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余杭四月【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1)诗歌中的颈联是指(   )

              A第一、二句;    B第三、四句;   C第五、六句;    D第七、八句;

              (2)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赏析。

              答:                                                                          

            • 2.

              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自问自答,意思是心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地,也就如同清静之地了。

              C.诗中的“采菊”、“日夕”表明了这首诗应当是在秋天的晚上写的。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阅读全诗,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呈现的画面

                                                                                            

              (2)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这两句的妙处。

                                                                                           

            • 4.

              《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最后一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 5.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 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 6.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结合诗句体会“乱烟笼碧砌”一句中“乱”字的含义

              答:                                                                      

              (2)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 7.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和“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对比。
            • 8.

              古诗词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             ,尾联隐含着一个成语            

              (2)“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 9.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八十”是       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10.

              古诗鉴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的首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诗中一个“压”,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C、文中的黑云指的是天边乌云滚滚,大雨就要倾盆而下的景色。

              D、“甲光向日金鳞开”写的是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上来,映照在守城将 士的甲衣上。

              (2)尾联引用了什么典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