的借口。我吃不下其它的了,除非他们有那种大芦笋。若是在巴黎没吃点芦笋就回去,那我多遗憾。”

              我的心沉下来了。我在商店见过芦笋,知道价格奇高。每次见到,我都馋得流口水。

              “夫人想知道你们这儿有没有那种大芦笋?”我问侍者。

              我使尽全身力气祈祷侍者说不。他那宽大的、牧师一样的脸上堆满愉快的笑容,他跟我们保证绝对供应很大、很壮观、嫩滑无比,简直奇迹一样的芦笋。

              “我一点都不饿,”我的客人叹口气道,“但是如果你坚持,我不介意来点芦笋。”我点了芦笋。

              “你要不要来点?”

              “不,我从不吃芦笋。”

              “我知道有人不喜欢芦笋。其实问题是,你吃的肉坏了你的胃口。”我们等着厨师做芦笋。我焦灼不堪……芦笋上来了。笋大、多汁且惹人垂涎。我看着这个邪恶的女人大口大口地下咽。终于吃完了。

              “来点咖啡?”我问道。

              “好吧,就要点冰激凌和咖啡。”她回答。我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便给自己点了咖啡,给她点了冰激凌和咖啡。接着,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等咖啡的时候,侍者领班那张假面上带着谄媚的微笑,端着满篮子的大桃子走到我们跟前。这些桃子灿若纯真少女的绯红面庞,充满了意大利风景画的风情。桃子不是还不到上市的时候吗?天知道它们得值多少钱。可过了一小会儿,我也知道它们值多少钱了,因为我的客人,边说着话,边心不在焉地拿起一个来。

              “你瞧,你的胃里塞满了肉”——我可怜的一小份羊肉——“你再吃不下别的了。我刚刚就吃了点小吃,可以再享用一只桃子。”

              账单来了,当我结完账,我发现剩下的只能付一个寒酸的小费。她扫了一眼我留给侍者的三法郎,我知道她觉得我吝啬。可是当我走出饭店,我接下来一个月就穷得响叮当了。

              “学学我的方式,”临别握手的时候她对我说,“午餐不要超过一样食物。”

              “我比你还厉害,”我回嘴道,“我今晚什么都不吃。”

              “幽默!”她欢快地喊道,跳进出租车。“你真是够幽默啊!”

              我不是有报复心的人,但我毫无愧疚地看到了满意的结果。今天,她的体重足足有294磅。(选文略有删改)


            • 2.

              人之最

                 人生道路漫长,然而最要紧处只有几步;一辈子遇见的人很多,然而最亲近者只有几人。度过的日子,经历的往事,都变成回忆。时间长了,色彩淡了,最能够记起的、最激动人心的,又是什么呢?

                 这些被称为最的,曾经深深打动我们的,也被植入记忆深处。

                 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是县城还是省城?如果是“新马泰”,那这次就去一下欧洲。人一生都在行走,越远越开阔。人生的半径,也是视野的半径。

                 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民以食为天。人与世界最多的交流恐怕就是食物了。吃饭是为了活着,出来打拼也是为了混口饭吃。世界美味缤纷,好吃你就多吃。

                 最疼爱的人是谁?就请对其尽心。付出的快乐只有爱的人体味。爱的权利属于自己,不图回报的感情光鲜圣洁。那份愉悦全在被爱者的幸福里。

                 那么最大的爱好呢,是下棋还是唱歌?不要以为打牌浪费时间,游戏打发时光,事实上它们增进了友谊。人生就是这样,先有爱好,然后才是满足爱好;先有满足,然后才是满足的喜悦。

                 最伤心的事,要赶快放下,不再回忆。这些早已经过去,放下就随风而逝了。

                 “最”是个表现程度的副词。能称之为最的,总是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受,是那么酣畅淋漓、兴奋不已。这样一来,生活就更充分了。

                 如果没有最,不温不火,一切无所谓,这日子将十分平淡。

                 所以,做个明亮的人,率性的人。最喜欢的音乐,下载作为铃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倘若有人说,最喜欢钞票,这是大实话,但比较难办。总不能去偷、去抢、去当贪官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急不得的!只有一步一步走,才有劳动的芳香。

                 对于最喜欢,有总好过无。这是人生的动力,也是生命的趣味。等到有一天,你我都老了,回首往昔,并不遗憾。那些“人之最”,像花一样开放在走过的路上。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6年第11期)

            • 3.

              ①七月,盛夏,银杏还是青翠的绿色,而我的心痛已经渐渐弥散开去。

                 ②最后一堂课,是和老师告别;考完最后一场试,是和学业告别;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和学生生涯告别。然后,知道一个个朋友离去的日期,开始一场场告别。告别朋友,告别同窗,告别四年已经习惯的大学生活。

                 ③已经习惯了晚饭后在校园竹林中漫步,习惯了晚上的卧谈会,习惯了下雨时有人把衣服一起收回,吃饭前尝两口别人的饭菜,几个室友像一家人似的相濡以沫。离别的日子将近,学校周

              围的饭馆总是挤得满满的。所有的朋友在那里举杯,为过去的日子和情感,为今天的惜别与感伤。

                 ④还记得入学第一天我们的自我介绍么?

                 ⑤还记得我们的“新生杯”篮球赛么?

                 ⑥还记得“小刚”的梦话,“鲁汉”的鼾声么?

                 ⑦还记得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辩论,一起赋诗,一起唱歌么?

