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雾 霾

              ①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大半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雾霾天气袭扰中东部城市。网友调侃:“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三九时节雾纷纷,路上行人吸断魂”;“雾霾霾兮,天昏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么,究竟什么是雾霆?

              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③霾和雾都会对人们的视程产生影响,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他们核心物质都是灰尘颗粒,同时二者也存在很大的区别:雾主要是以水汽为主,雾的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而霾在80%以下;从能见度上讲,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能见度在1km以上的我们叫轻雾。但是霾的能见度好些,大概在1km以上但小于10km的就属于灰霾现象。从辨别颜色来讲,纯洁的雾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霾有点发黄的颜色。华南地区的人把它称为“彩色的云”,它的名字非常漂亮,实际上和雾有很大的区别。

              ④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霆天气”。

              ⑤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履主要组成部分,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霆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⑦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其次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烟尘,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⑧雾霾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影响能见度,影响道路交通;其次,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引发呼吸道疾患、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会致死。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 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

              ⑨“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面对雾霍,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怅然坐等冷空气为你我解忧。

              (1)文中第⑧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选文第⑦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⑥自然段画线句为平实说明,请把它改写为生动说明。

            • 2.

              苏州园林(节选)

              ①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A.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B.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内容是:                                          

              (2)文中两处划线句中的“这”分别指什么?

              A.                                                                          

              B.                                                                          

              (3)选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5)两段文字在结构方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回答。

            • 3.

              鸡汤营养在哪里?

              ①鸡汤营养在哪里?其实,这句话的正确与否,要看用在什么人身上,什么情况下。的确,无论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肉块本身。肉类是肌肉纤维构成的,其中有可溶性的肌浆蛋白和氨基酸、肽类等,它们容易进入汤中,但大部分肌纤维成分很难溶出来。一般来说,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2%,和15%-20%的肉块相比,显然蛋白质含量是低多了。而骨头中的钙、铁元素,属于不溶性的成分,所以煲汤是不可能把很多钙和铁溶出来的,只有钾元素这样易溶的成分才能进入汤中。

              ②对于绝大多数消化吸收能力正常的健康人来说,每天只喝点鸡汤肉汤,而不吃成块的鱼和肉,所得到的蛋白质总量就太少了,也起不到补钙补铁的作用。

              ③不过,仅用蛋白质含量来比较汤与肉的价值,对某些情况来说也不够准确。鸡汤肉汤中还是有很多好东西,比如溶出来的游离氨基酸、小肽、谷氨酸、谷氨酰胺、肌酸、B族维生素等物质,病后虚弱消化不良者可快速利用,起到改善食欲、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对病弱者来说,虽然完整肉块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但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和肝肾处理功能低下,他们无法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蛋白质,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和肝肾的负担。从这个角度说,喝鸡汤、肉汤,让体弱者快速吸收一些含氮物,短时间内觉得精神好一些,古人认为是“滋补”作用,也不能说完全错误。再说鸡汤的美味确实会让人情绪愉快,只要没有高尿酸血症,不放过多的盐,人们乐于享用鲜汤也完全无可厚非。

              ④只是,在喝汤的同时,还要注意撇去上面的油,并尽量少放盐,越淡越好。否则,养生效果没看出来,肥肉倒是贴了不少,咸汤喝多了血压也升上去,那就与“养生”的目标南辕北辙了。至于补钙,直接喝牛奶酸奶,吃豆制品,吃绿叶菜,或者服用钙片都可以,就不要指望骨头汤肉汤了。补铁的话,也要直接吃红肉、动物血或动物内脏,喝汤是没多大用的。

              ⑤只是,煮过汤的肉块鱼块怎么办呢?当然也不能浪费,再做成另一个菜就好了。比如鸡胸肉,虽然鲜味大打折扣了,完全可以把它撕成细丝,然后加点笋丝、黄瓜丝之类,用麻酱汁、海鲜汁、椒麻汁等调味料拌一下,味道非常不错。  

              (选自《百科知识》)

              (1)从全文看,喝鸡汤的好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指出第①节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是一种误区,根据本文内容说明其原因。

                                                                                    


              (4)你的同学李可刚做完手术时间不长,他的妈妈经常给他做鸡汤,鱼汤增加营养。你在探望李可时发现了这一现象,你会对李可的妈妈提些什么建议。

            • 4.

