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则《论语》二十篇也。

              ②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 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孙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①者吾见之,恐弃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②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③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向:刚才。②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③治:上任

            • 2.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3.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客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二)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 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5.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②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③,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④石而往有石泓⑤,昌蒲被⑥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馀⑦,睨⑧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⑨,可列坐而庥焉⑩。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乍:或者。③倍尺:二尺。④逾:越过。⑤泓:深潭。⑥被:通“披”,覆盖。⑦纡(yū)馀:曲折伸延。纡,弯曲。馀,通“徐”。⑧睨(nì):斜着眼睛看。⑨箭:小竹。⑩庥(xiū):同“休”,休息。

            • 6.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为:项为之强 舌一吐而二虫尽 所吞
              B.而:学而时习之 不义 富且贵
              C.亡:暮而果大亡其财 马无故 而入胡
              D.其:必细察其纹理 马将胡骏马而归
            • 7. 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我爱洛阳的山水美”一句中,“我”是主语,“爱”是形容词,作宾语
              C.“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2013年春晚“于谦遭网友吐槽”;“郑州东站停车收费比机场停车收费还贵引发网友吐槽.”“吐槽”是“爆料、诉苦、批评、抱怨和发表看法”的意思
            • 8. 选出给加点字注音和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答(  )
              A.
              (shùn)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B.
              (wěi)娓动听: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C.分道扬
              (biāo):各走各的道路
              D.弄巧成
              (zhuó):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更显得笨拙
            • 9.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两个字的字义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定--油光可

              字义:“鉴”的义项主要有:①镜子②照③仔细看;审查
              解释:两个“鉴”字义不同,“鉴定”的“鉴”属于义项③“仔细看;审查”;“油光可鉴”的“鉴”属于义项②“照”
              B.
              辱--盛气

              字义:“凌”的义项主要有:①侵犯;欺侮②逼近③升高;在空中
              解释:两个“凌”字义相同,都属于义项①侵犯;欺侮
              C.
              虚--目
              一切
              字义:“空”的义项主要有:①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②天空③没有结果的
              解释:两个“空”字义不同,“空虚”的“空”属于义项②“天空”;“目空一切”的“空”属于义项③“没有结果的”
              D.
              景--
              物起兴
              字义:“即”的义项主要有:①靠近;接触②当下;目前③就着(当前环境)
              解释:两个“即”字义相同,都属于义项③“就着(当前环境)”
            • 10. 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

              解释:“致”有“给予,向人表达”的意思.
              判断:“致敬”指向人敬礼或表示敬意.“致意”指向人表示问候之意
              B.
              知--
              视无睹
              解释:“熟”有“常见,清楚地知道”的意思.
              判断:“熟知”指清楚地知道.“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
              C.
              流--
              存实亡
              解释:“名”有“名誉,声望”的意思.
              判断:“名流”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物.“名存实亡”指虽有名望,实际上却不相符
              D.
              非--莫衷一

              解释:“是”有“对,正确”的意思.
              判断:“是非”指正确的和错误的.“莫衷一是”指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