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我思想》(戴望舒)

              【材料2】

              贾政因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姐儿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

              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第一个是元妃的,写着道: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贾政道:“这是  A  吗?”宝玉答道:“是。”贾政又往下看,是探春的,道: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贾政道:“好像  B  。”探春道:“是。”……

              ——节选《红楼梦》(曹雪芹)

              【材料3】

              ①窗外一轮明月,清凉澄澈,我卷帘,只需借着月光,就可以读书。桌案上,摆放着《宋词》、《红楼梦》,还要一册《南华经》。清风探过窗牖,撩开书页,我可以若有若无地看到几行字。

              ②月光下,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在野外偶遇风雨,所填的一首词。词牌也特别,为《定风波》。清风总是知人心意,他知这几日,我读苏子的词,喜欢他词中开阔豁达的意境,喜欢他悠然淡泊的情怀。只有他,才可以在风雨的逆境中,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只有他,才可以在坎坷的仕途中,依旧满腔豪情、笑傲江湖。

              ③他不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心中辽阔的地方,可以屏除一切念想。枕石而眠,在梦里化为蝶,以思想做竿,在山间垂钓白云。庄子觉得万物不断地更迭,只有时间是永恒的。他的淡泊超脱物外,和苏子出尘入尘的淡泊,在境界上有所不同。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庄子是游离世外,名利从来不能沾他的身。苏子还感慨过,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而战国楚霸王,登门请庄子任相,庄子依旧垂钓濮水,持竿不顾,他只要自由,不受任何俗事的拘束。

              ——节选《静守宋词的清韵》(白落梅)

              (1) 【材料1】中“我”被诗化为一个怎样的意象?哪两句诗最能体现其跨越万年的逐梦情怀?
              (2) 请细细品味【材料2】中的两则春灯雅谜,在A、B两处分别填入谜底。

              A            B          


              (3) 【材料3】中为何说“清风总是知人心意”?
              (4) 【材料1】中划线诗句恰能体现庄子的什么观点?请用【材料3】中第③段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5) 积累链接:“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就像《惠子相梁》中庄子将自己比作        ,“非                    ,非                 非               
            • 2.

              “正是一年好风景,接档春晚又逢君。”暌违一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于2017年春节期间登陆央视一套、十套。

              本季《中国诗词大会》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亮点之一是诗词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亮点之二是新媒体互动更加深入融合。《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实现节目播出时电视观众利用手机与场上观众同步答题,观众也可在网络互动社区讨论诗词,表达观点,增加节目的参与感。多媒体互动为全国观众奉献“全民的诗词文化盛宴”。

              下面是2月5日晚上的第八场比赛,你正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请你利用手机与场上选手同步答题:

              (1) 诗词识别题:

              请从下列九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唐诗。

              答:                    。

              (2) 对句题:

              请对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上联。

              答:                    ,                    。

              (3) 单项选择题: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是指哪里?(    )

              A、华山以东     B、太行山以东     C、泰山以东

              2、毛泽东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折腰”是指:(    )

              A、为之倾倒     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

              (4) 本季诗词大会还有一个亮点是赛制升级。本季节目增设具有“一对一”对抗的“飞花令”环节。“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节目借鉴了古人的诗词之趣,每场比赛增设一个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本场“飞花令”的关键字是“山”,请你仿照示例写出两句含“山”的诗句(注意每句都须写出上下句)。

              示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答:                    ,                    。

                                   ,                     

            • 3.

              诗文默写。

              (1)         ,不辞辛苦出山林。(2)急湍甚箭,         。(《与朱元思书》)

              (3)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                    

              (5)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写尽自己的家园之思的句子是:             

              (6)《沁园春》中,想象雪后的情景,对美好未来展望的句子:                 

              (7)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习阶段,应该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具有挂起风帆、直渡大海的精神,我们可以用李白《 行路难》 里的“                      ”两句诗来共勉。

              名著阅读。

              (1)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繁星·春水》

                 这是冰心的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         ,把          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     ,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2)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

                                                                                      

               ‚简述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

                                                                                   

              综合性学习

                 为迎接南安市举办的“‘万星杯’汉宇听写大赛”,某中学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 对对联】

