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 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把本文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

              首先以自然万物不张扬、不自居,引出__________________;接着阐释了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义;然后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方面论述______________;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2) 第二段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最适合作选文第⑤段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请说说你对文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选文的观点,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又何妨
              刘根生
                  ①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③“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 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④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向着正能量靠拢。“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的盲从只会使得违纪违法绵延不断。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正是诸多“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共同熔铸出道德向上拔节、人心砥砺前行的中坚力量。好风气要靠每个人来坚守,每道“梁”都顶得住,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社会风气,才不会出现裂痕和塌方。
                  ⑤“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能见贤思齐、起而行之,第二也是有价值的。
              (1)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③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你在生活中也会有过“第二”的经历,请简要概述,并谈谈你当时的感受,读了本文后你有新的认识吗?
            • 3.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莫使“成”中生“败”
              贾梦玮
                  ①“失败乃成功之母”称得上是名言中的名言,意为失败者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奋力而为,成功将继之于后。多少年来,它给失败者和身处逆境者以信心和力量,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②然而细细想来,“成功”之中又何尝不是常有“失败”的阴影潜伏?
                  ③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甚至登上了高位,赢得了各种殊荣,可谓“成功”。但成功之后,有些“成功者”不思进取,甚至忘乎所以,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或者居功自傲,视法律和道德为儿戏,终致沦为失败者甚至阶下囚,先成后败、因成而败。
                  ④卧薪尝胆,逆境求胜,是人性固有的奋进一面,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证;胜而怠,赢而骄,成而懈,则是人类心理的劣性,这样的例子中外古今也比比皆是。 失败往往成为一种力量和强心剂,成功有时则是包袱和麻醉剂。失败者不吸取教训加倍努力,肯定无法转败为胜,成功者不警觉清醒再上新台阶,必然转胜为败。败中取胜不易,成功之后立于不败之地更难。成功者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嘴脸,有时比失败者的垂头丧气还要不堪。
                  ⑤古语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如此,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朱熹也说“凡人不进便退也”“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连知识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折旧”,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时代会把我们抛得越来越远。当今社套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进不止的品格,才能不断前进,在学业和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胜而不怠,赢而不骄、成而不懈,不断开拓进取。才能走进知识、事业、人格的新境界。
                  ⑥可见,若说“成功乃失败之母”,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却也不失为一句警策之语。
                  ⑦“失败”无需悲情,“成功”亦不可轻言。人生在世难免几度浮沉,在心中将这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生命方能更有光彩。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说说第②段文字的表达作用。
              (3)请指出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的论证方法?
              (4)结合第⑤段文字分析,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做到“成”中不“败”?
              (5)作者在文末写道:“将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生命方能更有光彩”,请你联系实际,谈谈面对“成败”你将如何“拿捏”?
            • 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0~23题

              让学习快乐起来

                  ①让学习快乐起来,人们就会喜爱、向往学习,就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证明,让学习快乐起来,是激发人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②如何让学习快乐起来?儒家经典《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这就启示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学”,更在于“习”。这里所谓的“习”,是练习、实践、运用的意思。《说文·习部》中指出:“习,数飞也。”“数飞”,就是禽鸟练习飞翔,其引申义为人们进行实践和演练。在孔子那个时代,教学内容有许多都是具有实习性的。譬如,礼、乐、射、御、书、数中的许多内容,要靠书本、靠口授,更要靠演练、靠实习。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进一步解释道:“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那么,“习”又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③“习”能满足人们对真理的渴望。追求真理是人类的天性。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过程,既充满了艰辛,又充满了乐趣。要掌握真理,既离不开“本本”,更离不开亲身实践即“习”。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学不习,几乎没学:学而时习,才见功效。也就是说,人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相反,如果只学不习,即便。“皓首穷经”,很可能也只是一个“书奴”,无法做全以致用、用以促学。

                  ④“习”能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新鲜有趣、引人入胜的事物能调动人的情绪,让人乐而忘返。而“习”正具备了这样的特点。“习”充满了探索和创新:在“习”的过程中,可见的不可见的、可测的不可测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到新奇、惊奇、奇妙,进而引发探求的兴趣;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取得新成果,使人不由得生出实习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快乐。

                  ⑤“习”能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的乐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乐趣是单纯学习书本知识很难体会得到的。只有在“习”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一步步攀上知识的高坡、事业的高峰,从而获得“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喜悦心情。

                  ⑥学习的快乐在于“习”,而“习”在于“时”。“时”的含义有三:一是按时,即制定明确的学习时间表,留出专门的学习时间,按时间表学习。二是时时,即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习”贵有恒,有恒心恒行者,方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三是偕时,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开拓新境界,从而不断获得新的快乐。

              (选自 2010 年 2 月 24 日《人民日报》)

