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 ,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宁静与充实。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②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2.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呆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

              (1) 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选文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人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比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4) 请结合实际谈谈选文对你的启示。

            • 3.

              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⑤所以,不但A____是互相助兴的,B____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 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


              (2) 本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 第③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4) 根据上文的论述,请在空格A和B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

              A.________

              B.________

              (5) 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 4.

              读网与读书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一份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书中的知识就好比一艘渡船,载着我们在滔滔不息的人海里悠然自得地航行,使我们感到了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灵魂在交谈、碰撞。读书,就是在纸面上锻炼自己的心智、辨别事理的曲直,找到人生的希望。

                  ④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段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样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不仅是埃森娜,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曾因社交网络而失去自我呢?而能够帮我们找回自我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书,微笑着向人们展示它无穷的魅力和优雅,让你忍不住去接近她。在安静温和的时光里,与清风同行,与书香为伴,那是一种灵魂的享受。沐浴在柔柔的暖阳中,读一本书,松涛竹韵,谷响泉鸣,一切美好会尽入心中。读书,激起了精神的共鸣,诗意了青春的季节,斑斓的行走的岁月。

                  ⑦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第⑤段主要通过________论证,充分的论述了________的道理,说服力强。

            • 5.

                                                                                                                   高人的低姿态
                  ①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韩信胯下之辱,“于是信孰视之,挽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宁愿被人认为是怯懦,也不愿逞一时之强,这恰恰是高人的低姿态。在众人刺耳的讥笑声中,韩信在地上匍匐的样子,也许很滑稽,但也很伟大。能够看出这伟大而保持不笑的人更是高人。 
                  ②很多时候,我们把低姿态看成是愚昧、懦弱、无能,而加以肆无忌惮地嘲笑或攻击,就像淮阴屠肆中的那些人。其实,愈是看起来嚣张的人,愈是胸无点墨或者外强中干的人,而真正的高人都是有着低姿态的人。 
                  ③很多时候,我都被高人的低姿态所深深感动。《列子・汤问》中,有一个“薛谭学讴”的寓言。薛谭找秦青老师学唱歌,薛谭学了个半吊子,就觉得老师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教了,于是向老师辞行。老师什么也没说,就点头了,在郊外与之饯别。看着学生要走了,老师“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歌声把薛谭深深震撼了,他立刻向老师道歉,请求返回,终身不敢言归。 
                  ④秦青是个多么低调的人。面对轻佻的学生,他不发脾气,不强求学生留下,而是在送行的时候不经意唱首歌给学生听。一个低调的老师,有时是会被学生小视的,小视之后,有的老师可能暴跳如雷,把学生狠狠教训一顿。但是秦青不是这样,他的低姿态,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深深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让他幡然悔悟,这才是高人。 
                  ⑤高人之所以保持低姿态,是因为他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牛顿是个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他却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这里说的巨人,指的是伽利略。人类的每一个进步,其实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庄子《秋水》中的那个河伯,最后能幡然醒悟,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海的浩渺无垠。他的“望洋向若而叹”,恰好体现出他内心的觉醒。他终于懂得,即使是高人也要保持一份低姿态啊! 
                  ⑥朱光潜是闻名海内外的美学家,但他在晚年所著的《谈美书简》这本小册子里,却对不能尽回读者朋友关于美学问题的来信感到很抱歉,他说:“朋友们的不耻下问的盛情都很可感,我怎么能置之不理呢?”看到“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我的内心真是漾满层层感动的涟漪。他这样一个誉满全球的美学大家,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多么低的位置啊!他把朋友们看得比他都高明。 
                  ⑦朱老用“不耻下问”来坐实了自己人生中的低姿态,由此我想到了处世之道。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生闲气,专心做事。始终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⑧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本文第①段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有何作用?


              (3)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 6.

              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①潜能无限,青春的脉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可见,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②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意涵,是公民追求的基础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真善美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美的价值最能感化人。街头巷尾,青年志愿者义务整理凌乱的共享单车;公交车上,“90后”女护士跪地抢救心脏骤停的老人;危急时刻,年轻的女教师舍生忘死保护自己的学生……生活中,一些青春的身影被真情点赞,他们闪耀着真善美的亮光,传递着真善美的能量。  

              ③追寻真善美,基础在勤学。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面对逝而不可追的青春年华,青年人应分秒必争、孜孜不倦,追求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境界,巧用去粗取精、博而愈专的方法,克服浮躁之气、深入研习经典,才能为青春远航扬起前进的风帆。

