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南宋释志南的《绝句》,它的上一句是                  ,整个诗句在文中运用了______ 的修辞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雨雪的佳句,请默写有关风、雨、雪的诗句,各写一句。

              风:

              雨:

              雪:

            • 2.

              山村夜色

              文/覃万谋

              (1)去年国庆节,我和妻子回老家看望80多岁的父母。因为建设沪渝高速的需要,老家的旧房被拆除,新建的房屋位于沪渝高速公路与318国道之间。

              (2)那天傍晚,月亮高挂。吃过晚饭后,我到门前的稻场上散步,看山村的夜色,听山风的歌声。

              (3)沪渝高速路上,从江苏、浙江、上海驶向四川、重庆的客货车辆,射出的灯光像一道晨霞,映红了山谷的两侧;四川、重庆驶向湖北、江苏、浙江等地的车辆,发出的灯光似夕阳挂在西边的山头,映红了周边的山寨;稻场的前方,山峰重叠,云雾缭绕,在月光和灯光的照耀下,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房前的小河,潺潺流水,在月光的折射下,发出道道波光;成熟的柿子,高高地挂在树上,像一个个小灯笼;屋后,两棵百年松柏,高大挺拔,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4)父母的菜园子,就在房屋的后边。走进菜园,就如进了菜场。西红柿、辣椒,挂满枝头;爬满支架的四季豆,一层层,一排排,呈鱼鳞状;躺在地里的冬瓜、南瓜,一个个酣睡的样子,享受着晚风的滋润;大白菜,有的如球状,有的如荷花状,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这些,我感慨父母的辛勤,他们劳作一辈子,虽然辛苦,却感到充实、安逸、幸福。

              (5)随着社会的进步,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在农村,我们吃的是玉米、红薯 ,现在吃的是大米、肉类;过去住的土坯房,现在住的是小洋楼;过去出门靠步行,现在出门坐汽车。山乡巨变,无法描述。

              (6)也是机遇和巧合,为了改变家乡面貌,身为国土人的我,也曾经为国家大道建设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虽然过程艰难,但却感到踏实。

              (7)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回屋躺在床上,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在远处汽车、火车的笛鸣声、轰鸣声中,我不觉进入了梦乡。                              (摘自《湖北日报》)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第(2)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请从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4) 说说第(4)段画下划线句子体现出怎样的表达效果。  (5) 【积累链接】山村夜色的美丽离不开月光的照耀,在月光的照耀下,自然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请写出李白《峨眉山月歌》中描写峨眉山的两句。
            • 3.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1)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2)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3)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4)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5)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6)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7)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 阅读全文,概括故事情节。(2分)

              突遇暴雪→         ①         →发现黑点→        ②       →发现村庄

              (2) 文段(1)划下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什么作用?  (3) 文段(6)划线句子中加下划线的“真的”一词包含着“我”丰富的心理活动,请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写出来。 (4) 文段(7)中的“水井”一词语义双关,请你结合语境,写出“水井”一词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5) 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6) 【积累链接】请根据你的课外积累,写一句咏雪的古诗名句。
            • 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⑵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⑶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⑷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⑸“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⑹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⑺“怎么了?”爸爸问他。“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⑻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⑼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⑽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⑾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⑿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1) 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将下面概括的事件补充完整。

              沉重悼念→          →笑谈“碰壁”→         →关心女佣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五段划横线的句子。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3) 第(10)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4) 第(11)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5)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粗中有细、豁达明理的鲁智深。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请举出一例,要求写出人名及性格特征。 (6) 积累链接:在鲁迅的《自嘲》中曾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诗,鲜明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对朋友的不同人生态度。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
            • 5.

              节气·雨水

                    ◆佚名

              ①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在立春之后。

              ②立春“三阳开泰”,生发阳气,到了雨水节气,就觉得那风软了许多,不再硬生生地刺脸,也不再直通通地往怀里钻了,若抬头看看柳枝,已经由干涩的褐色变出了一层似有似无的绿。

              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④“雨水”这两个字,像节气本身一样形象,浑身上下挂满了水珠。“雨”是象形字,甲骨文用上三下三共六个点的排列来表示雨,后来,又在雨点上加一横,那一横表示云层,也表示天。“天一生水”,古人有此说法,从造字的角度来看,天“一”生“水”,挺有趣,也贴切。

              ⑤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值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草木随地中阳气的升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⑥“            ,          ”,春雨是大自然的催生婆,一场春雨过后,万物复苏,草木生长,庄稼丰收。雨水节气很好地体现了《周易》上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

              ⑦岁岁年年,洒落大地的雨水,滋养着日子,催生着斑斓。雨水注满了自然的灵性,              

              ⑧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中,人道与天地之道是一致的,我们应该顺应天地大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请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第⑥段中划横线句“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含义。

              (2)请将以下三个句子,按照正确的语序还原到第⑦段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A、喂养着天荒地老的岁月  B、也灌溉了古老的华夏民族 C、滋润着优美的华夏文化

              (3)积累链接:请从杜甫《春夜喜雨》中摘取恰当的诗句,填写在第⑥段横线处。

            • 6.

