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王元红的《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一文,回答问题

              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 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 ,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⑪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选自2017年1月《百科知识》,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纳木错湖越变越大,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B.本文是按由主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纳木错湖水位上涨原因的。
              C.第①段提及的湖水上涨的两种猜想,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牧民十分愚昧。
              D.第⑥段加画线词语在文中起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 2.

                 把动物变成“超级特工”

              ①美国和前苏联冷战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情报,美国人用了一切能想到的方法,其中就包括训练动物当特工。他们认为,动物的潜力巨大,因为它们能去人类不能涉足的地方,而且也不容易引起对手的注意。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②与其他动物相比,乌鸦有很多优势:乌鸦智商较高,甚至高于7岁儿童,它们能在两分半钟内轻松搞定八块拼图;乌鸦擅长模式识别,样式相同,大小不同的桌子,只一眼它们便能分辨得一清二楚,经过训练,乌鸦会按照指令,选择在任一张桌子上降落;乌鸦还能携带很重的东西,携带稍重一点儿的窃听设备,叼走略重的文件夹,甚至经过训练,乌鸦还能自己打开抽屉。

              ③如果说乌鸦是美国动物特工的一号“鸟特工”,那么,鸽子就是二号“鸟特工”了。经过训练的鸽子能够飞在部队前方,率先发现埋伏的敌人,然后再回去报信。在一次测试实验中,鸽子挫败“敌人”的伏击次数超过45次。

              ④因为臭虫、蚊子和虱子等昆虫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所以,它们也曾被写入“特工候选名单”中,不过最后只有蚊子被成功“收编”了。蚊子能入选,是由于蚊子通常静止不动,只有附近有人的时候才会起飞,这让它们可用于在暗处发现接近目标。除了蚊子,苍蝇也是从事间谍活动的一把好手。它身材矮小,但又不像蚊子那么瘦弱,所以可以在身上装微型窃听器,来窃取情报。同样,蜜蜂也是军队中的“佼佼者”。它们的毛发上充满了静电,是自然界中最出色的探测器。美国军方曾利用蜜蜂探测芥子毒气、催泪瓦斯等有毒化学物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⑤训练动物当特工,特别是让动物去做扫雷这类危险的工作,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很大的解放。但其实,动物们并不是“心甘情愿”去做这些事情的。采用极端手段训练动物,有时动物会“怀恨在心”。著名的“海豚特工队”是美军训练出的一支优秀特工队伍。训练有素的海豚能扫清大片水域的水雷,让运输舰安全通过,但有一次却出现了意外的状况。两只排雷的海豚拖着发现的水雷回了运输舰,把运输舰炸出了一个大窟窿。

               ⑥训练动物需要许多智慧,但也许,实现人类和动物的双赢,这才是训练“动物特工”的最大智慧。

              (1) 下列关于“超级特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文章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动物能去人类不能涉足的地方,且不易引起对手的注意,所以动物可以担任“动物特工”。
              B.智商较高、擅长模式识别、能携带很重的东西等特点使得乌鸦成为动物特工的“一号”选手。
              C.臭虫、蚊子和虱子、蜜蜂等昆虫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都被收编入特工名单中。
              D.训练“动物特工”的最大智慧也许是实现人类和动物的双赢。
            • 3.

              圆珠笔笔头上的“黑科技”

               中国技术人员终于攻克了圆珠笔笔头的生产技术难关,将迎来中国圆珠笔笔头国产化的新时代。因此,我们不得不说说圆珠笔笔头上的“黑科技”。

               圆珠笔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大众书写工具,如今在世界上应用极广。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圆珠笔是由匈牙利人拉季斯洛·比罗于1938年发明的。由于从事编辑职业的缘故,比罗对旧式墨水笔的弊端熟记于心,再加上速干墨水的出现,让他萌生了一个新创意,那就是在自来水笔胆管里 装上这种特殊的墨水,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会迅速变干了。比罗的兄弟是一位化学家,他帮助比罗解决了圆珠笔墨水的最佳黏稠度问题。比罗由此制造出了第一支名为“油溶笔”的圆珠笔。1938年6月15日,比罗兄弟俩在英国申请了圆珠笔专利之后,他们对圆珠笔进行多次改进,并先后向多个国家递交专利申请。比罗发明的圆珠笔具备了现代圆珠笔的雏形:在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上一粒滚珠,借助滚珠的转动把墨水书写在纸张上。

               比罗发明的圆珠笔改进了自来水笔的吸管,并把笔头改成小圆珠3小圆珠——“书写点”直径为0.5-1.0毫米。 由于小圆珠能够任意转动,因此才得以把墨水均匀平滑地 书写在纸面上。为了适应圆珠笔“书写点”的变革,比罗把笔芯设计成螺旋状,从而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墨水的流量。

               那么,圆珠笔的“书写点”是如何工作的呢?原来,人们在用圆珠笔书写时,在大气压力与油墨重力的双重作用下,笔芯内的油墨便会流向笔头的球座体中,并黏附在“书写点”上。书写时由于球珠的滚动而使油墨附着在纸面上,从而形成清晰、鲜艳、整洁的字迹。

