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件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 2.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就是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是窗子的设计为了达到“望”的效果,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 3.

              蝮(fù)蛇的利器

              在孤岛上,蛇的仅有的食物是从天上飞来的小鸟。尽管有的无毒蛇偶尔也能吃到小鸟,但是小鸟善飞,没有特殊的办法和利器,捉鸟是不容易的。因此,无毒蛇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挨饿和被淘汰。

              至于毒蛇却是另一番情景。生活在岛上的毒蛇是蝮蛇,这种蛇是蛇类中较先进的一类,它除了具有卵胎生繁殖的特点外还有两种先进的捕食工具:毒牙和颊窝。毒牙是一种中空的小刺,类似特细的注射针头。毒牙基部有导管与头后的毒腺相通,毒腺外面有肌肉,当蛇张口咬食物时,肌肉随着收缩,就把毒液注到捕获物中去。毒蛇中含有能破坏红血球、血管、心脏和神经的毒素,能很快杀死鸟、鼠等。颊窝是长在鼻孔两侧的两个凹陷。这对颊窝对温度     (A敏感  B敏捷  C敏锐),对周围差别仅千分之几度的物体都能分辨出来,而且能感知这种物体的方位,所以又叫测位器。蝮蛇捕鸟   (A反映  B反应)灵敏迅速,百发百中,靠的不是眼睛、耳朵,而是这种测位器。这些蝮蛇具有较先进的器官,能在生存斗争中处于优越的地位,所以才能在这孤岛上生存并逐渐繁盛起来。

            • 4.

              揭开G20杭州峰会场的神秘的面纱

              ①2016年G20峰会已于9月4日下午在杭州正式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举办G20峰会。迎接各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的峰会主场馆也以其创新的中国风、浓郁的江南韵、高端的国际范儿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么,G20峰会主场馆到底是怎样的呢?

              ②举办G20峰会的主场馆,从外观到室内空间以及内部装饰均都具有能够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特质:雅正平和、气势恢宏以及正大端庄的造型特征。其设计方案以“气宇轩昂”为理念,建造了国家气度的峰会建筑,以“悦迎廿国”“廿国共宇”等空间,章回相应带有“颂”意向的国家空间。博览中心也以“气宇轩昂”为建筑理念,设计上独具一格。

              ③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使用面积大约17万平方米,主要空间包括迎宾区、会议区、午宴区这三个主要部分。

              ④峰会的迎宾区主入口,以江南神韵的月亮门和彰显喜庆气氛的灯笼为灵感来源,并把两种元素抽象、融合;再以“水墨江南”的色调、“泱泱大国”的尺度为开篇。黄铜大门上面的水纹造型、室内木纹、玉石等装饰材料以及午宴厅背景板上的巨幅山水画《万里江山图》,都带有浓浓的“中国风”。而屋顶花园采用移步换景等手法,将江南园林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融入了西湖十景等元素。入口廊道宽45米、长54米、高12米,六对由汉白玉构架的“廿”字,排列而成,有如两排恭迎贵宾的翩翩君子,传递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内涵。

              ⑤峰会的主会场室内设计是G20杭州峰会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为了在主会场体现出有杭州元素的国际范儿,在室内设计中,西湖小瀛洲的“我心相印亭”的理念融入其中,它代表在同一屋檐下的沟通联动、心心相印、合作共赢。于是,产生了室外空间感的“廿国共宇”设计思路。“廿国共宇”顾名思义,“宇”为“栋宇”,为“宇宙”。G20的主体——20国,共处一个栋宇里,共在一片蓝天下,共在一个地球上。主会场位于建筑第四层,是45米边长的方正空间,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体现“天圆地方”的朴素哲学观。室内装饰的“四梁八柱”,四个巨大的“廿”字呼应“廿国共宇”的主题。此外,青花瓷图案的天花板,还有极具江南风格的雕窗、门扇,都凸显了中国传统的江南文化。

