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称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  (1)  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  (2)  种以上。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的金属,像钚、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14、钴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全部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γ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1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钚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

                 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1/2、1/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放射性同位素数量的减少,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的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x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工业上,放射性也有很多应用,例如用β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γ射线照片来检查机器内部结构等。

                 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选自《中学科技》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3)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2011年3月22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导致核辐射,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 2.

              阅读回答问题

              年消耗99亿个纸箱 海量快递渐成“污染大户”

              ①随着快递业迅速成长,大量累积的垃圾亦成为待解难题。包装材料繁多,但是大多数的快递公司或电商都没有回收计划。快递用的胶带和填充泡沫等,往往连收废品的人都不要,只得直接扔掉。

              ②动动手指点几下鼠标,心仪的商品一两天就送到了自己手上,网购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③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而当中国快递进入200亿件时代,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快递包装物料的极大消耗以及数以百亿计算的快递包装垃圾。

              ④正所谓“兴一利,生一弊”,网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快递垃圾,既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就资源浪费而言,据估算,2015年快递行业消耗编织袋29.6亿条、塑料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就环境污染而言,目前快递包装所使用的塑料材料大多不可降解,诸如快递胶带和填充泡沫等,往往连收废品的人都不要,只能直接扔掉,如果把去年全国快递行业消耗的胶带连接起来,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286圈。

              ⑤问题几乎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而且不难预见,随着快递行业蓬勃发展,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由于缺乏专门的回收管理途径,快递袋、胶带纸,填充泡沫等塑料制品都会被丢弃变成垃圾,快递纸箱也如此下场。大量材料一次性使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对水土环境的污染亦不容小觑。

              ⑥快递数层包装,包装总量上百亿。“每到节假日,手签得都酸了。”王师傅是一家单位的门卫值班人员,每天除了管理单位进出人员和车辆,现在自己的工作还增加了一项:签收快递。一个单位里三四十个人,每天来十几个包裹都算少的。王师傅指出这些快递件包装得也尤为严实,有一次自己看到一个员工买了瓶化妆水,先是要撕开层层胶带,打开快递箱之后再取出里面的塑料袋,再解开用胶带包裹的气泡垫,最后才拿出了一小瓶化妆水。

              ⑦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回收二手纸箱利润很薄,通常也不会花人力和物力去回收。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透露,现在工作节奏很快,他们不会在回收环节上浪费时间,“如纸箱上留有运单信息,有些客户考虑到隐私,也不会交给我们回收。而公司仓储空间有限,堆放废旧纸箱要占用很大场地,无法较好地储藏。”

              ⑧其实,解决这类环保问题需要一个替代方案。这并不是说纸箱、塑料袋的概念不可取,而是纸箱、塑料袋等的构成和处理方式不可取。

              ⑨首先,国内快递包装缺乏统一的标准,快递包装的结构、规格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可执行,其生产、仓储和物流过程必然带来许多麻烦。在国家层面上,急须统一推出“绿色包装”的概念。其次,对废弃包裹不能随随便便一扔了之,要有强制性的环保处理方式。在文明社会,学会垃圾的环保处理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

              (1)分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目前”和“大多”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指出了快递行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根据文意,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说明快递垃圾既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B.解决这类环保问题需要一个替代方案,纸箱和塑料袋是不可取的。

              C.选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快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D.在文明社会,学会垃圾的环保处理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4)选文第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 3.

              ①云雀是最典型的田野里的鸟类。这是庄稼人的珍禽,她总是yīn勤地伴随着他们,在艰辛的犁沟中间,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她为他们鼓劲,为他们歌唱希望。希望,这是我们高卢人的古老铭言,正因为如此,大家把这种平凡的鸟儿尊为“国鸟”。她的羽毛并不美丽,然而天性勇敢,充满欢乐。

              ②大自然似乎有些亏待云雀。她的脚爪长得使她不适宜于在林间栖息,她只好就地筑巢,与野兔为邻,田沟是她的穹庐。当她孵化幼雏时要度过多少动荡不宁、布满风险的生活啊!无数的烦扰,无数的忐忑不安!一片浅浅的草皮,怎么能替这位母亲掩藏起她的小宝贝儿,抵挡住狗、和鹰隼的窥伺呢。她匆忙地把小鸟孵化出来,又匆忙地把颤颤抖抖的幼雏抚育成长。谁能想到这不幸的鸟儿和她那忧郁的野兔邻居有着同样的悲怆呢!