              古诗文默写与欣赏。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⑵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⑷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⑹人间四月春已晚,各种植物竞相开花,争妍斗艳,于是韩愈在《晚春》一诗中写下了“                                     ”的美句。

              ⑺下列关于《梦江南》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梦 江 南(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兰烬:指灯的余烬。红蕉:此处指屏风上红色的美人蕉图案。)

              A.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梦江南”是词牌名。

              B.作者把自己的思乡之情隐藏在具体的景物中,感情含而不露。

              C.本词先写夜景,再转入梦境,轻描淡写的言语中蕴含深深的思念之情。

              D.在那个雨潇潇的夜晚,作者听到熟悉的笛声,看到“人语驿边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 7.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注]桃花怒放,艳红似火。姑娘出嫁,给夫家带来和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王风·黍离》

              [注]那黍子行行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注]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材料二】

                   (1) ,早在《诗经》中就见到了它们的身影。比如 : 《风》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来赞颂竹子一般的修养和德行 ; 《小雅》用松树的生命力长久来比喻子孙绵延不断;《大雅》有“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其意是说柞树都已砍完,苍松翠柏还直立山间。竹柏由此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延续了下来。至于很早就见诸《诗经》的 (2) 更是饱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历代诗文中传承着。   

              A.(1)文学意象最常见的就是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B.(1)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植物意象        (2)“硕鼠”、“羔羊”、“螽斯”

              C.(1)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2)“硕鼠”“羔羊”“螽斯”          

              D.(1)常作为文学意象出现的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材料三】

               

              植物名

              花木之语

              《诗经》来源

              棠棣

              手足

              《小雅》中称颂道:“棠棣花开,光艳明丽,天下之人,莫如兄弟。”

              艾蒿

              相思

              《王风·采葛》中感叹道:那个采摘艾蒿的人哪,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1)选择【材料一】中任一诗句,摘抄在下面方格中。要求:准确,工整,美观。正楷和行楷皆可。





              (2)我们所学的《诗经》篇目中也有含花草的诗句,如“                     。”

              (3)阅读【材料二】 ,根据上下文判断空格处应选的正确项是           

              (4)在【材料一】【材料二】中任选一种植物,完成【材料三】的表格。

                  ①              ②          ③           

              (5)有同学说:“《诗经》里的植物意象传承的都是乐观美好的情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阐释。

            • 8.

              [甲]                            板桥诵书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①,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 · 板桥自述》

              [乙]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②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注释]①匕箸:调勺和筷子。②媪:ǎo,老妇人。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字。

              ①读书记(    )      ②当食忘匕箸(    )

              ③弃(      )        ④老媪方磨铁杵(       )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3) 请你给【甲】文中划横线句子加上两个逗号,使其读起来顺畅。

              人 咸 谓 板 桥 读 书 善 记 不 知 非 善 记 乃 善 诵 耳。

              (4) 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后,请用原文概括回答。

              ①板桥读书“非善记”,而是“          ”(两字)

              ②“太白感其意”的原因是“              ”,“              ”。(六字)

              (5) 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文,请用这个成语给【乙】文拟题。 (6) 读完【甲】【乙】两文后,你一定有感悟,请你说说两篇短文分别告诉你什么道理? (7) 【甲】文中,板桥“诵读”而大有长进;【乙】文中太白读书未成,后感老媪之言行,“卒业”。这种变化可用《孙权劝学》中的吕蒙之言以概之:“                           。”
            • 9.

                夏梅说(节选)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渭《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

              夫世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真为热之所在,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选自明代钟惺《明清小品文选》)

              【注释】①冷:冷落。  ②粲粲:鲜亮美好的样子。 ③时维朱夏:时光进入盛夏。 ④张谓:唐朝诗人。《官舍早梅》全诗如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⑤名实:名称和实际。 ⑥巧者:投机取巧的人。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热(      )   固(       )苟(      )  虽(      )

              (2)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累累其实                     B:和风甘雨之所加

              C:梅至于叶                    D:而过时久矣

              (3) 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

              (4) 翻译文中画 线的文言语句。

              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5) 在第一段中,描写赏梅人表现的句子是                      (用文中原句作答);而第③段中所谓“巧者”,其实就是指社会中那些                      (用自己的话回答)的人。  (6) 《官舍早梅》(见注释)一诗中哪两句点出了“早梅”之“早”? (7) 积累链接: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 10.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 解释加下划线字。

              河东凶亦( )   兵刃接 ( )   百步而后止( )    不百步耳(   )

              (2) 请用5个“/”为句子断句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 翻译句子。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 古汉语中,“以”有如下解释:A因为B按照C认为D已经 F用E用来 等等,请为以下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

              (1)请以战喻(  )        

              (2)将以攻宋( )

              (3)斧斤以时入山林(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5) 指出下列句中“是”指代的内容。

              (1)是亦走也。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 请说说“五十步笑百步”这则成语的寓意。 (7) 积累链接:孟子认为君王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正如他所说“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