              (1) 阅读全文,找出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③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写出一种并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习”给人带来快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请你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问题
              让优雅汉语成为网络风尚
              (李映雪)
                  ①2015年6月2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下,由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召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中,“尼玛”“屌丝”“逗比”位列前三位。如何净化网络语言,构建网络空间的“绿水青山”,成为热议的话题。
                  ②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像山岳一样伟大,绵延的历史那么地长,用着它的人那么多。一度与汉语一起称雄于世的其他古代语言大多已经风华、干缩,唯有它,竟历久不衰,陪伴着这颗星球上最勤劳的中华民族。汉语从孔子的《论语》中吟诵,从庄子的美丽哲学中流出,从李白杜甫苏东坡嘴里哼出,响起在塞北沙场,响起在江湖草泽。美丽而优雅的汉语,又一次在电子信息时代,响起在了网络环境中。难道美丽已经过时,浮躁才能长存吗?难道说涵养已经过时,粗俗却可以大行其道吗?“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流中。”这样优美的汉语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个普通的外国商人吟出,那时候,汉语的美是全世界人们共同仰慕的一种艺术。
                  ③让优雅汉语成为网络风尚,这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交流,更多的时候,这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这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这是一种正能量与正能量的对碰。汉语的使用,笔者深知其难,因其像山峰一样高耸,学好汉语,远远比学好英语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她饱经历史的沧桑,虽然步履有些蹒跚,然而,却更有一种从容之美,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在网络时代,在另一个遍布语言的环境里,更应该优雅而从容。如果说,现实世界中,美景和垃圾是有形可见的,那么,在网络环境里,那无处不在的网言网语不正是一处处美景或垃圾吗?然而,我敢说,再也没有比网络环境更充满着各类抱怨和负面情绪的能量了。
                  ④越是低俗的语言,越说明了我们词语的匮乏,而这种匮乏的网络表达,竟然还会有数以千万计的搜索,这反映网络传播的规律,越是负面的能量或词语,越是会引起人们的猎奇心理。不经意间,负能量或低俗的词语就从我们手中或口中,一次次传递着。 就比如说,咱们的环境,你看到别人东边扔个烟头,西边吐个痰,心中便也会无所顾及,而吐痰、扔垃圾,这是一种从众的心理,随大流的心态。当看到在非常整洁、干净的地面没有垃圾时,便也不会随意地污染环境了。我们喜爱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看到的是美景而不是垃圾。同样,在网上游览,我们看到优美的句子时,也仿佛现实生活中看到了美景,如沐春风,更能陶冶情操
                  ⑤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给了我们一处有空气、土壤、森林、河流组成的栖息地,如此美丽的世界,需要什么呢?我们的珍惜和保护。而与现实的自然世界的绿色生态一样,另一个虚拟世界的网络环境,同样也需要我们保护。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采用了哪种论证方式?
              (2)简要说说文章第①段以新闻素材开头的作用。
              (3)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材料链接。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并谈谈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捍卫母语的尊严。(3分)
                 材料一: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书写格式、行文语气、语法逻辑、词语储备、语言美感等诸方面问题多多。
                 材料二:《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撰文《“语言癌”正侵入华语圈》指出一种啰嗦、累赘、不合常规的病态表达现象--“语言癌”:到理发店里“洗头”,理发师会详细地跟你介绍:“在理发的程序里,先为您做一个洗头的部分”;不把“饿”说成“饿”,而说“肚子里有一种想进食的生理反应”……
            • 6.
              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  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5)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拨正我们的信仰指针
                  ①近日,两名“大师”相继出事。一个是吴泽衡,妄称“佛祖转世”,被检察机关以涉嫌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罪名提起公诉;另一个是“气功大师”王林,与官员、明星等政商娱乐圈人士多有交集,因涉及绑架杀人案被警方调查。
                  ②两人与江湖术士无异,却拥有大批弟子,且不乏高学历者、知名人士,难道他们真有超人之能?那些在娱乐圈或官场深耕多年之人,何以被王林们迷得团团转?
                  ③先可确定,智商高不等于情商高,情商高不等于无软肋;有学识不等于有见识,有见识不等于无所不能。 日本臭名昭著的奥姆真理教,曾制造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具体实施的几名信徒全都受过高等教育。该教创始人麻原彰晃之所以能够俘获那么多信徒,一开始也是因为他宣扬自身拥有特异功能,用“道理”取代真理,又用所谓的“神谕”取代道理,引得不少人顶礼膜拜。
                  ④但凡搞邪教之人,所擅长的,无非一骗二吓三诱惑。“特异功能”只是招徕资源的敲门砖,他们更像是高明的心理学大师,看懂了慕名者的心理,深知求助者的人性弱点。那些心中有非分之想、渴求通过“神迹”谋取利益的人,最容易中了吴泽衡们的道。
                  ⑤从更广的视野观之,吴泽衡、王林们大行其道,一与公民科学素养的缺失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达到4.48%,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二与社会快速转型带来的不适有关--现代化引起的巨变除了使人们感到新鲜好奇之外,也使千千万万的人患上了现代化综合征:焦灼浮躁,孤独冷漠。各种思潮涌起,人们无所适从,便容易出现信仰迷茫和道德失范。
                  ⑥越是在物质发达的时代,越需要精神的家园;越是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越需要健康的信仰。精神缺乏定力,就容易失魂落魄;目光缺乏穿透力,最容易为歪理邪说所蛊惑。清醒坚定的正确信仰,才是应对繁杂社会的定海神针,也是帮助我们洞穿迷雾妖气的火眼金睛。
                  ⑦健康的信仰从哪里来?它体现在对优秀传统价值的认可,比如诚信友善;体现在对人类美好价值的向往,比如自由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抽象,它承接传统美德,又对接现代文明;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世界,又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中。以它为精神导航,才不会迷失;时时深味其精髓,人生才不会触礁。
                  ⑧“但立直标,终无曲影”,要想不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随波沉沦,不被歪门邪道所诱骗蛊惑,拨正信仰的指针是不二法门。
              --《人民日报》(2015年07月20日05版)(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吴泽衡、王林一流之所以引得不少人顶礼膜拜的原因。(至少3点)
              (4)“篱笆扎得紧,野狗野猫钻不进。”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开头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5)联系生活,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得到的启示。
            • 8.
              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毕淑敏
