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

              【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1) 结合上下文,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替换文中第②段的“蹊跷”一词。 (2) 文中提到的枯叶蝶和螽斯都有           方面的拟态。你能再说一个拟态的物种吗? (3) 文中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结合文中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 仔细阅读第④段,请你概括一下拟态的主要特点 (5) 你认为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6) 大自然用它神奇的魅力激发了很多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山水美文,如《三峡》一文中这样写春冬之景:……悬泉瀑布,                                  ,良多趣味。
            • 2.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 《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致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 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         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 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帖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故风筝”。

              ⑦“促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⑥段依次从候应现象、    、祭祀活动、     和       五个方面介绍了春          分的相关知识。

              (2) 祭祀是春分的重要活动,请根据文意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春分时节有                        等祭祀活动。

              (3) 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来一次传统文化的探究。

              名称

              时间

              有关习俗(至少两种)

               

              相关古诗词句或谚语

               

              春 分

              3月20日或21日

                    ②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中秋节

                ①

              吃月饼、玩花灯

                       ③


              (4)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恰逢春季之半,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

                 B.选文中介绍的春分习俗,大多蕴含着祈福的美好愿望。

                 C.人们之所以喜欢在春分玩竖蛋的游戏,就是因为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

                 D.选文引用的谚语、俗语、诗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5) 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几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的内容作答。 (6) 积累链接:人们喜欢用花、鸟这些事物来写春天,请你写出杜甫在《春望》中通过写花、鸟来表达亡国之悲,离别之悲的两句。
            • 3.

              《堂吉诃德》序言(节选)

              (德)亨利希·海涅

              ①米盖尔·德·塞万提斯所著的《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的生平及事迹》是我进入懂事的童年时代、对文字之道还算通晓之后所读的第一部书。

              ②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那一段很短的时光,某日清晨,我从家里溜出来,急匆匆赶往宫廷花园,以便在那里可以不受干扰地看《堂吉诃德》。

              ③那是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绚烂的春日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夜莺向它颂赞。夜莺的颂歌唱得温存似的柔和,醉心融骨似的热烈,最含羞的花苞就此开放,多情芳草和披着薄雾的阳光就吻得更忙,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

              ④在所谓“叹息小径”里,离瀑布不远,有一条长了苔衣的旧石凳,我坐下来,用这位勇士经历的大事情来娱乐我的小心灵。我孩子气,心眼老实,什么都信以为真。尽管这位可怜的英雄被命运拨弄得如此令人发笑,可是我以为这是理所当然,遭人嘲笑,跟身体受伤一样,都是英雄的本分。他遭人嘲笑害得我很难受,正像他受了伤叫我心里不忍。——那时我是个孩子,不懂得被上帝造进世界里面、又被这位大诗人在他的印成书的微型世界里加以模仿的讽刺,看见这位高贵的好汉骑士尽了一切侠义之心,只获得恩将仇报和鞭打时,我会为他洒下最辛酸的眼泪。

              ⑤由于我还缺乏经验,把每个字都高声念出来,所以花儿、树木、溪水和鸟儿都能跟我一同听到我念到的一切,由于这些自然淳朴的自然万物,就像孩子一样,对世界上的讽刺也一无所知,他们也同样把一切信以为真,就跟我一起为这位可怜的骑士的痛苦而哭泣;连一棵老朽的橡树也在抽噎,瀑布更加猛烈地抖动他的白胡须,似乎在呵斥人世的险恶。

              ⑥看到狮子一样的骑士无心迎斗,转身以屁股相向,我依然以为这位英雄的气魄可敬可佩。他身体愈是干瘪瘦弱,保护他的甲胄愈是破烂,让他骑坐的老马愈是蹩脚,他的所作所为就愈值得夸赞。我们瞧不起那些下流俗物,那种人花花绿绿,穿着绫罗,谈吐高雅,而且顶着公爵头衔.却去嘲笑一个品德才能都胜过他们的人。我越是把这本奇书读下去,我对这位骑士的崇敬就越来越升级,他也越来越获得我的喜爱,我是在那同一座花园里每天阅读的,因此到了秋天,我已读到那个故事的结局,——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那天,我读到了那场可悲的决斗,在决斗中这位骑士不得不遭到不光彩的失败。

              ⑦那是个阴霾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阵阵都是气色凶恶的云,黄叶儿凄凄凉凉从树上落下来.憔悴的晚花奄奄待尽,头也抬不起,花上压着沉甸甸的泪珠,夜莺儿早已不知下落,望出去是一片衰盛无常的景象。我读到这位好汉骑士受了伤,摔得昏昏糊糊,遍体鳞伤,躺在地上时,我的心几乎要破碎了。他没去掉面盔,就向那占上风的对手说话,声音有气无力,仿佛是坟墓里出来的。他说:“杜尔辛妮亚是天下第一美人,我是世上最倒霉的骑士。可是,不宜因我本领不行就否认这个事实,——你用枪刺向我吧,骑士!”我看到这里,心再一次碎了。

              ⑧唉!那位光华耀眼的银月骑士,打败了天下最勇敢最义气的人的骑士,只不过是—个乔装改扮的剃头匠!

