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海啸》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堆,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千米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米以上,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千米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千米/小时,波长为475千米。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全球的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下面对海啸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B.海啸是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短波。
              C.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大。
              D.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周期是比较短的。
              (2)下面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①自然段运用下定义、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海啸的基本情况。
              B.第②自然段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海啸的成因类型。
              C.第③自然段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海啸是-种重力长波。
              D.第④自然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海啸多发生在太平洋地区。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①自然段总领全文,严谨简略,想象有趣,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太多”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说明海啸只发生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
              D.这篇说明文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海啸研究领域的-些科学知识。
            • 2.
              植物也“反恐”    ①植物在整个生物界中是最基础的一类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来源,装点并美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发现了植物的新用途,可以经过基因改造后用来反恐--发现那些隐蔽的炸弹。
                  ②培育出反恐植物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女生物学家居恩•梅德福特等人。她们
              利用植物的自卫反应机制找到了探测炸弹的新方法。
                  ③虽然植物没有像动物一样的感觉器官,也不能像动物一样四处奔跑,但是它们也能感知环境,并能趋利避害,人们可以用植物的这种特性来监测环境。研究人员还通过基因工程改变了植物的自然示警程序,使植物在发现空气中或土壤中有特定化学物质时,能以叶子变色的方式向人们报警。
                  ④梅德福特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令植物能探测到人们指定的物质,并以人人都看得见的方式回应。在植物DNA中有一种受体蛋白,在感受到具有威胁性的刺激物时,就能释放萜烯类化合物,使叶子的表皮增厚,叶片的颜色也随之改变。
                  ⑤目前,梅德福特培育出一批能反恐的拟芥兰,可检测由黄色炸药制成的炸弹。经过测试,这些植物在检测到空气中哪怕一丁点的黄色炸药时,就会出现变色反应,大部分拟芥兰的叶片变黄。也有少部分拟芥兰的叶片变成白色,这是梅德福特认为的最佳变色效果,因为植物本身有黄色叶片,而从绿色到白色的则较少,变色效果明显。在测试中,当炸弹拆除之后,植物又会由白色变为绿色。
                  ⑥研究人员利用电脑软件重新设计植物的受体蛋白质基因,使其能对特定的污染物或炸弹做出反应。一旦植物发现危险物后,内部信号就会促使叶子转变为白色。 研究发现,目前植物对炸药的探测能力与狗相当,甚至更好。反恐植物并不需要特定的植物,任何植物通过基因改造后都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能同时探测多种化学物质。
                  ⑦尽管反恐植物目前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炸弹需要几个小时才有反应,但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完善对反恐植物的基因设计,希望能使反应时间减少到几分钟。梅德福特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军方和环境部门的关注,军方希望用反恐植物来探测炸弹,而环境部门则希望用反恐植物来监控环境污染。目前,美国军方为这个项目新增了 790万美元的拨款,希望研究人员缩短植物对炸弹的响应时间,并让更多的反恐植物变白而不是变黄。
                  ⑧将来,人们进入危险区域,只要带株反恐植物,就可以预知来自炸弹的威胁。美国国防和国土安全部的官员表示,这项新技术几年后就会应用于各大机场。美国海军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则表示:“设计用于检测炸药的植物哨兵,最终可能会帮助军队免受简易爆炸装置袭击。”
              (1)人们利用植物来反恐的依据是什么?
              (2)目前,科学家对植物反恐研究出了哪些成果?
              (3)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中“这项新技术几年后就会应用于各大机场”一句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5)针对植物反恐的特点,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利用这种特点?
            • 3.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
              贾 彬
                  ①2016年7月,电影《大鱼海棠》上映24小时票房即达到7460万元,一举打破国产动画片首日票房纪录。这部电影动画巨作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
                  ②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汇诗词、书法艺术,追求朴素自然美;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进行程式化的夸张提炼。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 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
                  ④童话题材动画片《牧笛》中有一个场景:牧童骑在水牛背上于河塘中嬉戏。这个画面是根据著名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而成,水牛的头和身只画一半,另一半在空白处。画面中水纹和波光的倒影,使观众更能深刻感觉到牧童与水牛的惬意悠然,整个画面灵而不空,赋予了观众发挥无限想象的空间。此外,空白的运用更能展现出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梅花点瓣”式的笔触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于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有虚,同时配之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⑤国产动画片《山水情》所创造的美学空间即是对此绝佳的诠释。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随之画面中老鹰、孤雁、江流显现,由直接意象引发间接意象构成的画面意境,将离别之痛苦、友谊之深厚,刻画得既细腻又抽象,个中韵味更是妙不可言。同时,该动画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将人与自然和谐结合,使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
                  ⑥早在1961年7月,我国就成功制作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画面大量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其超高的艺术水准,鲜明的中国特色,使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为我国此后的水墨动画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⑦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我国现代水墨动画制作技术得到不断提高,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流畅,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音画效果更完美。
                  ⑧所以说,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选自《科技日报》)
              (1)第①段从电影《大鱼海棠》说起有何作用?
