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传统文化常识不正确的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父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该这么问:“令尊贵姓?”
              C.老师提问:“农历五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立夏和小暑。”
              D.按照干支纪年法,2017年时农历丁酉年,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
            • 2.

              爆竹好惊眠

              彭秋平

              ①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老祠堂里的鼓声擂得山响,十里八乡清晰可闻;井台边,时而传来杀猪宰鹅的声音;磨豆腐、蒸米饼、切糖片……忙碌的声音日夜在老屋里喧响。“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有按捺不住的伢子,将新年的头一颗爆竹甩上半空,人间的欢乐便送到九天云霄。

              ②在名目繁多的乡村过年习俗中,爆竹历来扮演主角: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灯……哪一样都离不开它高亢的开场。乡人放鞭炮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主要是用来祈福:在爆竹身上,寄托着农家的期盼——爆竹的响亮或喑哑,是农人预测一年财气、运气、福气旺或衰的征兆。有联为证:“燃几声爆竹,把穷鬼轰开;烧数根蚊香,将财神引来。”许多乡村懵懂少年,后来变得成熟以至老成持重,爆竹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③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

              ④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此时,父亲的脸专注得像幅木刻。有一个除夕,烘着的鞭炮忽然燃着了,噼噼啪啪转眼一挂鞭炮化作一屋烟雾。因之,全家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一个年夜,接着便又担惊受怕地挨了一年光阴。

              ⑤家穷,又想廉价买好货。有种俗称“鸡婆带鸡崽”的鞭炮——一个大的带一群小的,燃放时声音怪怪的,像在叫“隔里隔壁穷——隔里隔壁穷——”邻人不乐意了:“大过年的,怎么来咒穷我们?”以后就没敢再放这种鞭炮,可日子仍然过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分红时,一家人谁也不愿到队部去瞅一眼。与我们同住一幢老屋的义道公、驼背伯,家景比我们稍好些,都向着我们。又到过年时,驼背伯说:“咱们三家的爆竹合放吧?”母亲是个明理人,怕沾人家的,迟疑了。义道公说:“三根稻秆搓成一根绳,结实哩;三户人家抱成一团,人多接得起大福大贵。”果然,这一年的炮仗震得山响。尽管这年的光景也没见得好到哪去,但驼背伯他们怜贫恤穷的举动,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

              ⑥在我们这个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子,燃开门炮的时间也是有规矩的。尽管没有成文,但哪个敢贸然冲撞?有一个年夜,村头狗生家的大儿子肚子疼,家人在屋里急得团团转,眼瞅着人痛得死去活来,熬到三时,才敢点着鞭炮,抬上病人直奔公社医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晚半点钟人就没了。村里的老辈人都说:“祖宗菩萨坐得高——这不?没事!”

              ⑦开门炮响后,便是伢子们的天下,挨家挨户捡爆竹。有引线的最好;掉了引线没爆响的也有玩头:将爆竹拦腰折成“V”形,围成一圈,点上一个,“呼——”爆竹间相互“火拼”起来,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它们的声、光、色、味交织成一片迷幻天地,让清寒的童年得到了片刻的欢娱。也有的人家爆竹全炸成了纸屑,捡爆竹的伢子了无所获,但切记:不准信口说出“没有”这样犯忌的话来,否则主人定顾不得“孩童言语,百无禁忌”,从门里伸手赏你两个火辣辣的“火烧饼”,还夹一通臭骂。

              ⑧年年岁岁就这样水一般流走了。如今,乡里人过年再也不必缩手缩脚了,开门爆竹大都是“万编”,电光炮串在一起像数不清的“朝天椒”,个个红、辣、响、快,让人听得酣畅淋漓。唐朝诗人张悦在《岳州守岁》中写道:“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这位宰相在睡梦中被惊醒,连声称赞妙,可见其在除夕之夜的兴奋和愉快,这也是当下新农民的切身感受吧?

              ⑨为保护环境,城里如今不提倡放爆竹了,这是好事,就让久远的爆竹声在记忆中轰响吧。

              (选自《江西日报》)

              (1)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和爆竹有关的事

              父亲

              除夕年夜饭后,独自久久地焙爆竹

              狗生家

              挨家挨户捡爆竹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题目“爆竹好惊眠”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乡间,孩子们想着过年,大人们却未必如孩子们所想。正如文中引用的一句俗语“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列举了乡下过年的许多习俗,请你把这些习俗归纳出来(至少写两个),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习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 4.

              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 )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 5.

              “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

              A.象形字
              B.表意字
            • 6.

              5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刘备为其加封号为“虎威将军”,他的英名是在单骑救主一战中奠定的,在截江夺主后更是声名远播,这位德才、胆识、谋略都高过同辈的真英雄就是张飞。
              B.在生活中,有一些古代常用的借代词沿用至今,如手足(指兄弟)、巾帼(指女子)、桃李(指学生)、桑梓(指家乡)。
              C.智取生辰纲》叙述了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后来108好汉齐聚“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梁山,晁盖成为梁山第二任首领。
              D.“万钟于我何加焉”“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钟”“石”都是古代容器,也作容量单位。
            • 7.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

              A.鼓    
              B.锣
            • 8.
              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 )术语。
              A.书法
              B.围棋
              C.绘画
              D.音律
            • 9.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C.《陋室铭》中的“铭”和《马说》中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D.中国书法用它那狂飞的甲骨文、沉雄的篆书、典雅的隶书、古朴的楷书、端庄的行书、潇洒的草书,陶冶了东方,熏陶了世界,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 10.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秋节在阴历八月十五,这个节日的习俗是赏月、吃月饼。人们还把它叫做“七巧节”。
              B.中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春节的各种活动从前一天除夕开始,有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祭拜天地和祖宗、亲友间互相拜年等。  
              C.清明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同节气合一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常要扫墓祭祖,郊外踏青。
              D.重阳节,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重阳的风俗主要是登高、赏菊、饮酒,以避不祥。在中国大陆重阳节已演变为敬老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