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1) 与例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


              A.皆以美于徐公。        B.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C.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D.告之于帝。
              (2) 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A.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B.牡丹,花之富贵者也。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 这段文字借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表达了      


            • 2.

              司马穰苴执法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憟。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注释】①庶孽:偏室所生。  ②扞(hàn):抵御。  ③擢(zhuó):提拔。  ④立表:在阳光下竖起木杆,根据阳光照射的影子的移动,来计算时间。  ⑤不佞:不才,无才。自谦词。  ⑥徇:示众。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⑴与语兵事,大之      ⑵臣卑贱      ⑶既往,未反 

              (2) 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被省略的人名。

                    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3)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庄 贾 惧 使 人 驰 报 景 公 请 救。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5) 结合文章内容评析司马穰苴这个人物形象。
            • 3.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②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④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①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②大姓:大户人家。③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④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⑤资:借。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主人问衡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 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4) 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最后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