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④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说怿女美”,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 2.
              阅读《黄鹤楼》,完成各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 杜甫,后世称为“         ”,他的诗被誉为“          ”。
              (2) 选择正确读音

              蓟(jì  qí)   子(zǐ  zi)  卷(juàn  juǎn)  纵(zónɡ  zhónɡ)

              (3) 诗中能体现诗人激动心情的是哪几个字?             
              (4) 后四句是诗人的想象还是实写的?                   
            • 4.

              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 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加以赏析。
            • 6.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本诗作者___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 画线的句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说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 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 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 D. 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7.

                                       杜甫传(节选)

                                                       宋 祁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yōng)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fū)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jù),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南 征   

                                            【唐 】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①振:通“赈”救济。②李邕: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书法家,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③羸服:贫贱人的衣服。④窭:贫穷,贫寒。⑤辅: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⑥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一年后杜甫逝世。

              (1) 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吴越、齐赵间(      )                

              ⑵甫避三川(      )

              ⑶李奇其材(       )                   

              贼所得(       )


              (2) 用“/”给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关 辅 饥 辄 弃 官 去 客 秦 州 负 薪 采 橡 栗 自 给。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4) 解释诗句“偷生长避地”的“偷生”,并回忆杜甫另外一首含有“偷生”的诗句。(连续两句)
              (5) 诗题为“南征”,诗歌首联描绘春景是否符合题意?为什么?
              (6) 《南征》尾联写到“百年歌自苦”,请你结合诗文说说都有哪些“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