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句子节奏与停顿错误的一组是:()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3.

              商於子驾豕(宋濂)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②以耕,乃牵一大豕③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④,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⑤过而尤⑥之曰:“子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⑦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⑧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⑨必以牛,亦牧⑩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⑪也。”

               [注释]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犊:小牛。③豕(s hǐ):同“猪”。 ④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⑤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⑥尤:责备。⑦淖(nào):烂泥。⑧几:差不多,几乎。⑨服田:驾牲口耕田。⑩牧:统治、管理。⑪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 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5.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6.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事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 7.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8.
              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9.

              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燕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国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之。”

              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齐王曰:“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即泰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域,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齐王愀然变色曰:“然则奈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屹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巳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齐,别大王号今天下,莫敢不听。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王曰:“善。”于是乃归燕之十城。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从:合纵。从通“纵”。②乌喙:一种毒植物,即乌头。③仇雠:仇敌。

              (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 燕易王 为:就是
              B.而先王 先生见赵 资:资助
              C.大王 能听臣计 诚:真诚
              D.夫燕、秦俱 齐 事:侍奉
            • 10.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贤者能/勿丧耳
              D.是亦/不可以已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