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尔而与之 ______  
              ②所识穷乏者我与 ______  
              ③是亦不可以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作者以“鱼”比喻“正义”,以“熊掌”比喻“生命”,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
              B.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
              D.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 2.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暮冥冥                    薄:_______

              狗劣也                    乃:________

            • 3.

              送东阳马生序(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3分)

              ⑴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⑵援疑理(     )⑶媵人持沃灌(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4分)

              ⑴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4.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险。⑦蕴:积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 )
              A.隔篁竹, 水声    不求 达于诸侯
              B.卷石底以           则无敌国外患者
              C.皆若空 无所依    似与 者相乐
              D.四面竹树 合       滁皆山也
            • 5.
              虎之力,于人不啻(不啻,不止,不只)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于: ______     恒: 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译文: ______
              (3)选文借虎喻人,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6.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处之下坐,唯通寒暑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即用为太常博士。
              【注释】①参:成为。时彦:当代有才德名望的人上。②刘尹:刘惔,字真长,东晋著名清谈家。曾任丹阳尹,故后世称其为“刘尹”。③通寒暑:礼节性的问候。④清言:清谈。⑤传教:主管宣布教令的郡吏。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顷 之 长 史 诸 贤 来 清 言 客 主 有 不 通 处 张 乃 遥 于 末 坐 判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凭孝廉 ______
              坐皆惊 ______
              ③正当取卿共抚军 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
              (4)细读文本,说说张凭是一个怎样的人。
            • 7.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 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释】 ①迂叟:作者自称。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熙宁六年,购地二十亩,筑园。②相羊:徘徊,盘桓。③柅(nǐ)遏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杂然而前 陈:摆开。
              B.宴之乐。非丝非竹 酣:畅快。
              C.射者中,者胜 弈:下棋。
              D.太守 谓:为,是。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语段(一)中主要体现的是太守之乐。却先描述了滁人的游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4)两个语段都着重写了主人公的“乐”。请你根据选段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 8.
              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是(  )
              A.可胜数            
              B.战百胜              
              C.人入胜          
              D.胜其烦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扌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gǔ):吃。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崖上有声甚厉(              )  (2)渐近 之(              )

              (3)久之,蛇 死(              )     (4) 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

              (5)蜘蛛乃盬脑果腹而 (              )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之:①反侧倾跌 状  ②蛇复昂首待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以:① 刺刀攫其首  ② 首俯地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然审视殊无所见。

              (2)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5) 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 10.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1)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援琴而鼓之 援:拿      
              B.泰山之阴 阴:山的南面
              C.穷其趣 趣:意旨            
              D.舍琴而叹曰 舍:丢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