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___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 2.

              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 3.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④春尚好,也拟⑤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载不动许多愁。【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1) 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 4.

              登飞来峰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千寻塔”极言塔高。。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5.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一切/都将会/过去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 6.
              读《野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 7.

              下面是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 8.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下列对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这首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对这首诗内容及意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  
              B.巴山夜雨/涨秋/池
              C.何当/共剪/西窗烛   
              D.却话/巴山夜/雨时
            • 9.

              过零丁洋

              (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 10.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面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真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