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羊子远寻师学,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ƒ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后汉书•列女传》 (有删改)
              【注】 趋:快走。‚斯:这,这个。ƒ捐失:放弃;丧失。 ④稽废:稽延荒废。⑤懿德:美德。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妻跪问其       
              ②成机杼
              ③累寸不       
              ④羊子其言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②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3)乐羊子的妻子告诉他什么道理?
            • 2.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j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注释:讴ōu:这里指唱歌。  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蒙始就学      ②即刮目相待
              ③自尽之          ④秦青弗
              (2)翻译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吕蒙和薛谭两人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3.

                  [甲]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与日逐  走:________

              (2)得饮  欲:________

              (3)饮大泽  北:________

              (4)怒而不周之山  触:________

              (5)地维  绝: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水潦尘埃归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怎样理解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广溪峡
                 江水又东, 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其间三十里。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 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之。
                 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秽渊中,寻即降雨。常璩曰:县有山泽水神,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蜀都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峡中有瞿塘、黄龙二滩。瞿塘滩上有神庙,至灵验。刺史迳过,皆不鸣角伐鼓。商旅上下,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
                 此峡多猿,猿不生北岸,有取之,放著北山中,不闻声,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
              (节选自《水经注》,有删改)
                  【注释】①广溪峡:即瞿塘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题目是添加的。②迳:同“径”,途经。③秽:污秽、弄脏。④常璩(qú):东晋史学家。⑤将同狢(hé)兽渡汶而不生:跟狢过了汶水就不能生存是一样的情况。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故因之 ______            ②至灵验 ______
              ③皆不鸣角伐鼓 ______ ④有取之 _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一处)
              迳 广 溪 峡 斯 乃 三 峡 之 首 也。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秽渊中,寻即降雨。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俄而雪骤(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对雪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面《岳阳楼记》选段,完成各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请解释选下面加点的词语。
              国怀乡 ②春和
              ③百废 ④不物喜
              (2)翻译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5)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 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蒙以军中多务 ______      ②往事耳 ______      ③及鲁肃寻阳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分析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迅速提高,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全文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展现了吕蒙如何好学并取得令人惊叹成绩的过程。
              C.文章以对话表现人物,寥寥数语,就使三位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
              D.本文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 8.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太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无与为乐者                  念:           (4)余一小舟  挈:

              (2)湖中人鸟声俱               绝:                 (5)拥毳衣炉火     毳衣:

              (3)余饮三大白而别           强:                 (6)雾凇沆砀         沆砀:

              (2) 翻译画线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西三粒而已。

              (3) 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选文

              时 间

              甲  文


              月景

              闲情

              乙  文

              更定



            • 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廿二日天和    ②波色明     ③而此地与余近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下列说法的一项是 ______
              A.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一带初春美好的景色,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照应首段,突出了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悦,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之情。
              C.第一段写作者“局促一室之内”,其用意是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作铺垫。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惟此官”才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热爱。
            • 10.
              【古文阅读】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略无 ______
              ②属凄异 ______
              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______
              ④故之曰“放鹤亭” ______
              (2)划分句子节奏,每句一处,用“/”标出。
              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水及其半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4)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通之处,例如:甲文中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乙文中的山的特点是:“ ______ , ______ ”;甲文中写树“荣”草“茂”,而乙文中用“ ______ ”一句描写了类似景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