              (2)下列句中加点的“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第④段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中国水墨动画美在哪里?请通读全文后加以概括。
            • 4.
              豆腐    ①豆腐,有着最中国的口味,也有着最中国的意味。
                  ②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道家的经典之一《淮南子》。豆腐先是道家的长寿膏丹,后来才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③《诗经》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因此,国人上上下下,大都深爱之;神州东南西北,几乎处
              处有之。A 四川有“麻婆豆腐”,湖北有“钱袋豆腐”,北京有“砂锅豆腐”,江浙有“大煮干丝”,海南有“豆腐烧”,东北有“雪里红炖豆腐”。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④在中国似乎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究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经远超出了“形”与“味”,达到了“意”的境界。
                  ⑤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B 《周易》言,“大亨(烹)以养圣贤”,“食以养德”。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蕴含的意,盛赞其为“素醍醐”。意思是常吃豆腐便如高僧灌输智慧,让人彻底觉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在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而不改其志。他常以豆腐修身,简约于食,克己寡欲,正是遵循了“孔孟食道”所倡导的“耻于味欲,安于俭食”。这也就无怪乎,豆腐成为古时清正儒学之士,借以修身自律的盘中首选。
                  ⑥如今简简单单的豆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和追求。“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1)文段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豆腐的?
              (3)简要分析AB两处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总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过程中,一旦造成可燃冰的分解,甲烷将会大量泄露,其危害将不可估量。因为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远离这样一种新能源。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了。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1)文章第②③④三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 ______ 和 ______ 。第⑤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 ______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
              (2)现阶段开采可燃冰的危害是
              ①可能造成可燃冰分解,泄露大量甲烷。
              ② ______
              ③ ______
              (3)文章第⑤段与第⑥段不能调换的理由是 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 6.
              阅读《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一文,完成各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微型植入器 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______ 和 ______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______ 。
              (3)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简要分析第 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或许”的表达效果。
              (5)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针对现在世界癌症高发的现状,谈谈你在人体器官自愈方面有哪些设想?(试答出两条)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克隆猴“萌翻”世界    ①近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强团队宣布,攻克了克隆灵长类动物这一世界 难题,首次成功以体细胞克隆出了两只猕猴。早在 20 多年前,克隆羊就已诞生。之后数年内,小鼠、猪、牛、马、狗、猫等动物被成功克隆了出来,但是,以体细胞克隆猴一直没有成功。 以至于一些业内知名科学家曾断言,基于绵羊“多莉”的体细胞克隆技术实现克隆猴是“行 不通的”。
                  ② 资料显示,中国科学家利用猕猴胎儿的体细胞作为细胞核的来源,共向 21 只代孕母猴 移植 79 个克隆胚胎,其中 6 只成功怀孕,最终生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它们已存活约 1 年。虽然实验成功率有待提高,但是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这一公认的世界难题。 他们成功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多年持之以恒努力钻研,勤学苦练出显微操作“神 功”;二是在借鉴国际同行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出一个“神秘”配方。
                  ③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这是许多专家一 直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国际细胞治疗协会主席、医学科学家约翰拉斯科对中 国科学家的突出贡献深表赞叹。关于中华克隆猴的价值,孙强团队所在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 究所在官方网站上也给予了充分阐释: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能在一年内产生大批遗传 背景相同的模型猴。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然后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生出一批基因编辑和遗 传背景相同的猴群。这是制作脑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
                  ④猴子是神经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实验动物。如果对比其他动物的大脑,就会发现,放 眼自然界只有猴子的大脑能与人类的比肩。猴子能模拟许多人类的行为和决策,经过训练的 猴子甚至可以与人下棋打牌。它们甚至不用训练就懂得“察言观色”--实验室里相当一部 分猴子都知道研究生可以欺负,但是导师惹不起。
                  ⑤猴子会出现类似于人类的脑部疾病,包括孤独症、抑郁症、帕金森等。有望利于基因 编辑与克隆技术,科学家迅速制作出相关的猴模型,并借助模型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试验 新的治疗方法。人类对上述疾病的理解将出现质的飞跃。
                  ⑥克隆猴将有望于开辟基因治疗新境界。在此之前,由于几乎不可能制造出带有遗传病 的猴模型,因此基因治疗的概念在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鸿沟。少数在人 体上的尝试也面临着伦理指责。而现在,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往。说不定,在未来的医院,维 修基因也会像治疗人体器官一样,成为必备的科目。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有删改)(1)通读全文,说说中华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问世有哪些意义。
              (2)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此之前,由于不可能制造出带有遗传病 的猴模型,因此基因治疗的概念在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鸿沟。
