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高人的低姿态
                  ①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韩信胯下之辱,“于是信孰视之,挽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宁愿被人认为是怯懦,也不愿逞一时之强,这恰恰是高人的低姿态。在众人刺耳的讥笑声中,韩信在地上匍匐的样子,也许很滑稽,但也很伟大。能够看出这伟大而保持不笑的人更是高人。 
                  ②很多时候,我们把低姿态看成是愚昧、懦弱、无能,而加以肆无忌惮地嘲笑或攻击,就像淮阴屠肆中的那些人。其实,愈是看起来嚣张的人,愈是胸无点墨或者外强中干的人,而真正的高人都是有着低姿态的人。 
                  ③很多时候,我都被高人的低姿态所深深感动。《列子・汤问》中,有一个“薛谭学讴”的寓言。薛谭找秦青老师学唱歌,薛谭学了个半吊子,就觉得老师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教了,于是向老师辞行。老师什么也没说,就点头了,在郊外与之饯别。看着学生要走了,老师“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歌声把薛谭深深震撼了,他立刻向老师道歉,请求返回,终身不敢言归。 
                  ④秦青是个多么低调的人。面对轻佻的学生,他不发脾气,不强求学生留下,而是在送行的时候不经意唱首歌给学生听。一个低调的老师,有时是会被学生小视的,小视之后,有的老师可能暴跳如雷,把学生狠狠教训一顿。但是秦青不是这样,他的低姿态,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深深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让他幡然悔悟,这才是高人。 
                  ⑤高人之所以保持低姿态,是因为他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牛顿是个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他却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这里说的巨人,指的是伽利略。人类的每一个进步,其实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庄子《秋水》中的那个河伯,最后能幡然醒悟,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海的浩渺无垠。他的“望洋向若而叹”,恰好体现出他内心的觉醒。他终于懂得,即使是高人也要保持一份低姿态啊! 
                  ⑥朱光潜是闻名海内外的美学家,但他在晚年所著的《谈美书简》这本小册子里,却对不能尽回读者朋友关于美学问题的来信感到很抱歉,他说:“朋友们的不耻下问的盛情都很可感,我怎么能置之不理呢?”看到“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我的内心真是漾满层层感动的涟漪。他这样一个誉满全球的美学大家,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多么低的位置啊!他把朋友们看得比他都高明。 
                  ⑦朱老用“不耻下问”来坐实了自己人生中的低姿态,由此我想到了处世之道。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生闲气,专心做事。始终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⑧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本文第①段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有何作用?


              (3)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 2.

              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①潜能无限,青春的脉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可见,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②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意涵,是公民追求的基础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真善美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美的价值最能感化人。街头巷尾,青年志愿者义务整理凌乱的共享单车;公交车上,“90后”女护士跪地抢救心脏骤停的老人;危急时刻,年轻的女教师舍生忘死保护自己的学生……生活中,一些青春的身影被真情点赞,他们闪耀着真善美的亮光,传递着真善美的能量。  

              ③追寻真善美,基础在勤学。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面对逝而不可追的青春年华,青年人应分秒必争、孜孜不倦,追求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境界,巧用去粗取精、博而愈专的方法,克服浮躁之气、深入研习经典,才能为青春远航扬起前进的风帆。

              ④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遇到问题多加思考,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否则,就会陷入片面,再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束手无策。青年可塑性极强,处于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切不可自我放任、虚掷光阴。青年人要时刻保持对新事物恶敏锐性,让思考成为联结学习、观察、实践的主线,以思想的力量激活创新的细胞。

              ⑤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奋斗的征途上,无论顺境、逆境,都是生活的风景,都可转化为人生的财富。关键是面对一时的得失成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修为去处世任事。微视频《青年榜样习近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插队的时光,让许多人感怀:他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看牲口,什么活都干,可再苦再忙,也没有放弃读书。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始终葆有进取的姿态,就一定能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人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能以行动筑牢精神的地基,让多彩的青春融入伟大的时代。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有删改)

              (1) 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 阅读选文,请你说说作为青年人怎样才能做到用真善美雕琢自己呢。



              (3) 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阅读选文后,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

            • 3.

                                                                                                                       自信与成功

              (1)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做人要谦虚和低调,但求成功,不事张扬。有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尧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行,要把王位让于有德行的许由。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却让我来做现成的天子,我不干。两人推来让去,便展现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仅如此,许由还以此为耻,跑到登封箕山小溪里将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到这里谦虚得实在有些肉麻了。

              (2)谦虚固然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利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显得不自信,甚至会束缚一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自信则恰恰相反,它能让人化缺点为优点,自信可以让懦弱的人变得勇敢:自信可以让犹豫的人变得果断;自信可以让迟钝的人变得机敏。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怀揣远大抱负而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3)大诗人屈原的自信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便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于喧闹的集市中读书,显示了他对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显示了他对人生的自信。

              (5)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

              (6)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勇气。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战局对谦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国女乒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两人技术水准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间,但每每两人对决,乔红常常在邓亚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无奈败北,此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吧。

