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潭中鱼百许头 可: ______
              ②以其境过 清: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联系实际,谈谈你在旅游中的某种心情。
            • 2.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④甫,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有土寇 会: ______
              ②可十万 将: ______
              (2)翻译句子:
              原句: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3)古人云:“开卷有益”,而刘羽冲临死前却感叹曰:“古人岂欺我哉!”你认为古书真的欺骗了他吗?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 3.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任座:人名,魏国大臣。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二处。
              (魏文侯)使  乐  羊  伐  中  山  克  之  以(之)封  其  子  击
              (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 寡人之过者
              ③时时而 ④不封君之弟
              ⑤任座 ⑥使翟璜召任座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4)邹忌和翟璜规劝自己的国君都有好的效果,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进行比较。
              ①方式相同处: ______
              ②方式不同处:
              邹忌 ______
              翟璜 ______ 。
            • 4.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面①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用“/”划分第③句的句中朗读停顿(划一处)。
              ①蝉则千不穷 转: ______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 ______
              ③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  里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两文中都写到了“猿叫(鸣)”,渲染的气氛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4)《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 ______ 的思想感情,《答谢中书书》中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了山水之美,传达出作者 ______ 的志趣。
            • 5.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诗】
              三年为刺史(两首)
              【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注】①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这两首诗是他离任时所作。②甘棠:周文王之子召伯有政德,传说他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人追思他,以‚甘棠‛来称颂官吏的政绩。③饮冰食蘖(niè):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
              【古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①;鱼藏于泉,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用为鉴诫。‛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①末:树梢。②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谓祸福不是注定的,全由人们招引自取。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岂有思人 ______  ②皆由贪饵也 ______  ③卿等思此语 ______
              (2)白居易从天竺山取走两片山石,离任时感到 ______ ,认为伤害了自己的“ ______ ”(填该诗中的两个字),没有做到如唐太宗所说的“ ______ ”(填上面古文中的三个字)。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鸟 栖 于 林 犹 恐 其 不 高 复 巢 于 木 末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______
              (5)唐太宗和近臣说理,用了 ______ 和 ______ 的手法,意在鉴诫近臣们不要“ ______ ”(填上面古文中的一个字)。
            • 6.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1)而计其长曾不                      (2)便扶向路,处处 之                             
              (3) 之不能尽其材                              (4)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                          
               
            • 7.

              【甲】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⑶至于负者于途,行者于树,前者,后者,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②扶风:凤翔府,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此任签书判官。③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忭:欢乐、喜悦。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得之心而之酒也     ②太守之其乐也     ③喜也      ④使天而雨珠

              (2) 翻译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3) 请用“/”给下面这句话划分停顿(划两处)。

                 今 天 不 遗 斯 民

              (4) 体会甲文第⑶段四个加线字的表达效果。
              (5) 甲文中太守之乐和乙文中苏轼的优游之乐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
                 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 但屡顾帝,吾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心忍性 ______
              益其所不能 ______
              ③帝而愎 ______
              ④乳母其言 ______
              (2)划分下列句子层次。(断一处)
              帝 虽 才 雄 心 忍  亦 深 有 情 恋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
              A.吾当设奇激之 先帝简拔遗陛下
              B.汉武帝乳母尝犯事 何有我哉
              C.曾益所不能 真无马邪
              D.凄然愍之  不知有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译: ______ 。
              ②但屡顾帝,吾当设奇以激之。
              译: ______ 。
              (5)结合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东方朔的作法,为什么?
            • 9.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乙】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2)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柳宗元《愚溪诗序》)【注释】①溪:指愚溪。②鉴:映照。③牢笼:囊括。④鸿蒙:天地尘世。⑤希夷:玄虚静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①虽御风 ______   
              ②则绿潭 ______   
              ③又多坻石 ______   
              万物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从【乙】文中找出表明愚溪“不愚”的句子。
              (4)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______
              A.甲文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意在表现当地人民贫苦、凄惨的生活。
              B.乙文的“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表达了作者一开始见到愚溪的厌恶之情。
              C.乙文中的斜体字部分“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生动地描摹了自然景物,不同的是:甲文重在写景,乙文重在抒怀。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宰相气量
                 正至和间,仁宗不豫,一日少间,思见宰执.执政闻召亟往。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     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注释】①不豫:病重的委婉说法。②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③衢:大路。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诸执政已 ______
              ②公按辔 ______
              (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B.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C.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D.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3)下列词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文靖     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A. 急  B.怒  C.徐   D.叹
              (4)从文中可以看出吕文婧是一个 ______ 的宰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