            •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杨万振
                  ①电影中,特工戴上隐形眼镜,拿着手机,在火车站茫茫人海中寻找杀手。特工的隐形眼镜就是个摄像头,利用人脸识别功能,迅速与信息库中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匹配,从而在一眨眼的工夫里,就能迅速锁定目标,而不被对方发现。杀手一旦出现,特工的手机就会发出嘀嘀的报警声,上面立刻显示出杀手的姓名和有关信息。
                  ②在英国出现了一种可面部识别的广告牌,它利用高清晰度的摄像头扫描行人,判定其性别,正确率达90%以上。如果确定你是一位女士,它会自动播放一段促进妇女受教育的视频广告。如果它认为你是一位男士,那么你就看不到视频。不让男性看到视频是为了让他们体验性别歧视。这个广告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意在消除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被称为神奇个性化广告。
                  ③人脸识别技术,是指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通过计算机与生物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这种技术先对输入的人脸图象或者视频流进行判断,给出每张脸的位置、大小和面部各个主要器官的具体信息。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的身份。
                  ④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方式相比,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识别精确度高。人脸识别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欺骗识别系统,无法仿冒。此外,人脸识别速度快,不易被察觉。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属于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一秒内可以识别好几次。不被察觉的特点对于一种识别方法也很重要,这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
                  ⑤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生物统计学原理来实现的。先通过计算机相关软件对视频里的图象进行人脸图象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从中提取人像特征点。然后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人脸特征模。将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与被测者的面像进行特征比对,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一个相似值。通过这个值即可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现在这一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⑥例如,由于儿童被拐卖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有些幼儿园安装了面部识别系统。这些系统主要采用人脸识别加IC/ID卡(非接触式智能卡)双重认证。每一位儿童在入学注册登记时必须提供IC/ID卡号、儿童面像、接送者面像等相关资料。每次入园、出园时都应刷卡并进行家长人脸认证。如果认证成功,拍照放行;如果认证失败,拍照后报警通知管理员。不论识别成功与否,系统都会记录下被识别者详细资料。有的系统还有短信扩展功能,家长可在手机上看到认证时所拍的照片以及整个接送过程。这样,有效防止了儿童被拐事件的发生。
                  ⑦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科技领域在可行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等专业技术指标中数值最高的技术,也是各行各业安全保卫工作中运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在未来的几年内,它必将超越指纹识别等其他生物技术,成为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的霸主。
              (选自《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有删改)(1)这篇文章题为“人脸识别技术概述”。文章开头却写了电影和英国出现的广告牌两大段内容,这是否离题?为什么?
              (2)结合文章,概述人脸识别技术的特点。
              (3)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通读全文,简述文章的行文思路。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丝线走千年,绣针绘乾坤--鲁绣    ①说起济南的特产谁也不会想起鲁绣,但鲁绣却实实在在是济南的特产,尤其称道的是鲁绣中的极品--发丝绣,更是济南特有的地方绣。
                  ②自古山东绣品因其地域性和独特的绣织技法被冠以“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春秋时期逐渐兴起,史称“齐纨”或是“鲁缟”,至秦而盛,至汉已相当普及。《史记•货殖列传》中对此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论衡》载有:“齐郡刺绣,恒女无不能者,目是而手狎也。”不仅如此,还出现了专门为绣业而设置的“服官”,据《汉书》记载,“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当时绣业的昌盛和重要可见一斑。
                  ③在鲁绣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衣线绣、云龙绣、地龙绣、抽绣、雕平绣等数十种独有的绣种。发丝绣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绣种。
                  ④发丝绣始于中国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因用黑色原发为材料,又称“墨绣”。清朝出版的《顾绣考》一书中就有“远绍唐、宋发丝绣之真传”的记载。发丝绣的特点是运用传统技术将发丝脱脂、染色,从而获得多种彩色发丝,结合丝线采用其特有的接针、匀针、打籽、辫绣、网绣、散套针等几十种针法,根据作品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手工施于蚕丝织成的底布上。绣品清隽淡雅、质感逼真、风格粗犷中见精微。
                  ⑤鲁绣工艺精致,内涵丰富。它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接针等针法,集抽、勒、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宜、形象逼真。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民间故事、百花鸟兽等内容为题材,为绵远悠长的齐鲁文化赋予了鲁绣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民间,鲁绣则作为齐鲁“女儿”必学的“功夫”,被称为“女工”,农家大多有一种叫做“撑子”的绣花架子,她们则在上面飞针走线,用不同的技法在衣裙、手帕、被褥、肚兜、轿衣等各种布料上绣织出各种美丽的图案,鲁绣工艺便随着这种特殊的工具在母女间代代相传。
                  ⑥近年来,随着刺绣艺人的相继谢世和培养新生力量的投入不足,造成鲁绣工艺后继乏人,加之学习鲁绣要求比较高,除本人兴趣外,还要有一定艺术天分,同时还需心细手稳,耐得住寂寞,这使得年轻人很难投入到这项民间艺术之中。目前来看,从事鲁绣经营相对吃紧,而且付出很多,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来学,找到合适的传人就更难了。
                  ⑦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济南市于2006年6月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历时整整两年,经过专家多次审评,先后公布了两批9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始自唐代的发丝绣绣顺利入选,成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唯一的传统美术项目。
                  ⑧济南鲁绣是中华民族文化史册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必将成为欣赏与收藏融为一体的艺术珍品,也必将成为济南的文化符号和独有的特产。
              (1)文章以“丝线走千年,绣针绘乾坤--鲁绣”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鲁绣的?