                 ⑧那些有趣的、飞扬的,色彩鲜明、动人心弦、无比快乐的时光将要一去不复返了。我会永远记住那些和善可爱的面庞,记住你们每个人青春的风采,记住那星光下曾经相伴的蛙吟虫鸣,

              记住朋友们在夏夜里那轻柔如风的人生畅想……每一个画面,每一种声音,每一个瞬间都会因那里有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而被永恒地怀念,

                 ⑨再见了,我的老师、我的慈母、我的恩人!你们那渊博的学识、崇高的人格,真让我由衷敬佩;你们那________、________。真让我________。在这临别之际,我披着月光。独上西楼,凭栏眺望着你们住处的灯光,依恋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耳畔又响起了你们深情的寄语。面对着浩瀚的夜空,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除了频频回味外,更多的却是感恩和祝福。

                 ⑩再见了,我们呆过的这间寝室,四年来,你如同一个好兄弟,默默地为我们透风挡雨,无私地为我们完全付出。对着空无一人的寝室依依道了一声:“兄弟,我走了!”然后轻轻掩上门……

                 ⑪再见了,我的恩师;

                 ⑫再见了,我的青春;

                 ⑬再见了,我的学生时代!

                 ⑭永别了,我的学生时代!

                 ⑮青春散场,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丽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和感情。

                 ⑯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我们将会在前面的旅途上,迎着灿烂的阳光,乘着青春的翅膀,勇敢地飞向梦想的天堂。(文段有删改)

            • 4.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 贰》,文字有删节)

              ①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 ②死千:天津地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死千表示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 ③爬爬屋: ④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茫,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勇气都彪bǐng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爱分明是一种勇气,色位命运是一种勇气,潸然泪下也是一种勇气。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愿你我胸怀勇气,过好今天,明天,未来的每一天!
              一一摘自央视《朗读者》第八期(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彪bǐng ______     è ______ 住    爱 ______ 分明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____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 ”。
              (3)文中“执念”的意思是 ______
              A.执意    B.怀念    C.执着
              (4)仿照文中的画线句,补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 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 鼓厉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______ ,游山是为了 ______ ,玩水是为了 ______ ,郊游是为了 淘冶性灵。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______ 。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 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加横线词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乎(jǐ)      提炼             B.调(qiāng)   淘冶
              C.特(shū)   鼓厉            D.夫(pī)      夸耀
              (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
              A.赋诗        B.旷怀             C.寻真
              (3)顺其思路,请在加曲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固定电话的出现,到移动电话的广泛应用,再到现在 ______ 。人们对手机类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几乎时刻也离不开,由此衍生出一个新词--屏奴。
              ②越来越多的擅长人机交流,而不是人际交流。③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 供务便,但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④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加强现实沟通,是新一代年轻人应遵循的生活方式。⑤这使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儿逐渐变弱了。⑥所以,我们呼吁: ______ 。
              (1)将文段中的②③④⑤句重新排序,使文段语意连贯,语序得当。下列排序主确的一项为 ______
              A.④②⑤③B.③②⑤④C. ⑤②③④D.③⑤②④
              (2)把文段中的①和⑥句补充完整。
              ① ______
              ⑥ ______ 。
            • 8.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宋元时期,福建海外交通贸易蓬勃发展,瓷业更显 ,建阳、德化、汀溪、磁灶等瓷窑烧制的器皿,成为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yuǎn xiāo鈕世界各地。连江定海湾的水下考古,   乙  福建考古从陆地走向海域的序幕。出水的大量瓷器和船体残件等,是海外交通史研究   丙  的珍贵资料。 世界瓷坛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德化瓷,为许多国家博物馆所珍藏。【二】从明中叶至清代,漳州陶瓷,如平和南胜窑开光青花瓷、田坑窑“素三彩”瓷器、东溪窑细小冰裂米黄釉“漳瓷”,大量出售到世界各地,从   ①  ,到   ②  ,再到  ,都留下了它们多彩斑斓的身影。
              ⑴下列表述的一项是(      )。
              A.文中拼音“yuǎn xiāo”对应的词语是“远消”,“序幕”的拼音应为“xùmoù”。
              B.文中的【一】【二】两层内容不能对调,因为它们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的。
              C.顿号和逗号都可以表示句中的停顿,因此,文中多处的顿号可以用逗号代替。
              D.根据语境,“从明中叶至清代”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可以改为“致”。
              ⑵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生机    推开   不胜枚举      B.生机 拉开   不可多得
              C.生趣    推开   不胜枚举      D.生趣 拉开   不可多得
              ⑶文段①②③处依次应填入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水陆绵延相通的欧洲 ②遥远的非洲大陆最南端     ③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国家
              B.①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国家      ②水陆绵延相通的欧洲 ③遥远的非洲大陆最南端
              C.①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国家      ②遥远的非洲大陆最南端     ③水陆绵延相通的欧洲
              ⑷划线句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1)-(3)题。

                   想着乡村中的大雪会是怎样?村民们或是闭门不出,或是在齐膝深的大雪里深一脚浅一脚,或是撮把椅子在家门口晒太阳,都是日子,都是情趣。偶尔有一个人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走着,雪野中,阳光下,扑朔迷离,如同旧时的村落渐行渐远。这情景就像梦一样,在心中炫染。儿时的心绪也许很幼稚,甚至很可笑,然而,就是那份纯真,那份chōngjǐng,凝聚了我与冬天的不解之原。

              (1)按文中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chōng(      )              jǐng(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改正过来后应为              

                (3)根据文段内容判断,画线的语句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将                      的位置对调。

            • 10.

              综合性学习。某班级开展了“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列题目。

              【古之黄河】

              (1)面对黄河,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古诗句?请写出一组。(含上下句)

                                                                         

              【近之黄河】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3)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