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1)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词,从空间上讲,“长城内外”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大河上下”是自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



              (2) 词的上阕描写了壮丽的雪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其中静景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动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阙中的“望”字统领写景句子,其统领作用到“____________”一句,下阙中的 “惜”字统领评论的句子,其统领作用到“____________”一句。



              (4) 找出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句子。


              (1)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三句词是对历代帝王功过的评述,你认为毛泽东对哪个英雄人物的批评更严厉一些?他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


                                                                                  ______

                                                                                        _

            • 2.

              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阕一、二两句所描写的情景。



              (2) 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 ①沈:同“沉”。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2)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3) 作者写梅,上阕和下阕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 4.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读《破阵子》,完成下列习题。

              (1)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 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10)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 杜甫,后世称为“         ”,他的诗被誉为“          ”。
              (2) 选择正确读音

              蓟(jì  qí)   子(zǐ  zi)  卷(juàn  juǎn)  纵(zónɡ  zhónɡ)

              (3) 诗中能体现诗人激动心情的是哪几个字?             
              (4) 后四句是诗人的想象还是实写的?                   
            • 7.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8.

              望 岳

              杜 甫

              (1) 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阴 阳  割  昏  晓。

              (2) 解释词语

              ① 岱宗:              ②青: ③造化:

              ④钟: ⑤曾: ⑥眦:

              (3)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1) 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2) 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

              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花。

              (1)下面五个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菊花在露凝霜结、百花摇落时含苞吐蕊,被视为孤标高洁的象征,自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吟唱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后,菊花就成了闲适隐逸的代名词,也就有了“隐菊”这一雅称。

              B、本诗中的“菊”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菊”意象不同,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C、我们还学过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春天梨花怒放的盛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从格律上来看,古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在唐朝达到顶峰,分为律诗和绝句,我们文中的诗属于五言律诗。

              E、岑参与高适、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孟浩然、陶渊明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田园诗人。


              (2)结合全诗,赏析“遥怜故园菊”中的“遥”和“怜”字的妙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