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 ______     ②夜忧叹 ______      ③以咨善道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请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方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无功甘愿受罚。
              D.渚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借先帝遗诏教训后主要自信自强,奋发有为。
            • 2.
              阅读语段,完成1—5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虎 百兽而食之(    )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

              (2)虎以为 (    )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2) 为下列句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1)虎求百兽而食之(    )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3)兽见之皆走(    )
              (3) 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子 敢食我也。(    )                   (2)今子食我,是 天帝命也。(    )

              (3)虎以为然, 遂与之行(    )             (4)虎不知兽 己而走也。(    )
            • 3.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又何焉(参与) B.公将之(战鼓)
              C.望其旗(倒下) D.可白发生(可惜)
              (2)下列句子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______
              A.齐师伐我 B.可以一战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五十/弦翻/塞外声 B.沙场/秋/点兵
              C.可怜/白发生 D.梦回/吹角连营
              (4)对选文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中,曹刿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B.【甲】文中,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暴露了曹刿作战中独断专横的特点。
              C.【乙】词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选择快马、强弓两个典型事物,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场面。
              D.【乙】词抒发了作者渴望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5)对选文写作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同为战争题材,【甲】文重在“论”战,略写战争经过;【乙】词重在“绘”战,再现战争阵容。
              B.【甲】文主要通过对话表现人物;【乙】词主要通过“醉里”“梦回”的情景表现人物。
              C.【甲】文用“战则请从”过渡,内容由“论”而“战”;【乙】词用“可怜”转换,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D.【甲】文以写实为主,有叙有议;【乙】词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两者均富有浪漫色彩。
            • 4.
              阅读语段,完成1—7题。

                  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处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简单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说说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字。

              (1) 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    (2) 博士______________

              (3) 涉猎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

              (5)吴 ______________       (6) 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
              (4) 解释一词多义。


              (5) 找出文中所含两个成语,解释并用它造句。

              成语: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选出对下面文言短句理解正确的项是(   )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    B.吕蒙辞掉了军中事情繁多的职务。

              C.吕蒙说他军中有很多任务。      D.吕蒙说他在军中职务太多。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A.大哥你预见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B.大哥你怎么看见事情这样晚呢!

              C.大哥你怎么知道事情这么晚啊!    D.大哥你怎么天晚才了解这事啊!
              (7) 读读下列句子,说说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短文,完成1—6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____________,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____________,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_______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 翻译下列句子。

              (1) 慭慭,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六个过程?你认为哪个过程作者描写得最为精彩,试从老虎的动作、心理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课文,在文中空缺处填上相关语句。
              (4) 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是(    )

              A.不可胜数         B.百战百胜        C.引人入胜              D.不胜其烦
              (5) 你从这则寓言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的标题虽是黔之驴,实际上描写老虎的情节很多,请你发挥想像,根据老虎的一个动作,来写写驴当时的心理和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注】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以陛下平明之理 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 ______
              百姓 ______
              ④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______
              (2)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先帝称曰能 诸葛亮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邦域之内
              C.悉咨之 为宫中之事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尽忠益时虽仇必赏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 与元祜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穆父不及见也。
              (《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祐:与下文的“绍圣”,都是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③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④涪陵:地名。
              (1)基础二题
              ①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
              ②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______ ______
              (2)对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A.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叙》。
              B.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洁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C.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
              D.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
              (3)文中口和口这两个词,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态度
              (4)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些原因促成的?请根据文意概括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理:司法长官。 ②过:失误。③当:判罪。④傅:同“附”,指转嫁。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自当死 ______
              禄为多 ______
              不受令 ______
              (2)与“辞不受令”句中“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朝白帝彩云间                
               B.未尝稍降
              C.(吕)蒙以军中多务             
              D.旦爷娘去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译句: ______
              ②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译句: 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李离是一个怎样的人?
            • 9.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
                 弘农子游卞山之阴,遇乡叟巾不完,屦不全,负薪仰天,吁而复号,因而讯诸:“抑丧而未备乎,抑有冤而莫诉乎,何声之哀而情之苦耶?”叟致薪而泣曰:“逋助军之赋,男狱于县,绝食者三日矣。今将省之。前日之逋,已货其耕犊矣;昨日之逋,又质其少女矣;今田瘠而频播之莫稔,货之靡售。且以为助军之用,岂一一于军哉?今十未有二三及于戎费,余为外用。又黠吏贪官,盈索万变。去无所之,住无所资,非敢怀生,奈不死何!”弘农子闻其言,且助其叹,退而省,将赋之以警贪吏,庶少救民病。
              【注】①弘农子:作者自称。  ②诸:相当于“之”。  ③逋:拖欠。  ④省:看望。⑤货:卖。  ⑥稔:收成。   ⑦靡:不。
              (选自杨费《较贪》)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而乐 ______
              ②今死乎此 ______
              ③因而讯诸 ______
              为外用 ______
              (2)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画一处)。
              苛  政  猛  于  虎  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②且以为助军之用,岂一一于军哉?
              (4)【甲】文“又安敢毒耶”一句中蕴含了蒋氏哪些复杂的情感?
              (5)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对百姓苦痛生活原因的认识有何异同。
            • 10.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惟吾德 ______
              ②谈笑有鸿 鸿 ______
              ③无案牍之 ______
              无与为乐者 ______
              步于中庭 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文中“ ______ ”写出了环境之清幽宁静;(乙)文中“ ______ ”写出了月色之清。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