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           不是共产党员,             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按照作者的思路用“||”将选文分成三个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2.
                                                                             宽容是一种爱     肖复兴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宽容是一种爱。
                  在激烈的竞争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爱。
                  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的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头顶的天空并不尽是凡·高涂抹的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脚下的大地也不如天安门广场一样平坦。烦恼、忧愁、甚至能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摩肩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我说的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的核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湿润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勾心斗角。即使我们一时难以做到如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宽慰吗?
                  宽容是一种爱,要相信,斤斤计较的人、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时会占得许多便宜,或阴谋得逞,或飞黄腾达,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但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对手,也许来自你的上司,也许更来自时间的检验。
                  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选自《华夏时报》,略有改动)
              作者开头引用一首小诗有什么作用?
            • 3.

              胸有“格局”立天地

              徐文秀

              ①格局如何,往往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行多稳,能干多大的事、挑多重的担。正所谓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②格局,是胸襟、眼界的反映,也是格调、情操的折射。现实中,格局不大的人不少。有的不愿“仰望星空”,对瞬息万变的大势不敏锐,对已然变化的时机不在意,习惯于独处一隅、自弹自唱;有的心里少“一盘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固守狭小的利益藩篱,患得患失;有的平日唱高调、说大话,一旦碰到矛盾问题,尽显小家子气;还有的人格渺小、人品卑琐,说一套做一套,口言善身行恶……一些人出事、惹祸、闹笑话,甚至犯很低级的错误,往往肇因于格局太小太低。

              ③大格局的人,有一种“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封建士大夫尚且有此胸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有家国情怀。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站在黄洋界哨口问战士,从这里你看到哪儿?战士回答,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说,站在井冈山,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一个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视野和胸襟就宽,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以国为重、以民为重。只有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才会有“大气象”“大气魄”,才是有大格局的人。

              ④大格局的人,有一种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担当反映格局,格局决定担当。有的人把工作当事业、当生命,有的人则仅仅把工作当职业甚至副业。能把工作当成事业乃至生命的人,无疑是一种大格局。他们重任来了扛得起,压力面前扛得住,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改革的大潮中,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正需要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的凌云壮志。这种担当的品格,源自一份责任和使命,更源自一种自信和胆略。

              ⑤大格局的人,有一根“定海神针”。“笔底伏波三千丈,胸中藏甲百万兵。”格局之大,皆因胸中有大丘壑,心藏静气与定力。现在不少人缺的就是心静,总是心浮气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慢不下来也静不下来,一有风吹草动就手忙脚乱,管控不好内心的欲望。有大格局的人,心有“定盘星”,总能抵得住诱惑、耐住得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即便“万箭穿心”,也能“忍辱负重”,气定而神闲,让心灵“修禅打坐”。

              ⑥做一个有大格局的人,就是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大格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脚下,就能让自己的格局不断成长。

              (选自《人民日报》)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3) 请简要分析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4) 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大格局情怀。


            • 4.

              谈考试

              梁启超

              ①少年读书要考试,考试是人生苦事。

              ②考试已经是苦事,而大都是在炎热的夏天举行,苦上加苦。我清晨起身,常见三面邻家都开着灯读书学习不停止;我出门散步,河畔田埂上也常见有三三两两的孩子们手不释卷。这都是一些好学之士么?也不尽然。我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临阵磨枪。曾听说有“读书乐”之说,而在考试之前把若干知识填进脑壳的那一段苦修,怕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③其实考试只是一种测验的性质,和量身高体重的意思差不多,事前无须恐惧,临事更无须张皇。考试的时候,把你知道的写出来,不知道的只好暂且搁置起来,如此而已。但是考试的后果太大了。万一名在孙山之外,那一份落第的滋味好生难受,其中有惭愧,有怨恨,有沮丧,有悔恨,见了人羞答答,而偏有人当面谈论这回事。这时节,人的笑脸都好像是含着讥讽,枝头鸟鸣都好像是在嘲弄,很少人能不觉得人生乏味。其后果还不止如此,这可能是生活上一大关键,眼看着别人春风得意,自己从此走向下坡。考试的后果太重大,所以大家都把考试看得很认真。其实考试的成绩,老早的就由自己平时读书时所决定了。

              ④对于身受考试之苦的人,我是很同情的。受苦的不只是考生,主持考试的人也是在受考验。先说命题,出题目来难人,好像是最轻松不过,但也不是这样的。千目所视,千手所指,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大概出题目不能太僻,也不能太宽泛。假使考留学生,作文题目是“我出国留学的计划”,固然人人都可以诌出一篇来,但很可能有人早预备好一篇成稿,这样很难评分而不失公道。出题目要恰如其分,不空泛,不含糊,实在很难。在考生挥汗应考之前,命题的先生早已汗流浃背好几次了。再说阅卷,那也可以说是一种灾难。曾有人接连十二天阅卷之后,晕厥在地。阅卷百苦,还有一乐,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可以使人笑倒,精神为之一振。我们不能不叹服,考生中真有富有想象力的奇才。最令人不愉快的卷子是字迹潦草的那一类,喻为涂鸦,还嫌太雅,简直是墨盒里的蜘蛛满纸爬!有人在宽宽的格子中写蝇头小字,也有人写一行字要占两行,有人全页涂抹,也有人只字未写。

              ⑤有人挺艳羡美国大学不用入学考试。那种免试升学的办法是否适合我们的国情,是一个问题。据说考试是我们的国粹,考试到了科举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三榜出身才是唯一正规的出路。至今,考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国的卡赖尔在他的《英雄与英雄崇拜》里曾特别提出,中国的考试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办法,实在太高明了。其要义之一是如何把优秀分子选拔出来放在社会的上层。平心而论,考试和选举一样,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前,考试还是不可废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如何改善考试的办法,要求其简化,要求其合理,不要让大家把考试看作是伤害身心的酷刑!

              (有删改)


              (1) 从大的方面来看,选文写到的考试之苦分两个方面,请概括。



              (2) 品析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选文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4) 文中提到“其实考试的成绩,老早的就由自己平时读书时所决定了”“中国的考试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办法,实在太高明了”,针对这些说法,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考试的。


            • 5.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6.

              作者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 7.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中“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2)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 9.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 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
              (2) 指出选文第一段中的三个“这”字,一个“这种精神”各指代什么。
            • 10.

              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

              李浩燃

              ①“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

              ②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

              ③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⑤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断推高全社会的文明水位。

              ⑥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⑦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4日)

              简略分析文章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

              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