              (1) 

              从作者对《堂吉诃德》一书的阅读感悟中,你了解到堂吉诃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在“心到”方面做得如何。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中加点的“这个事实”具体指的是什么。

              (4) 

              细读第⑦段,揣摩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活动?

              (5) 

              体会第⑧段中两个“!”所包含的不同的情感。

              (6) 

              批注评点读书法是我们大力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请在文中摘录你喜欢的语句并做点评。

              文句摘录

               

              点评批注

               

              (7) 

              少年正是读书时,读书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请你列举一句完整的读书名言。

            • 4.

              鸟是树的花朵

              ◆龙章辉

              ①我们都穿起了厚厚的棉衣,而有些树木落光了叶子!你看吧,这就是冬天了!

              ②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我喜欢让一切事物都从无到有。这令人激动。

              ③冬天总是如此疏疏朗朗,这是不是我们在冬天缺少快乐的真正缘由呢?树木仿佛都停止了生长,我们总是怀着一种等待的心理度过冬天。如果下雪,玉树琼枝,以及吊着冰凌,都能令我们开心。大雁的声音已经很远了。我在大地上为冬日的阳光感到可惜,因为,阳光的灿烂和温暖如不照在红花和绿叶上,阳光岂不等于虚度了岁月?正如袖手旁观的我们在一堆红红的炭火前,等天黑。

              ④然而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⑤鸟儿们叫着喊着,吵吵闹闹。有时候,三只五只,它们散落在稀疏的树枝上。有时候只是一只,一只也好。一只鸟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树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⑥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停下来看。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木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有时一只鸟独自唱出婉转的歌声,细细地发颤、发亮,犹如一个回味爱情的人在冬天品着春茶……那是妙不可言的。

              ⑦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⑧鸟是树的花朵,此前肯定有人发现并且说过。如此美丽的事物不会等到今天才有人惊喜。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⑨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⑩“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江南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鹂的歌声和舞蹈?树上有花,鸟儿也会落上去,锦上添花,不是重复是更多的美丽。

              ⑾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真细想起来,我记住的人不是很多,而我记住的鸟却不少。因为,我认定鸟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          )的花朵,(           )的花朵……

              ⑿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我在观看一树的小鸟的同时,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

            • 5.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连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激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 6. 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①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②盖:大概,表示推测。③就傅:跟随老师。④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⑤即朱熹,宋代哲学家、教育家。


            • 7.

                     的徐悲鸿

              ⑴徐悲鸿原名徐寿康,自幼喜好绘画。一次,他到亲友家喝喜酒,许多有钱子弟都身着绸缎,徐悲鸿却穿了一件布大褂,因而遭到他人奚落。后来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他向别人借钱,可谁都看不起他这个穷小子。这使他深感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他发奋绘画,终成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⑵1929年,时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发现齐白石的作品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两次请他“出山”担任学院教授,都被谢绝。第三次请时,齐白石道出了苦衷:“我没读过书,怎么能教大学生呢?”徐悲鸿说:“你的画好,画给学生看就是教学,可以为人师。”终于打动了齐白石。赴任那天,徐悲鸿亲自来接。上完课,又把齐白石送回,并搀扶他下了车。对徐悲鸿的礼贤下士,齐白石直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

              ⑶1931年,徐悲鸿到庐山写生,许多美术爱好者前来请教,其中有傅抱石。看了他的画,徐悲鸿赞赏不已。因等待的人太多,就请他留下地址再详谈,傅抱石怅然而归。第二天一早,下起雨来,家境困窘的傅抱石想:“徐悲鸿哪会注意到自己呢?”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一看正是徐悲鸿。见大师冒雨登门,傅抱石夫妇【甲】。看完画后,徐悲鸿说:“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他多方游说,筹措经费,让傅抱石出国深造,最终成就了一位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

              ⑷一次,徐悲鸿举行画展,观者如潮。正当他向众人介绍作品时,一位老农上前说:“这幅画错了:您画的是雌麻鸭,它的尾巴哪有这么长?”旁边的人训斥说:“你乡下人懂什么?”徐悲鸿马上制止,走到《写东坡春汀水暖诗意》画前,老农接着说:“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很短。而画中羽毛鲜艳,尾巴很长。”徐悲鸿仔细看了看,确实如此。他真诚地认错,并向这位乡下人鞠躬致谢。几天后,他重新画了一幅,专程赶到老农家中请指点 。一时间众人对徐悲鸿【乙】。

              ⑸往事随风飘逝。徐悲鸿的绘画成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其谦卑的待人方式和高尚人格,更让我们受益匪浅。                             (选自乐读网《大师风范》)

            • 8.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 9.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   )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   )很容易“现丑”。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 10.

              成 功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此第二境也。‘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的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和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