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陆游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1) 这两首词的立意相反,请你分别找出一句加以说明:

              毛泽东咏梅词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咏梅词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这两首词给你情感上的不同体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 两首词虽然立意不同,但都写出了梅花的一些共同特征,请你从两首词中找出描写梅花共同特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 ①沈:同“沉”。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3) 作者写梅,上阕和下阕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 3.

              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有什么作用?

              草树、杨花、榆荚;通过景物描写,写出百花争艳的场景,体现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2) 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历代传诵。请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 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

              风  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相关链接】普希金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朋友。虽然“十二月革命”最终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普希金。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

              (1)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着力刻画了她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读《野望》

              (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8) 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9) “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10)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 _____,时间: _____。事情 _____
              (11)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 7.
              读《野望》
              (1)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 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3) 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4)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根据诗歌《黄鹤楼》,回答下列问题。

              (1) 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 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3) 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6)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7) 崔颢在 《黄鹤楼》 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11)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1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14)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 9. 看下面这幅对联: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这幅对联歌颂的是________,对联中的形象与《根》中的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

            • 10.

              根据诗的第二节,你分析一下,树代表哪一类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