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 【甲】  “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乙】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 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2) 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之术,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
              ②陶渊明改变不了官场的黑暗,他挂印而归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
              ③比尔盖茨曾说过:“社会充满不公平的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人应该适应环境,改变自我。

              ④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最终只能被环境所淘汰。

              A.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B.我们要做一颗彩色的露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C.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
              D.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
            • 2.
                                                                                                          “一生择一事”足矣

              ①2016年4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他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一生只为文学而努力。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写作这一件事情上,《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最终让他抵达了自己的人生之巅。在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年人应该像陈忠实一样,“一生择一事”,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②诚然,青年人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

              ③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36年编250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百人。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成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④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另一个“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⑤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⑥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陈忠实的“一生一部作品”、车洪才教授的“一生一本词典”、任正非的“一生攻陷一道城墙口”,他们的成功,正是充满理想,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结果。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作为本文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本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4) 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B.个人的选择应该要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 

              C.青年人要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

              D.奋斗才会得到充实无悔的人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