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瘦羊博士”的启示

              ①《东观汉记》中载有这样的趣闻,说的是东汉建武年间,朝廷每年腊月都赐予博士(中国古代一种官职)一只羊,但羊有大小肥瘦,于是有人建议杀羊分肉,以求平均。有一位叫甄宇的博士,抢先挑最小的羊取走,其他人也就不再争执了,甄宇因此留下“瘦羊博士”的美名。后人即用“瘦羊博士”形容那些克己让人的人。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瘦羊博士的这种精神。

              ②生活中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妥善处理这些矛盾。矛盾的解决,需要具备各种具体条件。但作为矛盾的当事方,做到一个“让”字,则往往是化解矛盾的关键。宋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讲:“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曹操在《礼记令》中也说:“礼让一寸,得礼一尺。”事实上,许多事情如果各不相让,那就只好怒目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而高姿态、高风格者带头礼让,则可能使僵持不下的矛盾迎刃而解。

               ③“谦者,德之柄也;让者,礼之主也”。小时候,常听大人讲“孔融让梨”“王泰让枣”的故事,后来又从史书中读到古人许多让道、让功、让利的典故,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六尺巷”的佳话。相传,清朝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因与邻居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争执,飞书京城向张英告状。张英回了这样一封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一个“让”字,让出了谦谦君子的风度,让出了邻里之间的和谐,更让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现代社会,人们本应更懂理知让、崇尚文明,但礼让却反而成为稀有素质。公交车上,为争座位大动干戈者有之;车辆、行人为抢道而酿出交通事故者有之;甚至有人地上“任性”还不够,居然在万里高空的飞机上为争抢座位和行李架而上演“全武行”;至于一些人在成长进步上的争名、争位现象,更加屡见不鲜。种种乱象陋行,较之古人的礼让精神,可谓天壤之别。

              ⑤无论在什么时代,礼让都是一种人格修养和高尚品德,是从灵魂深处溢出的怡人芬芳。人与人之间只有做到文明礼貌、相互谦让,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拉近心理距离,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有序。反之,如果凡事斤斤计较,相争不让,生怕吃一点点亏,不仅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使本来很小的事情酿成大祸,还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⑥平安吉祥须臾离不开文明礼让,离不开人与人的理解关爱。让别人是为自己开路,挤别人是在堵自己的路。如果人人都学一学“瘦羊博士”,懂得一点礼让的智慧,行车让一让,购物让一让,进电梯让一让,进而扩展到在名利上让一让,在个人得失上让一让,那么,让出的将是心情舒畅、邻里和睦、单位团结、社会和谐。如此,我们才能从容通过公共文明的门槛,更好地传播友善、展示文明。

              (本文有删改)

              (1)本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你简要概括。

              (2)选文第①段引用了《东观汉记》中“瘦羊博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③段分别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写了礼让的好处之后为什么还要写斤斤计较这类人的后果?请简要分析。


              (5)下面是对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2.

              ①因为没有文字、图画和影像等记录,在岁月的冲刷下,故乡就像一张浸了水的老照片,一幅褪了色的旧年画,开始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并最终消失在记忆的深处。甚至连故乡的那片土地,似乎也忘记了曾经拥有过的富饶和正在经历着的苦难,沉睡在煤尘与瓦砾之下,默默地,不发出一丝声响。

              ②打一出生,大自然老师就陪伴在我身边,山花野草、飞禽走兽,曾经,我的世界比缀满繁星的夜空还要丰富。

              ③模糊的记忆里有一只“可怕”的野兽,五六岁的我,跟着姐姐和哥哥在葡萄园里吃葡萄,突然,一个大家伙从栅栏里钻进来,一跳就跳到了我的面前。我惊呆了,姐姐和哥哥也吓得一动不动,连举着摘葡萄的手都忘记了放下来。大家伙瞪了我们一眼,又一跳跳进草丛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我常和姐姐争论,我说,那是一只豹,很大很大;姐姐说,那是一只大山猫,并不比家猫大多少。可惜姐姐和哥哥当时都没做任何记录,如今,我们只好听凭这只神秘的野兽在模糊的记忆中越走越远。

              ④睡梦中我时常梦见山里那种好玩的野草,草叶如手指般狭长,叶子的背面长满毛刺,就像抹了黏胶,往衣服上一贴,便牢牢地粘住了。每次走在山路上,我都用这种叶子在胸前贴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在小女孩儿爱臭美的年纪,这可是一件由自己设计的花衣裳呢!可是,我始终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像山里的许多动植物一样,在我真正认识它们之前,它们就已经离我远去了。因为没有为它做任何的记录,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它的模样,尽管捧着厚厚的植物图鉴,我却不知该从何处查起。

              ⑤我也曾做过自然观察和记录,厨房里的一窝金腰燕,几时来、几时去,雏燕几时破了壳、几时出了窝,我都仔仔细细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可是后来这个本子也遗失了,遗失在满是瓦砾的废墟之中。从此我不再知道燕子几时来、几时去,雏燕几时破了壳、几时出了窝,只有它们“咕噜噜——咚——呖”的叫声还在耳边回响,因为爸爸说:“东——莉,东——莉,燕子在喊你呢!”可是我知道,燕子不会再喊我了,因为我的家没有了,它们的家也没有了,从此我们不再相见。

              ⑥用绿色肩头扛着我们的大山,它是有生命的,就像我们有头发、有皮肤、有血脉,还有心脏一样,它是有生命的呀!