              ⑥午宴厅则为直径60米的球形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高度为23.5米。通过“宇宙苍穹”的装饰手法,突出“仁”的主题。穹顶正中为星空景象,点点“星光”示意着十二星象的位置。中环为自然天光照亮室内空间,外环为五圈闭合叠加的水墨山水长卷。周边的12根风柱代表12个月,采用中国 “如意”装饰元素,均匀地环绕在周围,恰到好处的形成了内外区空间的过渡。

              ⑦峰会主场馆以其创新的中国风、浓郁的江南韵、高端的国际范儿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随着G20峰会的落幕,杭州近期迎来了观光小高潮,除了传统的西湖、灵隐寺等热门景点外,峰会期间名气大增的B20峰会场馆、G20峰会场馆、钱江新城灯光秀等也成了游客的“新宠儿”。

            • 5.

              LED新玩法

                 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缩写,发光二极管,它是一种固态半导体器件,能够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电脑显示灯液晶屏背光源、汽车尾灯、建筑物灯光和交通信号灯等照明设备中随处可见。早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红光和绿光LED便相继被发明,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蓝光LED逐步走向实用化,真正开启了LED照明的新时代。

              “照”苗助长——植物照明

              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然而由于天气阴晴变化以及不同季节之间的光照差异,人们很难对自然界的光进行有效的人工调节。

              有了LED,光照便可以被人工控制了,为缺少光照的植物“补”光,促进植物生长。植物照明不仅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周期、开花结果,还能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促进侧枝和芽的分化,加快茎叶的生长,控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积累的营养成分。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植物的茎节发育,还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影响植物的开花、茎的生长和种子的萌发。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因此,只要将人工照明的光源设置成植物所需要的光谱,便可以迅速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为高效生态农业提供条件。

              LED在植物照明上的应用不禁让我们想到揠苗助长的故事。与古人的方法相比LED效果显著:发热少、占用空间小。因此它也常被应用在立体栽培系统中。

              锦上添“灯”——服饰布料

               在很多大型的表演中,表演者穿着利用LED材料制作的令人惊艳的舞台服饰。设计师通过编译好的程序,可以在衣服上实现全彩屏幕的效果。此外,它还能以一定的速率播放画面。在特定的衣物材料上,设计者还能嵌入麦克风、微型照相机和扬声器等设备,帮助其实现多种功能。难道你不希望穿上这样一件炫酷的LED服饰吗?

              妙“光”回春——医疗卫生

              在医疗卫生领域,LED也可以大显身手。利用LED紫外线杀菌,改善空气质量。将负离子空气净化设备与LED灯结合,便能在杀菌的同时净化空气。LED还能用于改善睡眠。测量心跳和脉搏。

              点“亮”网络——LED通信

                 尽管wi- fi技术高速发展,但信号不稳定、上网速度慢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众多用户。光通信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希望。通过给普通的LED灯泡加装微芯片,使灯泡以极快的速度闪烁,就可以利用LED发出的光信号传输数据,提供高速的无线网络传输,这就是近些年逐渐步入公众视线的li- fi技术。在实验室中,li- fi数据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近10gb/s,是现有wi- fi技术的10倍以上。

                 在LED应用的探索道路上,随着新科技时代的来临,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势不可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五彩缤纷的LED灯将逐步填充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 6.

              (B段)   幸运的傻瓜树袋熊

              除非碰对了运气,否则你没法解释树袋熊这呆头呆脑的家伙怎么会活下来。它们笨拙、迟钝、弱小,既无自卫能力又无逃命的本领,又不像某些同样笨拙迟钝的难友们那样有一身保护色。

              看来,它们唯一的赌注就是对环境不挑不拣,随遇而安—可它们连这居然也无法做到!树袋熊对食物之挑剔无与伦比,只吃桉树叶,而且在澳洲大约350种桉树中,上它们食谱的不过20来种,而它们喜欢的仅5种。