              (3)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
              (4)阅读第⑦段,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说出理由。
              始自唐代的发丝绣绣顺利入选,成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项目。
            • 10.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温暖的“时间银行”    ①从第一家“时间银行”成立至今,美国现已有115家“时间银行”,还有100余家正在酝酿中,并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受益者近2亿人。
                  ②“时间银行”模式是这样的:每个人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一小时服务,换别人的一小时服务;而且不用马上兑换服务,先在“时间银行”储存起来,需要时再提出来换取别人的服务。
                  ③与原始的以物易物不同,“时间银行”的所有顾客,不用互相提供服务,每个人的所有工作,最终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价值,无论为别人做什么事情,每工作一小时的报酬均为1个“时间币”。
                  ④“时间货币”与一般货币不同,它不像传统货币那样,可能因汇率贬值而导致财产缩水,它不仅不会贬值,还可以储存,也可以转让,甚至还能预支,交易时也不用纳税。
                  ⑤家住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的28岁姑娘玛丽亚•比利亚克雷塞斯,计划于今年5月结婚。而就在筹备婚礼时,因手头紧而犯愁。关键时刻,她想到了所在社区的“时间银行”,便提出自己用一个月时间,以担任医疗翻译、帮人照看宠物等方式来获取“时间币”,再用这些“时间币”換取自己婚礼的所需。
              ⑥一个月后,玛丽亚赚够了足够的“时间币”,然后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婚礼当天,和她一样在“时间银行”赚取“时间币”的一位化妆品销售员顾客,为她精心化好新娘妆,另一位在“时间银行”打工的蛋糕师,也为她送来了一个7层高的结婚蛋糕,这些都让玛丽亚喜出望外。整场婚礼隆重而热烈,刚好花去了玛丽亚一个月所赚取的200个“时间币”。换算下来,为她节省了大约2000美元。玛丽亚说:“如果单靠自己的力量,去规划哪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不仅要花费我不少美元,还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借助了‘时间银行’这个外力,一切都很容易得到了解决,确实一举两得!”
                  ⑦实践证明,“时间银行”能让拥有时间的人,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既化解了眼前的经济窘境,又有助于邻里团结,使每个人在找到自己生命另一扇窗的同时,也让需要援助的人从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⑧正如首先在美国创立“时间银行”的埃德加•卡恩所言:“这个世界目前最需要的是重建信任,以及确立新的人生价值。所以对‘时间银行’来说,总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我始终相信,‘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而受回馈的每个人,也会感到生活比以前更温暖,更幸福。”
              (1)下列对“时间银行”或“时间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时间银行”里,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服务去兑换别人相同时间的服务。
              B.与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不同,“时间银行”里所有顾客之间不用互相提供服务,每个人的所有工作,最终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价值。
              C.在“时间银行”里,无论为别人做何事,工作1小时的报酬都是1个“时间币”。
              D.“时间币”同一般货币的最大区别是可储存、可转让、可预支,交易时还不用纳税。
              (2)下列关于“时间银行”的意义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时间银行”能让拥有时间的人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
              B.“时间银行”之所以能化解了眼前的经济窘境,是因为它有助于邻里团结。
              C.“时间银行”能让需要援助的人从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D.“时间银行”能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而受回馈的每个人,也会感到生活比以前更温暖,更幸福。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时间银行”里,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换取的服务如不用马上兑换,可以先在“时间银行”储存起来。
              B.每个人在“时间银行”里的工作时间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如果各成员计较个人得失,不相互信任,“时间银行”就无法正常运转。
              C.“时间银行”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因此,“时间银行”会让受回馈的每个人都感到比以前更温暖、更幸福,这是埃德加•卡恩愿望和信念。
              D.人们在“时间银行”里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因此,趁年轻时在时间银行里存储大量时间币,年老后就一切无忧,什么都不用做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