              (7)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悦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即所谓“悦纳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不够肯定自己,不够喜欢自己,不敢挑战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不自惭,不气馁,心气高一点,悦纳自我,不妨来点自信。

              (1) 对于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2) 对于第(1)段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依次对第(6)(7)画线句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谦虚助人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是不自信。     
              B.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C.谦虚的人往往缺少勇气          
              D.悦纳自我。
            • 4.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ù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①-③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述本文的论征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明代张溥读书,细嚼慢咽,寻幽探微,读后还要抄写七遍,可谓精读之典范。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有时为了开阔视野,增大阅读面,泛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翻阔,是说不要一个字一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一样,随手一翻,看看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刚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四书五经一样,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诵。照这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

              (乙)①读书务求深解。②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③张溥读书,不但字斟句酌,还要手抄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④韩愈在《讲学解》一文中也说,他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⑤今人读书往往不求其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⑥能深钻细研者,实属凤毛麟角。⑦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1) 对乙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乙文层次划分的几种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3) 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张溥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 6.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⑨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⑩时至今日,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⑪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⑫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3) 画线句“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中“眼光、勇气和毅力”三个词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4) 你认为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 7.

              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智者的选择。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成就大事。

              ②低调做人,首先要学会谦逊。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一个懂得谦逊的人是一个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谦逊能够避免给别人造成太张扬的印象,这样的印象恰好能够使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与能力,最后达到成功。谦逊还能够克服骄矜之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绝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

              ③对他人的小过以大度相待,实际上也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态度。大度睿智的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的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原谅别人,标志着一个人有风度,这个人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与人相处,不要只想到别人曾经对自己有过伤害,而应多想想别人对你曾经有过的帮助和善行。能够记住别人善行的人,说明自己的心是宽广的;常常记住别人对自己伤害的人,只能体现他自身的狭隘和刻薄。因此低调做人,还要学会宽容。

              ④低调做人,还要常怀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善良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人性里最为朴素的美。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人都具有崇高的品德,但我们可以做到心存善良,多做善事。最近,桑梓树的博文《从公交车让座谈公务员面试》写了自己乘公交车两次让座位的真实故事,在网络上引起关注。也许,在外人看来,一起一坐算不上什么,但我却认为,人生就是在许多次的一起一坐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善举的。

              ⑤做事不同于做人,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充满自信,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勇于向前,是做事成功的重要成因。

              ⑥凡是想成大事者,都有大自信。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三百年”,都体现做大事者的豪迈胸怀。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富可敌国,正因为他自信心强,广交朋友,把握机会,勇往直前,才造就了一代奇才。

              ⑦一个人只有自信是不够的,还要有认准方向就不避艰难,锲而不舍干下去的决心和毅力。换句话说,就是做事要有恒心,要有韧性,要一往无前,不要知难而退,功亏一篑。

              (1) 第⑥段运用了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例,下面A、B两例哪个能作为论据?( )

              A.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上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员,并踢进一千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说:“下一个!”

              B.某公司老板以“明察秋毫”而洋洋自得,手下员工稍有过错,便严加指责并以重罚。不久,全体员工几乎全部辞职。老板仍不接受教训,重新聘用员工后,还是如是所为,结果他的公司最终以破产而告终。



              (3) 请谈谈你对第④段划线句含义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⑴。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 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比可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对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把画横线句子⑴改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精神所感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谈谈在今天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游宇明 

              ①中国自古就有许多珍惜时间的格言,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比如“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格言都在教导我们要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使自己的人生彰显出光华。 

              ②珍惜时间当然是对的。一个人纵有惊世之才,倘若只是热衷于喝酒、跳舞、网游、搓麻将,不用心学习、钻研、工作,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毕竟,人的任何成就都需要投入脑力和体力,而脑力与体力只有在时间的流程中才能积淀为经验、智慧、能力。鲁迅一生很短暂,但文学成就少有人企及。有人说他是天才,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将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非常珍惜时间,其他文艺、学术大家,比如徐悲鸿、朱自清、陈寅恪、华罗庚这些人,谁不是这样? 

              ③然而,珍惜光阴决不等于一天24小时都呆在书房、实验室或工地上,而是必须懂得张弛之道,该抓紧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做事,该放松的时候就痛痛快快“休假”。 

              ④我们一定要留出冥想的时间。一个人能够集中精力读书、实验、创作、设计是好事,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就是说的集中精力的必要。然而,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物久了,沿一个方向想问题多了,思维容易僵化,创新想像会遇到心理定势的困扰。在这样的时候,停下手头的工作,泡一杯茶,坐在某间空房子里胡思乱想;或者干脆走远一点,来到公园某棵树下席地而坐,仰读清风俯看树影,思想会沸腾,胸襟会开阔,习惯的一些想法可能被颠覆,生命会变得更具创造活力。 