              ③然而由于她生性愉快,善忘,或者你愿意,也可以说她轻率,总之是洋溢着法兰西式的乐天精神,于是相反的情况发生了:一旦脱离险境,国鸟又重新获得静谧,她又像从前那样歌唱,显示出无法抑制的喜悦。更令人惊奇的是……

              ④两样东西支持着并鼓舞着她,那就是阳光和爱情。一年之中有半年她都恋爱。每年有两三回,她得承担起做母亲的、多灾多难的幸福,忍受无数风险去尽那份哺育的辛劳。在没有爱情的时候,她拥有阳光,阳光令她兴奋。____有一丝太阳出现,她____会引吭歌唱。

            • 4.

              燕子翩翩入云端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的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养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因为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在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取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的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燕子,但各地的燕子种类不尽相同。据统计,全世界共有75种之多的燕子。在古老的传说里,燕子被称为幸福鸟,人们把它们看做吉祥的象征。


            • 5.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 6.

              《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 7.

              大脑也要每天洗澡

              ①洗脸刷牙应该是大伙儿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毕竟谁也不想脏兮兮臭哄哄的,被人嫌弃之余还可能引发疾病。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都能够每天洗澡。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大脑其实也需要每天洗个澡的。

              ②当然,给大脑洗澡并不是冲洗下头部,或者把脑袋劈开,放在莲蓬头下冲洗。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人类脑中的神经细胞会产生β-淀粉样蛋白(beta amyloid)和tau蛋白等代谢产物,这些蛋白如果在脑中沉淀聚集,就会产生很强的神经毒性,能够杀死脑细胞。臭名昭著的阿尔茨海默病,就跟这些有害物质的聚集关系密切。对于大脑而言,这些代谢产物就如同污秽又危险的垃圾,因此需要及时清理。

              ③人体内部是有自洁系统的。伴行在动静脉身边的淋巴管,负责“清洁”。在美容界广为传颂的所谓“淋巴排毒”,其实就是通过加强淋巴管液的流动,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废物的排出。然而,脑内并没有淋巴管这样的结构。其实这是很蹊跷的事情——人类大脑可是全身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没有淋巴管,脑细胞产生的垃圾怎么办?

              ④不用担心。作为智慧的源泉,大脑不但有办法洗澡,更有专属的“洗浴中心”——“Glymphatic”系统。其中,Lymphatic指的是淋巴,说的是脑内这套系统运作的方式有点像外周淋巴系统。而这个“G”字指的是Glia,脑内一类叫胶质细胞的细胞群。它们能生产一种叫水通道的蛋白,这种蛋白就是脑内洗浴中心的总阀。总阀打开后,洗浴中心的水开始循环,把脑细胞产生的有害物质“洗”掉。

              ⑤事实上,大脑“洗澡”用的水也不一般:大脑的脑室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一种叫脑脊液的液体,沿着脑室与脑室间的孔道不断输送,再运行到大脑表面。随后,脑脊液会沿着大脑表面动脉的间隙一直流入脑内的组织。期间,脑脊液与脑内细胞间液不停地交换,将由细胞产生并排到细胞间隙的“垃圾”带至脑静脉周隙,最后排出至脑外,完成一次“洗浴”。觉得大脑洗一次澡还挺费工夫的?的确,大脑洗一个澡大概需要8小时之久。

              ⑥8小时……是不是想起了什么?没错儿,大脑就是在你歇着的时候洗澡的。最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人脑在睡觉时,脑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大,脑脊液在脑细胞间的循环比醒着时加快很多,帮助大脑排出清醒时产生的垃圾。所以,你不睡觉,大脑就没法好好洗澡。你要是困了,极有可能是脑内细胞产生的垃圾多了,大脑为了洗澡而逼迫你困倦然后休息。

              ⑦熬夜对现代人来说算得上是家常便饭。的确,我们每天要工作也要娱乐,牺牲一点睡眠时间来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似乎无可厚非。不过,我想说的是,咱还是每天按时洗洗睡吧。对自己的大脑好一点,它才能反馈你更多。就像《实习医生格蕾》中格蕾的母亲那样,她年轻时是一个卓越的外科大夫,工作拼命到不睡觉,结果得了早发性老年痴呆,是不是得不偿失?