                  ①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②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一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③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④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⑤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⑥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一一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⑦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 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一一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地交流。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⑧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我们作为人类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 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 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⑨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援中伤痕累累,但因为你具有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
                  ⑩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出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 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⑪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 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 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选自《你要好好爱自己》,有删节)(1)梳理短文内容,简要回答一个有教养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2)本文的中心沦点是什么?
              (3)请简析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⑪段划线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作用。
                  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 9.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用阅读点亮梦想
                  ①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个充满书香的日子。
                  ②古人云:源深之水多流长,好学之邦多兴旺。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正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之举。读不读书、读多少书,不仅事关个人成长,更事关国家未来。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就会缺乏创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可持续发展。在战略层面上看,全民阅读是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支点。
                  ③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读书。 在古代,人们主张耕读传家,“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许多读书古训一直发挥着引导劝读的作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我们更需要通过深读好书,来提升每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知识文化水平,从中汲取改革的智慧和发展的力量,为建设美好中国、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和智力支撑。
                  ④网络的兴起,使文字在纸张之外又多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载体。与传统纸质书相比,电子阅读少了些许书香,却多了几分便利。如今,孩子们受赠的不仅仅是传统图书,而且还有时尚新颖的“云图书馆”。登录这款由时代出版开发的云平台,孩子们不仅可以浏览20000多册电子图书,还能通过互动课堂、微课大师等软件,获得书本外的鲜活信息。
                  ⑤点上一杯清茶,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读书,倦了闻闻花香,看看工艺瓷器;周末到文化沙龙,听听知名作家的人生感悟;爱好写作的朋友还可以体验即时印刷的神奇,只需十几分钟,属于自己的作品集便可问世……这个文化味十足的书店,不再是卖书场,而是转型成为家庭休闲、文化欣赏、静心阅读的综合文化场所。
                  ⑥不读书,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使读书学习、追求知识成为事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大力推动阅读惠民,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城乡居民享受读书的乐趣;大力加强阅读共享,倡导终身学习新风尚,让浓浓书香浸润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
                  ⑦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⑧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面对知识经济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们每一个人当经常扪心自问:今天,读书了吗?
              (1)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如今,孩子们受赠的不仅仅是传统图书,还有时尚新颖的“云图书馆”。
              (4)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这个文化味十足的书店,不再是卖书场,而是转型成为家庭休闲、文化欣赏、静心阅读的综合文化场所。(“文化味”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5)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 10.
              阅读的刘根生《“第二”的价值》,完成下列各题。
                  ①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③“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四川遂宁,看到有人抢劫,前后多人追了上去,终使抢劫者无路可逃。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④许多时候,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在自行车队中,有“破风手”和“冲线手”的角色区分:“破风手”在比赛中负责冲破气流,为紧跟其后的“冲线手”减轻空气阻力,临近终点时,体力相对充沛的“冲线手”奋勇冲刺,为车队争取冠军。无论是“破风手”,还是“冲线手”,名次虽不同,但各担其责,各出其力,贡献不分大小。在社会风气的形成、道德价值的引领中,没有“破风手”的引领就缺少目标和方向,没有“冲线手”的跟进就难以形成趋势和力量。
                  ⑤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向着正能量靠拢。“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的盲从只会使得违纪违法绵延不断。如果第一人挤占生命通道,众多“第二人”视其不善而不从,生命通道又怎会屡屡出现被挤占的局面?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正是诸多“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共同熔铸出道德向上拔节、人心砥砺前行的中坚力量。好风气要靠每个人来坚守,每道“梁”都顶得住,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社会风气,才不会出现裂痕和塌方。
                  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见贤思齐、起而行之都是难能可贵的进取态度。只要有颗向善上进之心,第几又何妨?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日 第4版)
              (1)第①段中叙述了教授的课堂提问,有哪些作用?
              (2)简要分析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有人认为,第⑤段如果删去并不影响论证效果,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