              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称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  (1)  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  (2)  种以上。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的金属,像钚、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14、钴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全部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γ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1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钚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

                 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1/2、1/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放射性同位素数量的减少,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的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x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工业上,放射性也有很多应用,例如用β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γ射线照片来检查机器内部结构等。

                 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选自《中学科技》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3)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2011年3月22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导致核辐射,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 5.

              阅读回答问题

              年消耗99亿个纸箱 海量快递渐成“污染大户”

              ①随着快递业迅速成长,大量累积的垃圾亦成为待解难题。包装材料繁多,但是大多数的快递公司或电商都没有回收计划。快递用的胶带和填充泡沫等,往往连收废品的人都不要,只得直接扔掉。

              ②动动手指点几下鼠标,心仪的商品一两天就送到了自己手上,网购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③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而当中国快递进入200亿件时代,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快递包装物料的极大消耗以及数以百亿计算的快递包装垃圾。

              ④正所谓“兴一利,生一弊”,网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快递垃圾,既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就资源浪费而言,据估算,2015年快递行业消耗编织袋29.6亿条、塑料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就环境污染而言,目前快递包装所使用的塑料材料大多不可降解,诸如快递胶带和填充泡沫等,往往连收废品的人都不要,只能直接扔掉,如果把去年全国快递行业消耗的胶带连接起来,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286圈。

              ⑤问题几乎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而且不难预见,随着快递行业蓬勃发展,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由于缺乏专门的回收管理途径,快递袋、胶带纸,填充泡沫等塑料制品都会被丢弃变成垃圾,快递纸箱也如此下场。大量材料一次性使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对水土环境的污染亦不容小觑。

              ⑥快递数层包装,包装总量上百亿。“每到节假日,手签得都酸了。”王师傅是一家单位的门卫值班人员,每天除了管理单位进出人员和车辆,现在自己的工作还增加了一项:签收快递。一个单位里三四十个人,每天来十几个包裹都算少的。王师傅指出这些快递件包装得也尤为严实,有一次自己看到一个员工买了瓶化妆水,先是要撕开层层胶带,打开快递箱之后再取出里面的塑料袋,再解开用胶带包裹的气泡垫,最后才拿出了一小瓶化妆水。

              ⑦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回收二手纸箱利润很薄,通常也不会花人力和物力去回收。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透露,现在工作节奏很快,他们不会在回收环节上浪费时间,“如纸箱上留有运单信息,有些客户考虑到隐私,也不会交给我们回收。而公司仓储空间有限,堆放废旧纸箱要占用很大场地,无法较好地储藏。”

              ⑧其实,解决这类环保问题需要一个替代方案。这并不是说纸箱、塑料袋的概念不可取,而是纸箱、塑料袋等的构成和处理方式不可取。

              ⑨首先,国内快递包装缺乏统一的标准,快递包装的结构、规格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可执行,其生产、仓储和物流过程必然带来许多麻烦。在国家层面上,急须统一推出“绿色包装”的概念。其次,对废弃包裹不能随随便便一扔了之,要有强制性的环保处理方式。在文明社会,学会垃圾的环保处理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

              (1)分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目前”和“大多”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指出了快递行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根据文意,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说明快递垃圾既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B.解决这类环保问题需要一个替代方案,纸箱和塑料袋是不可取的。