              ⑤我们应该保证交流的时间。人生有限,世界无涯,一个人的知识、阅历再多、才华再卓越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够经常跟那些有品位的人聊一聊,就会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豁然洞开的世界。外向的朋友能让你感受到热情、浪漫、奔放,内向的朋友能使你领略深沉、执着、含蓄;喜欢行走的朋友可以告诉你新的经历、新的发现,流连书斋的朋友能使你感到学养的厚重和思想的魅力„„世界上的礼品千千万万,没有一种礼品比思想交流更低廉、更持久。 

              ⑥我们必须划出锻炼身体的时间。有句老话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此话有点意识形态化,但它说清楚了一个意思:没有健康,什么都干不成。人生的成就是靠时间作保障的,有了健康的身体,你脑子想点什么、手头做点什么才没有障碍,你的知识、经验、才华才有个落点,你也才有机会取得事业上的辉煌;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一天事就要卧三天床,你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再世,也同样庸庸碌碌。身体健康靠什么?一靠荤素搭配的饮食,二靠身体的锻炼。一个人再忙,哪怕就是上班的时间路上加点速,你也要省出时间跑跑步、打打球、做做仰卧起坐、吊吊单杠双杠„„锻炼得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了,做事就有了充沛的精力。 

              ⑦有些时间是用来珍惜的,珍惜了,我们才可能有人生的高度;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浪费”了,我们的脑力和体力才能发挥到极致,这样的“浪费”本质上是另一种珍惜。 

              (1) 本文开头引述珍惜时间的格言和列举鲁迅、徐悲鸿等文艺、学术大家的事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 易中天

              ⑴最近,反对虐待动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呀?

              ⑵当年,孟子讲“恻隐之心”,举出的例证,就是齐宣王对一头将死的牛表示“不忍其觳觫(吓得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牛如此,狗和熊,也一样。

              ⑶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把虐待当回事,下一步,就有可能以此为乐。这时,他就会完全丧失了人性。所以,必须反对虐待,反对虐杀。比方说,在不得不保留死刑时,坚决废止凌迟、腰斩、砍头等方式;在无法避免战争和执刑时,决不虐待俘虏和犯罪嫌疑人。当然,也不虐待动物,哪怕它丑恶如老鼠。

              ⑷只有彻底到连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恻隐之心。

              ⑸我想起刘瑜的一篇文章,标题叫“老鼠,作为证据”。文章说,有一只老鼠,在厨房里被粘板粘住了,垂死挣扎。这让她想起了另一只也是被粘住的老鼠叫了两天才死去。她还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只 老鼠被邻居老爷爷用开水烫死了。

              ⑹这些事搁在任何地方,可能都稀松平常。灭鼠嘛,好像没什么不对,作者也没说不该。让她受不了的是:一、生而为鼠,并不是它的过错;二、如果一定要死的话,为什么不能让它死得痛快一点,不那么备受折磨呢?文章说:“即使龌龊如一只老鼠,也会痛,也会绝望,也会挣扎。更糟的是,它的痛,也会传染给你。”

              ⑺说实话,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我没有想到,一个人的恻隐之心竟会及于一只老鼠。在许多人(也包括我)看来,老鼠是肮脏的、丑陋的、作恶多端和死有余辜的。不是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么?既然必须消灭,又何必管它怎么死呢?

              ⑻但我们,不,就说我吧,从来没有想过,生而为鼠,并不是它的过错;也没有想过,即便它罪该万死,也不意味着就该折磨至死。然而刘瑜想到了,这让我感到惭愧。是的,惭愧!因为只有彻底到连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恻隐之心”。

              ⑼的确,连老鼠的惨死都于心不忍的人,还会虐待人吗?是心足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相反,一个人,今天能虐待老鼠,明天就能虐待狗,后天就可能虐待人。因此,为了保证人不受虐待,必须反对虐待动物。这不是什么动物福利或者狗权(动物权),反倒是人权,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问题。

              ⑽事实上,不忍心其无罪而死,不忍心其折磨至死,正是现代社会法治与人权的心理基础和人性基础。比方说,国际社会一致公认不能虐待俘虏,不能虐待犯人,不能虐待动物。我永远不能忘记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医学院的学生带着担架,拎着兔子牵着狗,走向实验室。解说词说:担架是为狗准备的,兔子没有,这意味着兔子将不再生还。

              ⑾节目的结尾,是师生们为实验动物建立了纪念碑。每年清明,他们会去献上鲜花。这不是虚伪,而是人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生命尽可能的尊重。要知道,只有尊重一切生命,才能最后真正尊重人类自己。

              ⑿因此,恻隐之心要从善待动物做起。而且,只有当所有人都不再忍心虐待动物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否则,下一个被按倒在床,挖肝取肾抽胆汁的,没准儿就是我们自己。

              (选自2014年第4期《青年文摘》)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⑴段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第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针对结尾段,就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玉林,每年的夏至,吃狗肉是20多年来的民间习俗,然而这一习俗受到很多爱狗人士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质疑和抵制。今年6月21日,因某些“狗贩”虐狗逼爱狗人士高价买狗引发冲突,广西玉林“狗肉节”引发越来越多的争议。对于这一争议,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