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9.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0.下列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树林/阴翳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2.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③,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 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 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⑩, 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历数:历史典故。地里:地理。族姓:家族名姓。公府案牍:公案文书。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偕/司马光游万安山
              B.求书/不远数百

               

              C.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D.尽其书/而去
            • 3.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 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⑥十二乘战!”魏王惭,不怿⑦而去。 (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田:打猎。后作“略”。②径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④檀子:人名。下文“朌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滨。⑥特:只,仅。⑦怿:高兴,快乐。
              (1)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国小也           若:像。
              B.使守南城               使:派遗。
              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 朝:早上。
              D.魏惠王                惭:感到惭愧。


            • 4.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③,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⑩,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历数:历史典故。地里:地理。族姓:家族名姓。公府案牍:公案文书。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书/不远数百里
              B.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C.此非吾/所为来也 
              D.尽其书/而去
            • 5.
              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6.

              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燕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国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之。”

              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齐王曰:“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即泰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域,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齐王愀然变色曰:“然则奈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屹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巳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齐,别大王号今天下,莫敢不听。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王曰:“善。”于是乃归燕之十城。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从:合纵。从通“纵”。②乌喙:一种毒植物,即乌头。③仇雠:仇敌。

              (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 燕易王 为:就是
              B.而先王 先生见赵 资:资助
              C.大王 能听臣计 诚:真诚
              D.夫燕、秦俱 齐 事:侍奉
            • 7.

              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祈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1)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远者又胜也   去:前往
              B.有好奇之士     诚:果真
              C.其具 四美者也   是:此,这
              D.尽 童隶而登焉   却:退去
            • 8.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①,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②,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④,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⑤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注释】①纡曲:即曲折。②形容:状态;样子。③书记:书本记载。④戒:劝告。⑤跻:临: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虽乘奔/御风 
              C.其石/采色形容 
              D.常/闻峡中水疾
            • 9.

              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C.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D.今/齐地方/千里
            • 10.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一怒/而诸侯俱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C.居/天下之广居      
              D.子/未学礼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