               由于圆珠笔的“书写点”在书写时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笔头的球珠需要用坚硬耐磨的材料制成。最初推向市场的圆珠笔是十分昂贵的,就是因为作为“书写点”的球珠成本很高当时的球珠是用铬和钢的合金制成的,具有很好的耐压耐磨性能。后来,碳化钨成为制造球珠的常用材料。碳化钨硬度与金刚石相近,化学性质稳定。用碳化钨制成的球珠具有更长的寿命,书写起来也更加流畅。

               圆珠笔的笔头包括球座体和球珠两个主要部件,其中的球座体被誉为圆珠笔笔头上的“皇冠”。长期以来,笔头上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其核心机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中国因无法生产,一直依赖进口,每年需要用每吨12万元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球座体的钢材。

               球座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与球珠相扣的连接体,而是具有精妙结构的功能体。在球座体的内部设置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沟槽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极其苛刻。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笔头需要的开口口径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与球珠、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看来,要生产高品质的球座体,不仅需要超精密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易切削的不锈钢原材料。

               2011年,科学技术部启动“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目标是三年内通过技术攻关,给数百亿支中国制笔安上“中国珠芯”。该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即圆珠笔墨水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笔头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笔头和墨水匹配技术评价体系及新型笔头研发等瓶颈问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  功研发出圆珠笔笔头球座体所用的“超易切削钢丝”,其工艺技术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届时,中国的圆珠笔将实现真正的“国产化”。(摘自网络,有删改)



              (1)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珠笔“笔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第一支初具现代圆珠笔雏形的“油溶笔”是在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上一粒滚珠,它是匈牙利人拉季斯洛•比罗发明的。
              B.最初圆珠笔价格昂贵是因为它的笔头是用铬和钢的合金制成的,现在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碳化钨制成的球珠。
              C.用圆珠笔书写时,分布在笔芯内的油墨在大气压力与油墨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便会流向笔头的球座体中,并黏附在“书写点”上,再由球珠的滚动而使油墨附着在纸面上。
              D.2011年,科学技术部启动“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目标是三年内通过技术攻关,给数百亿支中国制笔安上“中国珠芯”。
            • 4.

                没有“垃圾食品” 只有垃圾搭配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垃圾食品”这个说法,这个词的本意为“制作、食用方便,却有害健康的食品”。在西方,它最开始是指汉堡包、薯条等快餐食品,后来扩展到炸鸡、可乐等碳酸饮料。在中国,不知何时,方便面、油条也“很荣幸”地入选了。

              大家之所以把汉堡包、薯条、炸鸡、可乐等食品列入“垃圾食品”名单,当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所含的能量或脂肪高,而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素却很少;如果多吃、常吃,容易导致体重增加或发胖。

              不过,是不是只有上述食品才是高能量、高脂肪的呢?像北京烤鸭、烤羊肉串这些很受大家欢迎的食品,它们的能量和脂肪含量也相当高。例如,每100克北京烤鸭的能量含量差不多是同样重量的汉堡包的2倍,脂肪含量也是汉堡包的2倍多。烤羊肉串的能量和脂肪也不低,好在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照此,我们是不是要把北京烤鸭和烤羊肉串也纳入“垃圾食品”的名单呢?继而,红烧肉、狮子头、水煮鱼等传统中国菜肴也都要上榜?我认为,应该深思一下,在中国照搬国外的名词到底是否合适。

              作为营养学家,我们从不认为食品有好坏之分(即“垃圾食品”与非垃圾食品),因为一个人吃的是否营养、健康,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是否合理。比如,如果中午吃了汉堡包,晚上就应该多吃一点蔬菜。同样的,中午吃了方便面,晚上就补上一点肉食和蔬菜。红烧肉脂肪太多,但也不是不能吃,只要不多吃,不天天吃,完全可以作为平衡膳食的一部分。

              当然,从正面来看,“垃圾食品”的说法笼统概括了某些食品能量高和脂肪高的特点,可以提醒人们要控制对它的“口腹之欲”,但并非完全不能碰。

              还有一点误解需要澄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超重和肥胖现象归罪于“垃圾食品”摄入过多,特别是汉堡包、热狗、薯条和可乐等。超重和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从饮食方面来说,它的发生也是因为总的能量“收支不平衡”,即摄入远大于支出。因此,要保持健康体重,除了控制摄入量外,还要敢于“支出”。偶尔吃多了,就要加强运动,把多吃进去的能量消耗掉。体重控制实际上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问题,仅仅把它归罪于少数食品种类,那不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吗?

              总之,“垃圾食品”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食物本身并没有“垃圾”或“健康”之分。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搭配。我们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特点,尽量参照“平衡膳食原则”做到食物多样化,每种食物都吃一些,每种食物都不多吃。

                                                                   (原文有改动)


              (1) 选出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超重和肥胖的原因不仅仅是摄入“垃圾食品”。
              B.红烧肉脂肪太多,但只要不多吃,不天天吃,完全可以作为平衡膳食的一部分。
              C.在西方,垃圾食品最开始是指汉堡包、薯条等快餐食品,后来扩展到方便面、可乐等碳酸饮料。
              D.保持正常体重,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合理搭配食物;加强运动,把吃进去的能量消耗掉。
            • 5.

              (三)中国石拱桥(节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抗日战争的序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