              选自《奥秘》

            • 8.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节选)

              【片段一】

                 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的华裔科学家吴恩达,与谷歌合作构建了一个由一千台电脑组成、含有一万六千颗处理器、多达十亿个连接的全球最大的电子模拟神经网络,在向这个人工神经网络展示了来自视频网站上随机选取的一千万段视频后,在没有外界指令的环境下,这个人工神经网络自主学会了识别猫的面孔。甚至还能认出人的脸和身体。

                 机器的这种自我学习能力,被视为越来越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

              【片段二】

                 “人的大脑实际上是一个网络,这是大量神经元非常简单的部分,每个神经实际上都很愚蠢,但是我们可以将他们连接在一起,智能就这样涌现出来了,因为智能是网络连接涌现出来的属性。同样的,一个单独的微处理器是愚蠢的,但当你将其连入网络,就像互联网一样,你就会拥有潜力,会涌现某种新兴智能,有点像“全球脑”。

                 “互联网就像一个神经系统,可以立即感知周围细胞的情况,全球脑确实存在,并非是一个大脑,而是一个庞大的人类与机器的连接体。”

                 “全球脑”面前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那个网罗人类、网罗地球的唯一大脑,近在眼前。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首席执行官

              【片段三】

                 互联网时代会把我们连接在一起,然后再把我们与机器进行连接,成为一个更大的结合体,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意义所在。

                 那个全球脑面前的人类是怎样的人类呢?人们必须在飞速成长的网络和机器的能量面前。重新面对地球的文明、面对社会的样貌、面对人生的意义。

              【片段四】

                 12月20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雷丁镇上,近万名临近城镇的居民相约而来,为兰妮·布朗一个八岁女孩祈福。人们在互联网得知,这个不幸的孩子已是白血病晚期,这天可能是她人生最后一个生日,冬日的傍晚,互不相识的人们持久地汇聚在兰妮·布朗居住的栗树街,注视着偶尔会打开的那扇窗帘,期望为兰妮·布朗短暂的人生提供一份安慰。在傍晚的昏暗中,在那些颜色质朴的冬装的纹理上,都流淌着灼热的人的精神的温暖。

                 我们相信有关互联网未来的种种大胆的预测皆有可能,但汇聚在兰妮·布朗窗前,这份积累了万年的人类的情感,如同天边的一抹晚霞,在人类社会的天际,永远不会消散。

            • 9.

              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阅读,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专家解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总体框架】

              (《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4日)

              【核心素养落地】

              材料一:目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通过每节课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新的命题。近年来,新华中学在努力开全开优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69门校本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音乐、文学、历史、人文景观、城市建设、科技制作等诸多领域。去年,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体艺活动课程,高二年级开设学科拓展课程,高三年级开设参与体验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反馈与建议,为进一步的课程开发提供了依据。“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预期目标和发展规律,对各类课程进一步进行统整与规划,形成基于课程建设的核心素养校本化发展体系,同时加强课例研究,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层面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建构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评价模型,使宏观的教育理念、目标通过学校课程建设实现结构化、系统化和校本化的诠释。

              (选自《扬州晚报》,2016年5月24日)

              材料二: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

              (选自《中国教育报》,作者:尹后庆)

              材料三:“教育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近日,在成都外国语学校第27届教育研讨会上,校长龚智发说,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灵魂,基于项目的学习将成学科间整合教学方式之一。学习成果不再是作业纸、考试卷,而是一份份有趣的实验(调查、测量)报告、设计图纸、操作方案、采访手记等。

              (选自《华西都市报》,2016年12月29日)

            • 10.

              苏州园林

              ①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