              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即使给它们合适的桉树叶,它们还是会吹毛求疵地挑三拣四——这倒不是因为它们矫情,而是不如此就活不下来。它们的可口食物—糖桉树的树叶和嫩枝里含氰化物,越嫩的枝叶含量越大,择食不慎就会有中毒而死的可能。

              看来,它们应该感谢自己生在了与世隔绝的澳洲大陆,这里既无猛禽也极少猛兽。可是,两百多年前,欧洲人来到了这片土地。经过一段自顾不暇的生存奋斗之后,他们的乐子之一就是把树袋熊当活靶子打。

              当然这种靶子一打一个准儿,可是,要想把它们打得掉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树袋熊生命力十分顽强,它们可能连中好几枪仍然挂在树枝上很长时间不掉下来,受伤的树袋熊连哭带叫,很像婴儿的哭声,听着令人揪心。难怪一位动物学家写道:“狩猎树袋熊不是软心肠的人所能从事的体育运动。”

              人们的烧荒垦田是树袋熊的另一灾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树袋熊被活活烧死,这些行动迟缓的小家伙,根本来不及逃命。

              最可怕的是,这些小家伙还有一身银灰色的漂亮毛皮。这种“怀璧之罪”令它们几乎遭受了灭绝之灾。一百年前,对树袋熊的大屠杀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仅1908年,悉尼市场上就成交了6万张树袋熊皮。1924年,由东澳大利亚运出的树袋熊皮竟达200万张。一个澳大利亚人十分愤慨地评论:“简直难以置信,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这种毫无自卫能力的稀有珍兽,会遭到如此残酷的屠杀,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自私自利的贸易和利润。”

              此时树袋熊中又流行了可怕的传染病,它们成批地死于眼病、肾炎和寄生虫,这样下去,树袋熊的末日就指日可待了。

              可就在这时,情况发生了改变。澳大利亚人突然发现,这种呆头呆脑的小家伙具有的巨大潜在价值,大大超过了它们的皮毛,于是宣布把它们列为自然保护对象。

              树袋熊在饱受摧残之后得到了喜剧性的结局,它们由被人赶尽杀绝的可怜虫一下子成为人见人爱的小精灵,成了澳洲的象征——有人说它们为澳大利亚赢得的好感超过了一切大使馆、情报局和海外宣传的努力。

              树袋熊,这笨拙的小东西,也许昭示着某种希望:尽管宇宙是一个竞技场,但还是会有几个幸运的傻瓜能够活下来。

            • 7.

              纸名趣谈

              刘仁庆

              纸一般分为两类:手工纸和机制纸。机制纸的命名比较简单,多以用途为名,如印报用的叫新闻纸、白报纸,印书用的叫胶版纸(也称道林纸)、铜版纸,生活中用的叫卫生纸、餐巾纸,包装用的叫箱板纸、瓦楞纸,等等。手工纸的命名则丰富多了,如以人物示名的蔡侯纸、左伯纸、薛涛笺、谢公笺,以地域示名的宣纸(安徽宣州)、池纸(安徽池州)、蜀纸,以原料示名的麻纸、(树)皮纸、藤纸、草纸、竹纸,以性能示名的硬黄纸、粉蜡笺、水纹纸、斑石纹纸,以加工得名的涂蜡纸、玉版宣、虎皮宣……这些纸的命名是按照史籍上的记载传承下来的,富有历史的底蕴,现在笔者就撷取几种手工纸,从中可以一窥其折射的古代历史与文化。

              宋代元书纸。史书上提到这是一种原产于浙江富阳、萧山等地的纸品,但宋代的纸为何称为元书纸呢?原来,在宋代以前,当地所产的纸被统称为“土纸”或赤亭纸(取当地的赤亭山之名),原料为麻、树皮等。到了宋代,经改革全部采用嫩毛竹为原料,经过砍竹、晒竹、浸竹、沤料、洗料、打料、调料(添加黄色染料)、捞纸、压纸、晒纸、裁纸等72道工序制成,品质不错。在宋真宗赵恒年间(998~1022),把该纸当作御用文书纸使用,即每年的“元祭”日(指上元、中元、下元三个祭日)官府用它书写祭文,故而改称元书纸,南宋以后一直沿用下来。