                  某班举行“硬笔书法”比赛,想拟副对联,请完成下联。(要求:与上联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同,2分)

                  上联:规规矩矩写字

                  下联:                    

              【活动二 品汉字】

                  “囧”,读“jiǒng”,象形文字,本义是“光明”,在网络中使用颇频繁的汉字之一,也是“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请说“囧”在网络中的意思。

                 囧                                   

              【活动三 说看法】

                 流行在网络上的“囧”字,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不雅,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也有人认为关注“囧”这样的生僻宇,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出理由。

                                                                                                                                                                   

              【活动四 探究竟】        

                  下面是几则来自网络的评论,请你写出探究的结论。

                  材料一 某网友感叹道:“看了几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也不能说自己语文功底好,感觉自己己经不是中国人了,居然有这么多的汉字不认识。还是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材料二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波表示,汉字特别依赖于它的书写情感,不书写就会造成提笔忘字,就会导致情感的淡化。

                 材料三 汉字听写节目让观众开始正视“提笔忘字”的“现代病”。在键盘打字当道的今天,重拾汉字书写显得难能可贵。不少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节目,发现许多熟悉的汉字,不仅不会写,还把读音弄错了。

            • 4.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南宋释志南的《绝句》,它的上一句是                  ,整个诗句在文中运用了______ 的修辞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雨雪的佳句,请默写有关风、雨、雪的诗句,各写一句。

              风:

              雨:

              雪:

            • 5.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 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 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 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1) 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
              (2) 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
              (3) “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4) 积累链接:本文题目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的“云中”,指的是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而苏轼名篇《                   》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指的是古代地名云中郡。
            • 6.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该诗句中提到的人物是《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

              B.《左传》《水浒传》《呼兰河传》这三部作品都是传记类小说。

              C.古诗文中常出现借代词语,如:烽烟代指战争,汗青代指史册,婵娟代指月亮。

              D.《威尼斯商人》以鲍西娅上场为标志,前后情节发生突转,形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 7.

              填空。

              ①《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从正面写江水清澈的语句是: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③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④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               

              ⑤中医学中的四诊法是由        根据民间流传经验和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 8.

              填空。

              ①《孙权劝学》中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目的是:                           
              ②《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                   
              ④冠礼是最重要的仪节就是为接受冠礼的人加戴帽子,而且要加戴 次。
              ⑤汉字的构造,古人有“六书”的说法,即 ________
            • 9.

              秋兰赋

              袁枚

              秋林空兮百草逝,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不因风而棖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

              晚景后凋,含章贞吉。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⑧,深情容与⑨。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

              【注释】①萧曼:高远的样子。②裾:衣服前襟。③于焉:于是。陔:田埂。④业经:已经。⑤棖触:感触。⑥舁yú:抬。

              ⑦商飙:指秋风。⑧布覆:指徘徊动荡。⑨容与:指迟缓不前。

              (1) 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 )( )( )……( )

              (2)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置之明窗”中相同的是( )

              A.喜采者之来迟

              B.辍耕之垄上

              C.凉月为之增色

              D.半生之萧瑟

              (3) 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3处)。

              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5) 兰花远居幽深,作者由芳香吸引,从而觅得兰花。文中有一句话记叙了自己寻花的过程,请你找出来。 (6) 这篇咏物抒情小赋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文中所表现的兰花的品质。 (7) 积累链接:周敦颐也曾借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志向,请默写出他在《爱莲说》中赞美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
            • 10.

              古诗文默写与欣赏。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⑵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⑷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⑹人间四月春已晚,各种植物竞相开花,争妍斗艳,于是韩愈在《晚春》一诗中写下了“                                     ”的美句。

              ⑺下列关于《梦江南》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梦 江 南(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兰烬:指灯的余烬。红蕉:此处指屏风上红色的美人蕉图案。)

              A.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梦江南”是词牌名。

              B.作者把自己的思乡之情隐藏在具体的景物中,感情含而不露。

              C.本词先写夜景,再转入梦境,轻描淡写的言语中蕴含深深的思念之情。

              D.在那个雨潇潇的夜晚,作者听到熟悉的笛声,看到“人语驿边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