              C.选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快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D.在文明社会,学会垃圾的环保处理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4)选文第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 6.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
              张英锋
                    ①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②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
                    ③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④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⑤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⑥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⑦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⑧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⑨以上就是飞蛾扑火的全部真相。
                      ⑩不止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 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们才知道,原来屎壳郎也是采用星光来导航的,它的导航方式和飞蛾一模一样。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有谁能想到,到最后竟成为了它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⑪也许这时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⑫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
              (1)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作简要分析。
              (2)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总是”能否删去?为什么?
              (3)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7.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各题。
              咖啡“毁”眼    ①关于咖啡有益还是有害的争论,可能从咖啡这种饮品进入人们生活的第一天就开始了。科学家们曾站出来发言:咖啡对人有益也有害。
                  ②咖啡的益处主要是,它能滋养皮肤,有助于消除疲劳,可预防胆结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剂、开胃促食、活血化淤、息风止痉等作用,此外,可能还有解酒的作用。当然,其害处也不能忽视,就是它会造成人神经过敏,加剧高血压,诱发骨质疏松,饮用过量会有致癌危险,咖啡中所含的物质会让人上瘾。
                  ③不管咖啡是功大于过,还是相反,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咖啡一大“危害”,那就是:咖啡“毁”眼。
                  ④我们知道,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疾。青光眼的起因是眼内压不稳定,出现了间断或持续性升高,其压力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后,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了损害,造成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甚至引发失明,在急性发作期一两天即可完全失明。而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带有毁灭性的眼病竟然与喝咖啡有一定因果关联。
                  ⑤为了搞清楚喝咖啡是否影响眼睛,美国一个科研小组曾专门进行了试验,探讨饮用一杯容量为237毫升的咖啡--这个非常有限的咖啡饮用量对眼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对正常人眼睛的不良刺激不明显,但对患有眼部疾病的人,特别是青光眼患者,有轻微的不良影响,但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⑥但长期饮用过量的咖啡,会对眼睛有什么危害呢?
                  ⑦另外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则依据1980年到2008年的医学资料分析,对40岁以上、没有青光眼或癌症病史且有眼科检查报告的人群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研究人员每4年对他们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此来评估这些人日常的咖啡因摄取量,并进行多种可能性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原本没有眼病的人当中,有一少部分因饮用咖啡,逐渐患上了青光眼。
                  ⑧最近,美国一个研究学会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分析了75000多名女性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重度咖啡饮用与青光眼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日常饮用量越大,患有青光眼的可能性就越高,而且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比没有家族史者,患青光眼的可能性更高。这表明,基因和咖啡对诱发青光眼都有作用,而过量饮用咖啡会“毁”眼,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⑨看来喜好喝咖啡的朋友真的是要谨慎,健康的人想喝要适量,有眼部疾病的人,那最好对咖啡说再见。
              (1)从全文看,饮用咖啡对人有什么影响?
              (2)说明“喝咖啡是否影响眼睛”之前,作者为何先详细介绍青光眼?
              (3)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过量”一词不能删去,为什么?
              (4)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选文第⑤-⑧段说明顺序是什么?并概括说明理由。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消失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    ①英国一档叫《人类消亡后的生活》的科学纪录片全景式地描绘了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
                  ②一旦人类消失,无论你是否关闭化工厂安全阀,世界都会充满火焰和爆炸。英国科学家预测,由于发电厂停运,全世界的灯光几乎立即熄灭,最后的电力可能是由风力发电机产生。而数周之后,整个地球就将陷入漆黑之中。同时,人类消失一周之内,全世界的核反应堆将发生灾难,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失去燃料供应,将会全部罢工,核反应堆将一个接一个由于过热而燃烧、熔化甚至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将会被释放到空气、河流和海洋中。
                  ③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大多数野生动植物都会幸存下来。人类消失6个月之后,城市将被各种动物占据。科学家指出20年内,狼和熊将成为主宰城市的“新主人”,它们在大街上四处游荡。而那些依赖人类生存的宠物将会遭受苦难。因为冬天不再有暖气,蟑螂将因严寒而绝种,老鼠也将全部饿死,或者成为老鹰的食物。而牛、羊之类的牲畜,则将被更加凶猛的捕食者消灭。最终,大型动物将统治世界--在非洲草原上,狮子和金钱豹的数量将会爆炸式地狂增,它们会进行掠食盛宴,疯狂捕食非洲草原上数百万只牛羊,而不用再担心猎人们的长矛和猎枪。
                  ④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虽然大型哺乳动物应对各种自然灾难的能力优于其他小型动物,但是因为它们处于金字塔结构的食物链中比较高的位置,那么它对生存的要求就更高,需要的资源就更多。而处于较低位置的植物,反倒比较容易生存繁衍下来。几乎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动植物的生活应该都会更好。
                  ⑤科学家预测,人类消失40-50年之后,由于钢铁受到腐蚀、植物根须侵袭、天气影响等原因,许多代表现代文明的钢结构建筑开始坍塌。
                  ⑥科学家向我们描绘了这一景象:大自然依托水的威力对我们自鸣得意的机械制造品展开了复仇。它从木结构的建筑下手,报复始于屋顶。雨篷受不了雨水无情地冲刷,于是雨水悄悄渗进房屋。房屋中的木制胶合板首先遭殃,然后没多久铁钉开始生锈,并逐渐松动,房屋结构受到巨大威胁。因为地球引力,托架上承受的张力不断增加,铁栓从潮湿的木头中滑出,木头上已经长出一层毛茸茸的绿色霉菌。霉菌层下面,名叫菌丝的线状生物正分泌出能将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为真菌养分的酶。如果你居住在气候严寒的地区,气温一下降,水管就会爆裂,雨水从窗户缝隙中灌入。木头还在腐烂,托架开始崩塌。到了最后,墙体倾斜到一边,屋顶便倒塌下来。
                  ⑦,譬如伦敦哈罗兹百货商店将会在洪水中渐渐腐蚀,白金汉宫将会逐渐坍塌;而巴黎成了森林,由钢铁建造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将因为生锈而拦腰折断,摇摇欲坠;纽约的摩天大楼将被植物包围;由于被闪电击中,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将会陷入熊熊火海。而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著名的圣巴西尔大教堂,将会杂草丛生,被疯狂蔓延的植物所覆盖。
                  ⑧与此同时,那些存储在档案馆中的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由于必须在适当温度和人类监管下保存,100年后也将可能因人类的消失而全部消失。 比如,死海北端约旦河谷的克兰地区出土的羊皮古卷《死海文书》尽管曾在沙漠山洞内保存了2000年,目前被精心收藏在博物馆的现代环境中。但一旦失去现有保护,它们最多只能保存100年
                  ⑨100年后,绝大部分人类文明的载体--书籍、相片、电子数据都将消失,几乎不留任何痕迹。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1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⑩但是在这一切之外,还有一个奇迹被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埃及金字塔。当现代建筑全都分崩离析时,埃及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仍将屹立在那儿,默默诉说人类的过去。那时外星人访问地球,他们或许会以为古埃及就是地球上最后的文明。
              (1)文章大体上按照 ______ 顺序说明“人类消失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分别从四方面进行了说明: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绝大部分人类文明的载体都将消失。
              (2)阅读全文,在第⑦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内容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3)第⑧段中画线句,主要采用了 ______ ______ 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简要说明表达作用。
              表达作用: ______
              (4)文章第⑨段,“100年后,……不留任何痕迹”一句中,“几乎”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说说你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