              ④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遇到问题多加思考,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否则,就会陷入片面,再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束手无策。青年可塑性极强,处于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切不可自我放任、虚掷光阴。青年人要时刻保持对新事物恶敏锐性,让思考成为联结学习、观察、实践的主线,以思想的力量激活创新的细胞。

              ⑤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奋斗的征途上,无论顺境、逆境,都是生活的风景,都可转化为人生的财富。关键是面对一时的得失成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修为去处世任事。微视频《青年榜样习近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插队的时光,让许多人感怀:他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看牲口,什么活都干,可再苦再忙,也没有放弃读书。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始终葆有进取的姿态,就一定能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人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能以行动筑牢精神的地基,让多彩的青春融入伟大的时代。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有删改)

              (1) 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 阅读选文,请你说说作为青年人怎样才能做到用真善美雕琢自己呢。



              (3) 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阅读选文后,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

            • 7.

                                                                                                                       自信与成功

              (1)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做人要谦虚和低调,但求成功,不事张扬。有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尧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行,要把王位让于有德行的许由。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却让我来做现成的天子,我不干。两人推来让去,便展现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仅如此,许由还以此为耻,跑到登封箕山小溪里将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到这里谦虚得实在有些肉麻了。

              (2)谦虚固然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利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显得不自信,甚至会束缚一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自信则恰恰相反,它能让人化缺点为优点,自信可以让懦弱的人变得勇敢:自信可以让犹豫的人变得果断;自信可以让迟钝的人变得机敏。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怀揣远大抱负而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3)大诗人屈原的自信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便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于喧闹的集市中读书,显示了他对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显示了他对人生的自信。

              (5)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

              (6)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勇气。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战局对谦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国女乒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两人技术水准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间,但每每两人对决,乔红常常在邓亚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无奈败北,此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吧。

              (7)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悦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即所谓“悦纳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不够肯定自己,不够喜欢自己,不敢挑战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不自惭,不气馁,心气高一点,悦纳自我,不妨来点自信。

              (1) 对于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2) 对于第(1)段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依次对第(6)(7)画线句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谦虚助人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是不自信。     
              B.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C.谦虚的人往往缺少勇气          
              D.悦纳自我。
            • 8.

              读网与读书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一份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书中的知识就好比一艘渡船,载着我们在滔滔不息的人海里悠然自得地航行,使我们感到了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灵魂在交谈、碰撞。读书,就是在纸面上锻炼自己的心智、辨别事理的曲直,找到人生的希望。

                  ④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段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样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不仅是埃森娜,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曾因社交网络而失去自我呢?而能够帮我们找回自我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书,微笑着向人们展示它无穷的魅力和优雅,让你忍不住去接近她。在安静温和的时光里,与清风同行,与书香为伴,那是一种灵魂的享受。沐浴在柔柔的暖阳中,读一本书,松涛竹韵,谷响泉鸣,一切美好会尽入心中。读书,激起了精神的共鸣,诗意了青春的季节,斑斓的行走的岁月。

                  ⑦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 对本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时代,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读网。
              B.读网,更要读书。
              C.读网是轻松的,读书是深沉的。
              D.与书香为伴,是一种灵魂的享受。
            • 9.

              抱诚守信

              ①抱诚守信,是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道德精华,也早已成为国人立身处世之根本。“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等古人做人做事、治国安邦的故事传颂至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等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诚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乏不讲诚信之事。缺斤短两、制假售假、背信弃义等现象频频发生,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更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为此,加快社会诚信建设时不我待,打造诚信中国迫在眉睫。

              ②如何才能补齐诚信的短板?关键要在“实”字上下足功夫。

              ③首先做人要“实”。日常生活中,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要以诚实为先,以信义为重。比如,借别人的财物,要及时归还,不拖延,不赖账;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兑现承诺,不撒谎,不推诿;拾到别人的东西,要主动交还失主,不贪心,不昧心……只有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才能树立起诚实守信的口碑。

              ④其次做事要“实”。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讲求的是认认真真、踏实苦干。既不能投机取巧,也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不能偷奸耍滑。比如,计划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办事不能三分钟热度,要持之以恒;任何时候都言行一致,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够善始善终,善始善成。

              ⑤最后创业要“实”。创业者要有梦想,更要务实。必须不断寻找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通过不懈努力,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创业不是大跃进,而是一场比恒心和耐力的长跑,任何浮夸虚假的作风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只会催生泡沫,遗下后患。唯有扎扎实实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才能用实力赢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

              ⑥总之,只有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务实创业,社会才会充满正能量,诚信中国也才会昌盛不衰。

              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10.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的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1) 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文章开头作者从“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写起,好在哪里?

              (3) 说说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 简要分析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