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 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飞:生气    
              B.怪者也:记载。
              C.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D.去以六月 者也:气息,指风
            • 2.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仪十五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

                  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时延广掌卫兵,颜衎知州事,即遣仪入奏。仪谓执政曰:“昨与衎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东岸与光远兵合,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左补阙、礼部员外郎。

                  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

                  初,周祖平兖州,议将尽诛胁从者。仪白冯道、范质,同请于周祖,皆得全活。显德中,太祖克滁州,世宗遣仪籍其府库。太祖复令亲吏取藏中绢给麾下,仪曰:“太尉初下城,虽倾藏以给军士,谁敢言者。今著籍,乃公帑物也,非诏不可取。”后太祖屡对大臣称仪有执守,欲相之。赵普忌仪刚直,乃引薛居正参知政事。仪卒,太祖悯然谓左右曰:“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盖惜其未大用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

              【注】①帑物:府库的财物。 (帑:tǎng)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
              B.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
              C.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
              D.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
            • 3.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蒙以军中多务(    )        ②肃拜蒙母(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选自《 》,__________(朝代)--________(作者)主持编撰的一部_________(体例)通史。


              (4) 文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4.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画线的词语。

              (1)媵人持沃灌  汤:  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   被: 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二】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卿言多务,孰若孤?

              ⑵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 语段(一)中写“鲁肃赞学”有何作用?

              (3)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 6.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节选自 袁宏道《观第五泄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fǔ):抚摩。


               ⑥罅(xià):裂缝。⑦掉:摇动。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 解释下面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 潭中鱼可百头(        ) ②  疾(       )

              ③  温玉(        )        ④ 乃世间真有碧色(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段文字的“水”,特点不同,写法各异。值得我们美美欣赏,细细品鉴。


              《小石潭记》里的水,显得___________ ,在写法上作者巧妙利用________________等从侧面加以衬托;

              《游青溪记》里的水,_____________ 特点,在写法上,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来______________水色,生动形象。

              《观第五泄记》里的瀑布,则__________ ,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等感官加以表现。

              请从写作、审美或情感等角度,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阅读上述三个文言语段的感悟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乙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

              (1)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及 反 市 罢 遂 不 得 履。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公亦此自矜   

              以:______________                              

              之,久而不去  

              睨:______________                                    

              ③先自其足      

              度:______________                                    

              归取之        

              反:_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徐以杓酌油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                                   

              (2)何不试之以足?

              译文:______________                                   

              (4) 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 ______ 的道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 _______的人。

            • 8.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3)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有仙则 出名       
              B.素琴 调弄
              C.无 案牍之劳形 官府文书  
              D.何陋 有 代陋室
            • 9.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皆怪石,攲①嵌②盘屈,不可状。清流触石,洄③悬④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⑦,俾⑧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攲:倾斜。②嵌:凹陷。③洄:水回旋而流。④悬:水从高处流下来。⑤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府。州,古时的行政区域。⑦芜秽:杂草积土。⑧俾:使。⑨裨:增益,增添。 

              (1) 解释句中加横线词

              悉(        )             名(        )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  (2)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3) 古人善于借景抒情。借助所学知识思考:作者通过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10.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选自《曹刿论战》)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