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之有?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 )

              (2)是陋室(        )

              (3)惟吾德( )

              (4)鸿儒( )

              (5)白丁( )

              (6)无丝竹耳( )( )

              (7)素琴( )

              (8)无案牍之劳(             )(             )

            • 2.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②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③城府。

              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⑺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⑻ “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负:背靠。③类:类似。④越:过,信宿:连住两夜。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⑥陇:通“垄”。 ⑺牧竖:牧童。⑻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解析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1) 溪行______    
              (2)便 还家 ________  
              (3) 舟不得进  __________       
            • 3.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常之 ______      
              行百余里 ______
              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   
              ④一食尽粟一石 ______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①不以千里也。 ②骥不其力。 
              B、①真无马邪? ②称德也。
              C、①执策临之。 ②介胄驰。  
              D、①虽有千里能。 ②故常奇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译文: ______
              (2)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译文: ______
              (4)
              ①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 。
              ②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______
              甲文句子: ______
              乙文句子: ______
              (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6)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之不以其道
              ②鸣之而不能其意
              行百里始奋迅
              ④褫鞍甲而不息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②然非精洁则不受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______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______ ”“ ______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______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______ 阐述,他们都希望 ______ 。
            • 5.
              《核舟记》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甲】文介绍了 ______ ,【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______ 。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佛印绝弥勒 类: ______
              ②卧右膝,右臂支船 诎: ______
              ③一士人 善: ______
              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______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译文: ______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 6.
              古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之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洑旋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诵入海捉船之法      ②我知之    ③船商人没水而死
              (2)翻译下列句子
              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3)“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
              (4)甲文强调“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互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以 ______
              ②寡人反取 ______
              ③晏子 ______
              是其贫也 ______
              (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两处。
              得 无 楚 之 水 土 使 民 善 盗 耶 ?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欲辱之,何以也?
              ②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4)甲乙两文中晏子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 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 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人武阳质于允济 言所以
              ③妻家不知其 ④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
              (2)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3)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 9.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之不以其道( ______  )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马( ______ )
              ③买首五百金( ______ )
              ④鸣不能通其意( ______ )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______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______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______ 。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10.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①,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②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居乡里,屏居教授。(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

              (1)为人谋而不乎____________________(2)博学而志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见能诵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博通众流百家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举出四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俗话说:学无定法。这两个语段都讲了关于学习的方法,二者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