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 解释下列加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朦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踊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江南水乡的少年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 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话说汉字),完成下列各题。

              话说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 根据本文内容,请你说说汉字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仔细阅读第②段,简要说明该段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下列示例,从“信、战、瘦”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并写出一个含有这一含义的词语。

              示例:“诽”左面是“言”,右面是“非”,合在一起就是“所说的话不符合实际”,如“诽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①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是。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③除了红花以外,还有黄色、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色彩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④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染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白色,中午淡红,下午深红,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又如八仙花,初开白色微绿,经过几天,变成淡红,或带微蓝,它不像添色木芙蓉那样朝开暮落。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

              开时浓艳,后渐淡褪。

              (1)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万紫千红:                                   

              (2) 概括第①段文字的大意:                           
              (3) 第②段文字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                                                             
              (4) 读下面一句话,分析加横线词语在说明中的作用。

                 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染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①有些:                                    

              ②萎谢之前:                                   

              ③微:                                      

              ④少量:                                  

            • 4.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文的内容。                                              
              (2) “模胡”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藤野先生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几乎被疑心为扒手,说明了什么?                
              (3) 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记叙了哪四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  

                      ,表现了藤野先生的         。②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③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的热情诚恳。 ④         ,表现了藤野先生的         

              (4) 2011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对教师夫妇,他们就是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下面是二人的简历和颁奖词。

              【简历】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300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3年后,音乐学院出身的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建了,她主动担起了藏族娃娃的老师,家长甚至保姆,并把工作关系转在这,表示一辈子要呆在这。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请你模仿上面颁奖词的模式,结合《藤野先生》的有关内容,给藤野先生写段颁奖词。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齐白石的人格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困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吉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看一本借来的《二金蝶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已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著,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11)先生时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匆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待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12)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13)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1) 文章采用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
              (2) 本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属于下列复句中的(    )

              A.假设复句    B.递进复句    C.条件复句    D.因果复句

              (3) 请从第③⑦段三个划线词中任选一个解释词义。

              我选择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第②段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第⑧段又说他“谦如空谷”,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
              (5) 结台全文,进行分析。

              (1)请分析第②⑤⑧段采用独句成段的作用。

              (2)全文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战你对第(13)段画线句的理解。
            • 6.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15分)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③庭实:把贡献、赠送的东西陈列在庭中。④滥:贪求。⑤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⑥马齿:马的年龄。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荀 息 操 璧 牵 马 而 报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而求道焉(         )   (2)不可也(          )

              (3)夫虢之不也,恃虞(          )(4)荀息伐虢,之(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句子的意思。(3分)

              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译文:

              (4) 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1分)
              (5) 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5分)

              【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7.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远望赵州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它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 ,两端宽 9.6 米 ,中部略窄,宽 9 米 。河水暴涨的时候,两肩上的小拱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设计可谓巧妙绝 lún 。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由11个桥拱联成,是一座联拱石桥。两旁的石柱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zhuàng,惟妙惟肖。“卢沟晓月”是北京出名的胜景。

              (1) 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   )        绝lún(    )   (    )听   千态万zhuàng(   )

              (2) 词语解释。

              惟妙惟肖:                                     

              (3) 给下面这句话加上适当的标点。 远望赵州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 在文段中找出有使用说明方法的一个句子,并写出该说明方法的名称。

              句子:                                                  

              说明方法:                 

            • 8.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 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选自丁立梅新浪博客,有删改)

              (1) 

              13. 文中写两次丢月饼的情形有何不同?请从原因和心情两方面概括。

              (2) 

              14. 文章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题,有什么作用?

                 

              (3) 

              15. 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2)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4) 

              16. 请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

              (5) 

              17.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祖母)“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请问“我”明白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9.

              母亲给我一片清凉

              ①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药,喊我去,我不情愿的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我还要看书呢。”

               ②“不是让你去喷药。因为喷壶太沉,我背不上肩,让你去帮我往肩上背喷壶。”母亲小声地说,“你可以带书去,坐在井边的树阴下看书。”

              ③我实在是不情愿,又想不出搪的理由,只好去了。

              ④天热得很,没有一丝风,玉米长得还不及膝,不留神就会踩折一棵,走在田间需要分外的小心。我帮母亲背上喷壶之后,便坐在树阴下,看她缓缓得在玉米行中移动。

              ⑤喷壶灌满至少有十多公斤重,每次回来,母亲的后背都湿透了,不知是汗水还是药水。

              ⑥“下次不要背这么多了。”我说。

              ⑦“傻丫头,来回跑一趟不易,太少了不值得。”母亲说。

              ⑧“我也试试吧。”我的语气明显缺乏诚意——我实在畏惧喷壶这种充满了怪味的东西。可是,我已经18岁了,目睹母亲的劳累而无动于衷,我又感到愧疚。

              ⑨“不用了,你不会。再说我已经沾了手,别染上你了。”母亲说,“你看你的书吧。”我暗暗舒了口气,如释重负。

              ⑩最后一壶喷完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

              ⑾“怎么样,热不热?”母亲边洗手边问。

               ⑿“还好,就是井边的蚊子太多。”我很随意地说。

              ⒀“起疙瘩了吧,回家赶紧用清凉油抹抹。”母亲说。

              ⒁ 我们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闲话,回家以后,母亲吃过饭,躺在竹椅上,一睡就是一整夜。

              ⒂大千世界,父母对儿女的溺爱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富人家让儿女一掷千金;小康人家让儿女精吃细咽;而我的母亲,一个词讷言的农妇,对我的宠爱,是那个盛夏午后的清凉树阴。

              (1) 给文中的加下划线字注音,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搪(      ):

                 词讷言(      ):

              (2) 请用简洁的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 第⑧段是__________描写,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作者此刻的矛盾心情。
              (4)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不用了,你不会。再说我已经沾了手,别染上你了。”母亲说,“你看你的书吧。”我暗暗舒了口气,如释重负。

              (5) 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读了本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10.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

              春天来了,椿树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就窜上了树的半腰。因椿树的枝丫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浓浓香馨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

              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透剔润玉般的水饺。

              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羊辣子”的毛虫辣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还有,记得刚上学时,校园边有一棵我双手抱不过来的梧桐树,在房檐高的地方开始分叉,分叉处像一张天然的躺椅。我几乎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爬到“躺椅”上舒舒服服地靠着,或翻看小人书,或闭着眼打瞌睡,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那天尿急,又不愿从树上下来,就地解决,恰被几个同学看见了,大喊着“流氓”报告了老师。这件丑事让我好长一段日子在班上抬不起头来。

              没人理我的日子,一个人也能在树上寻找乐趣。拿出父亲打水的井绳、母亲洗衣的捶棒,拴吊在树丫上荡秋千;或爬到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上,鸟瞰村庄或校园里小伙伴们的身影;或将一只只蝉捉入书包里,“知了知了”地博取同学的欢心……

              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选自《岁月》2014年第3期,有删改)

              (1) 文章前七段围绕“童年”写了哪两件让“我”得意的事?
              (2) 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按括号内的要求答题。

              (1)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透剔润玉般的水饺。(结合语境,品味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2)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鸟鸣啾啾”和“绿莹莹”分别有何表达效果?)

              (3) 文章第八段为什么要写“在树上吃的苦头”?
              (4) 文题“攀在树梢上的童年”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5) 忆起童年,每个人心中都有说不完的话,有人说: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装满了欢笑,也装满了快乐。有人说: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你的童年像什么?请仿照着写一句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