              贾 彬

                 ①今年7月,电影《大鱼海棠》上映24小时票房即达到7460万元,一举打破国产动画片首日票房纪录。这部电影动画巨作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

                 ②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汇诗词、书法艺术,追求朴素自然美;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进行程式化的夸张提炼。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

                 ④童话题材动画片《牧笛》中有一个场景:牧童骑在水牛背上于河塘中嬉戏。这个画面是根据著名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而成,水牛的头和身只画一半,另一半在空白处。画面中水纹和波光的倒影,使观众更能深刻感觉到牧童与水牛的惬意悠然,整个画面灵而不空,赋予了观众发挥无限想象的空间。此外,空白的运用更能展现出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梅花点瓣”式的笔触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于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有虚,同时配之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⑤国产动画片《山水情》所创造的美学空间即是对绝佳的诠释。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随之画面中老鹰、孤雁、江流显现,由直接意象引发间接意象构成的画面意境,将离别之痛苦、友谊之深厚,刻画的既细腻又抽象,个中韵味更是妙不可言。同时,该动画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将人与自然和谐结合,使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

                 ⑥早在1961年7月,我国就成功制作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画面大量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其超高的艺术水准,鲜明的中国特色,使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为我国此后的水墨动画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⑦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我国现代水墨动画制作技术得到不断提高,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流畅,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音画效果更完美。

                 ⑧所以说,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选自《科技日报》)                 

              第①段从电影《大鱼海棠》说起有何作用?


              下列句中加点的“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第④段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⑤段中画线字“此”指什么?


              国产动画片《山水情》所创造的美学空间即是对此绝佳的诠释。中国水墨动画美在哪里?请通读全文后加以概括。

            • 10.

              知冷知热的地球彩衣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就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   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

              (1)选文中“蓝色衣裳”指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3)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地球上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

              (4)文章第④段中“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句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