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各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 2.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③欸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
              (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
              宿牛群头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4.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一则)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韩愈)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C.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

            • 5. 揣摩文中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境界”说进行_____, 突出强调了“境界”说触及到诗词评论的根本。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________之情溢于言表。
            • 6.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题中的“伤”字,有哀伤之意,表明作者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叹惜之情。
              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刻画出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愚昧无知之态。
              C. 文中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D. 作者以方仲永的事例,表明天资对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A.文题中的“伤”字,有哀伤之意,表明作者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叹惜之情。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刻画出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愚昧无知之态。
              C.文中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D.作者以方仲永的事例,表明天资对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 7. 本文设喻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太宗所讲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