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类捕鸟,灾难其后
              林 森
                  ①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0,000只野生鸟。
                  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 余条。 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 90 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与渡渡鸟一样,大颅榄树也是毛里求斯的一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的关系。
                  ⑥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 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⑦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⑧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⑨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⑩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危机。
              ⑪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1)作者为什么说“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合作用来实现的”?
              (2)第④⑤⑥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阅读第④⑤⑩段,概括说明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具有怎样的“关系”。
            • 2.

              智能快递

              郭宇靖

              ①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 000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等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经过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能快递柜中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的欢迎。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③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智能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监控,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④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①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 000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还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⑥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选自《半月谈》,有删改)

              【注释】 ①京东:〔京东〕JD.COM,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销售超数万品牌,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已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


              (1) 选文对智能快递作了诠释,请你写出诠释部分的起止语句。



              (2) 若你学校或你家附近建有智能快递柜,按照选文介绍的办法,你该怎样从柜中取出定购的快件?



              (3) 选文最后一段中“有预测显示”能否删除?为什么?


              (4)  智能快递能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重要手段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罗列。(至少答出3条)
            • 3.

              药品环境污染

              ① 过去30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然而,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即药品环境污染。

              ②药品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环境毒理学与化学》杂志新近发布了一份德国IWW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名为《环境中的药品——全球现状与视角》。该报告中提到,通过对世界范围内搜集的1016篇药品环境污染原始研究文献和150篇综述文章进行分析,在覆盖联合国五大区域的71个国家的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发现了631种药品及其转化物。其中16种药品残留在上述所有区域的地表水、饮用水和地下水中,包括多种抗生素、止痛药和激素。在收集的检测数据中,关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药品含量的数据分别占了总数的47%和40%,地下水和饮用水占了8%。

              ③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不无关系。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其活性成分有一部分在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通过废水系统等进入环境。一般来说,口服用药剂量中30% ~90%的活性成分最终会被排出体外。人类用药量的增长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使用的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也使得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的药物量急剧增大。

              ④另外,不仅仅是_______这一途径,在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分被排放到环境中。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⑤在环境残留的各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对于公共卫生来说,尤其需要关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病原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问题将可能导致每年有约1000万人过早死亡。

              ⑥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鹰数量急剧下降,减少95%以上。人们调查后发现,导致秃鹰死亡的原因是秃鹰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在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鹰数量有所回升。

              ⑦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药品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展开全球行动。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减少药品向环境中的排放,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参与,包括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经营注册和许可制度,合理适当开处方,改善药品包装设计和减少畜牧业用药等。此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也可以有效控制药品环境污染渠道,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回收设施,收集来自居民的过期及多余药品,在居民购买药品时向其发放废弃药品污染环境的宣传单等都是有效措施。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 本文围绕“药品环境污染”,说明了药品环境污染的现状、 ______________和解决方式。

              (2) 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语段语意连贯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________、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如何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体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消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会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1) 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7年9月10日王老师参加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 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刭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 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2) 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 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3) 结合第④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4) 结合③④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第⑥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 6.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对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此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样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法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一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 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 “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吹、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供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 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 “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2) 根据第③④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要的语言填表。

              节日饮食风俗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1)

              (2)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3) 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团子”“圆子”。


              (2)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4) 第⑦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

            • 7.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 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 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 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 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 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冬天结束, 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 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但是在大连,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 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 但烟台靠海, 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 天气晴朗的空中, 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 在无风的夜晚, 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 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 极为显著, 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 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 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拿1741 到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 到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 春天提前九天.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选文, 回答下面问题.

              (1) “凡是近海的地方, 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下划线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节选自« 大自然的语言». 请问, 以“大自然的语言” 为标题, 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 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宣纸的“前世今生”           曹天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显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有删改)

              (1)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请仔细阅读《宣纸的“前世今生”》,填写相关信息:

              宣纸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

              明朝中叶

              清代

              如今

              原料

              皮纸

              青檀皮为原料,

               

              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

              用途

              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书法绘画

              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书画、裱拓用纸

              本文运用时间顺序说明的妙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说明文须运用相应的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请比较A.B两句,各用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说明方法各自所起的作用?

              A.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

              B.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按原料配比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规格按大小有四尺、五尺、六尺、七尺金榜、尺八屏、八尺、丈二、丈六等等;按纸面纹理分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

                (出自“宣纸”百度百科)


              (3)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湖笔,是湖州名片;宣纸,是宣州骄傲。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湖笔制作技艺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一张宣纸的诞生,从原料采集到最后成品需要经过108道传统工序,历时四年左右。

              B.湖笔用的羊毛,只有山羊的颈、腋下不易与外部磨擦的部位毛才有。大约一头健壮的山羊身上只有4笔料。湖笔锋颖的长短,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道工序精心制成的。

              用具体数字说明事物,能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更具说服力。上面A、B两段文字,都运用数字说明,除了使语言更准确之外,在具体的语境中,你还读到了什么?请结合A和B段加点词语,试作分析。

            • 9. 某市绿化部门的刘科长将组织民工把树木下面的野草拔掉,请你运用本文的知识,有礼貌地劝说刘科长放弃这一计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