              元书纸的特点是纸质较薄,透光时帘纹清晰可见,纸面呈浅蛋黄色,吸水性佳,着墨后渗化较慢,浸水后会部分散开。元书纸一般用作绘画练习用纸或书法纸,虽然其纸的结构比毛边纸疏松,纸面不及宣纸平整,但它的价格低廉,广受欢迎,一直到现在仍有生产。

              元代观音帘纸。明代屠隆(1542~1605)《纸墨笔砚》中称:“徽州所产纸品,有团花笺、藤白纸、观音帘纸等。”这种纸是利用一种特别的竹帘捞成的。该帘采用观音竹(又叫荷花竹,其叶长、杆细、节距大),分疏成竹丝,再编织成帘。由于纸短小而厚实,常用来抄写经文、民间契约、商务借据等。

              还有一种纸叫观音纸,它是祭祀拜神等活动时使用的薄匀之纸,由江西西山官府局生产。原料多为竹子,有时也掺有麻类或稻草,品质一般,后来被别的纸所取代。它的后续品种叫观音帘匹纸,系明代纸名。据清代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话》卷十七称:“明时大内白笺、磁青纸、皮纸、新安玉笺、谭笺、观音帘匹纸,皆可珍也。”此纸虽然仍采用竹子为原料,但是加工处理方法不同,不仅纸的幅面大,而且强度好,通常作为观音菩萨或其他神像座下的垫纸。

              明代荆川纸。江苏常州自唐代以后一直盛产名纸,如常州贡纸、常州碧纸等,不过那时造纸所用的原料大多数是麻类和树皮。明代最盛行的是竹纸,于是常州的造纸工匠们创造出一种由嫩竹制成、透明性极好的新竹纸,并命名为荆川纸。透明性良好的荆川纸可以用于勾描字帖或图画,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由于产量少、价格贵,清末民初以后,荆川纸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对其具体工艺和生产过程人们也知之甚少。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14期,有删节)

            • 8.

              ①每年,癌症在全球致死700万人,我国也有10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为了降伏这一绝症,科学家们付出了极大努力。但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没找到攻克癌症的办法。癌症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又是怎么害人的?人类能不能完全攻克它呢?

                 ②癌症也叫恶性肿瘤,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良性肿瘤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恶性肿瘤还可以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但是,肿瘤不像病毒,不是体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组织一样,因此机体无法对它进行识别免疫,人体几乎每个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

                 ③癌症病变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关于癌细胞由何而来的问题,有这样一个比方:人体其实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社区。人体细胞老化死亡后会有新生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功能。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增生,但这种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止境的,这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它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如果继续下去,最后将拖垮人体。

                 ④本来,人体这个生物机器运行得天衣无缝,然而癌细胞改变了这种情形,它的任务就是破坏,而且越到后期破坏力越大。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时间计算,1个变2个,2个变4个,以此类推。比如,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的倍增时间平均是  (1)  天;乳腺癌倍增时间是  (2)  多天。由于癌细胞不断倍增,癌症越往晚期发展得越快。

                 ⑤现在医学家认为:人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绝对不是人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为了管束它,人体里还有抑癌基因。平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维持着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会变大,而抑癌基因却变得弱小。因此,致癌因素是启动癌细胞生长的“钥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学物质等。多把“钥匙”一起用,才能启动“癌症程序”;“钥匙”越多,启动机会越大。我们还无法破解所有“钥匙”,因此还无法完全攻克癌症。

                 ⑥最后,纠正人们的一个认识误区,平常人们总爱说什么东西致癌,其实我们还不能说只要不吃什么就不会得癌,或者接触什么就会得癌。现在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因素是诱发癌症的必然因素。

              (选自《环球时报》,作者:薛原)

            • 9.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 10.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   )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   )很容易“现丑”。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