              ⑦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山死了,黑色的煤尘覆盖了山上的每一寸肌肤;大树死了,在煤尘的覆盖下,几乎每一片叶子都停止了呼吸;动物们走了,除了山路上运煤的货车发出“哐啷啷”的巨响之外,山里的夜死一般沉寂。后来,我的家也没了,被人类掏空的大山再也不能把我高高举在肩头,一声巨响过后,我的家轰然倒下,永远消失在瓦砾与灰尘之中。带着恨与泪,人们离开了,过去不曾为保卫家园而抗争的人们,现在和将来也未必会为它奔走呼告,伤痛和远去的记忆一样,会越变越淡,越变越模糊。

              ⑧连我也不记得院子里的石榴树是什么时候死去的,印象中只有它枯萎的模样;连我也想不起山崖上消失的小鸟长着什么样的羽毛,记忆中它们在人们的猎杀中四散纷飞;连我也记不清山脚下的金沙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变得乌黑而混浊……没有记录,没有任何的图文、影像资料,它们的生死变迁,像是一个个虚无缥缈的梦。藏在人们心中的痛越变越轻,轻得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它们吹散。忘记了美好与伤痛的人,便失去了抗争的力量,甚至就连迁往一个新的家园,也不一定懂得珍惜脚下的土地。

              ⑨我和我的故乡都患了失忆症啊,直到现在,我才开始醒悟:即使没有摄影器材,曾经,我也可以用自然笔记来记录它的变迁;即使不是生物学家,曾经,我也可以用图画和文字来记录身边美丽的生灵。

              ⑩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多少地方患有这样的失忆症,但我相信,一切也许还不算太晚。从现在起,开始记录我们现有的家园,让自己和脚下的这片土地不再失去记忆。记录的目的不是将历史存入档案,而是警醒人们善待自然,善待人类共有的家园。

              (1).结合文章回答“我”和故乡为什么会患了失忆症。

              (2).请对“故乡就像一张浸了水的老照片,一幅褪了色的旧年画”这句话进行赏析。

              (3).文章第⑦段中,作者说“大山死了”“大树死了”“山里的夜死一般沉寂”,结合语境,理解“死”字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信仰的力量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能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事实论据吗?

              (2).本文中“高尚的信仰”的具体内容,作者通过引用的方式有多种表述,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

              (3).本文中第二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4).请具体分析第四段的论证思路及其作用。

              (5).联系全文,说说第七段不能删去的原因。

            • 3.

               弯下腰,让别人站在你的肩膀上(节选)

                                          ◆〔美〕米歇尔·奥巴马

                ①我之所以选择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做成为第一夫人后的首次毕业典礼演讲,完全是因为你们感染和感动了我。你们的这种乐观和积极进取不仅代表着这里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也代表了默塞德的品格和历史。这是一个由来自全世界的劳动者和移民建成的城镇:在淘金热中来到这里的拓荒者盖起了留存至今的教堂、公司和学校;从南方逃离至此的非裔美国人修起铁路;墨西哥裔美国人从北方来到这里的农场工作,并成为我们农业生产的支柱;亚裔美国人来到旧金山,并逐渐发展为圣华金山谷社区的一部分。

                ②默塞德的外表也许在过去的岁月中已经改变,但它的价值观始终未变─一代又一代各种族的男人和女人希望为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并为此在烈日下长久地辛勤劳作;勤劳的人们相信获得好的教育将是他们通往更光明的未来的阶梯。

                ③我就成长在拥有这种价值观的社区。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的每个人都在为这里的孩子们能获得良好教育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奉献精神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致力于改善我们社区的职业并非总是光鲜夺目,却是非常必需的。我希望你们,在走出校门之后,能把在这里继承来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④当你们迈入更大更宽广的世界,开始构建自己的人生时,你们也会遇到困难、产生疑虑:我是否足够聪明?我属不属于这里?我能不辜负每个人对我的期望吗?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一条清晰直接的道路可以通向你憧憬的未来。也许有时你还会怀疑这些付出究竟值不值得,也许有时你只想放弃。

                ⑤当这些不可避免的时刻到来时,我希望你们想想今天,看看周围,成千上万的勤劳的、每天为你们祈祷的人们一直帮助你们走到这里。我希望你们想想那些         再想想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却仍为你的成功做出投入的朋友们。最重要的是,想想这世界成百上千的从来没有机会和你们一样上大学的孩子们;被迫在血汗工厂中劳作的孩子从来没有上过学;你们自己社区的孩子甚至也从未遇到一个人告诉他们,他们足够优秀和聪明,可以实现一切梦想;还有那些失去梦想的孩子。这些孩子极度渴望能找到一些人或事物去依附。他们渴望从你们身上看到希望。

                ⑥所以,当你们想放弃的时候,请想想所有这些人,记住你们都是被赐福的。记住要换来这些幸福,必须回报什么。你们必须回去拉别人一把。你必须弯下腰,让别人站在你的肩膀上看到更光明的未来。

              (本文译自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2009年5月16日在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 4.

              ①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历尽心血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人们皆惊叹于大卫像的辉煌,可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对这块雕刻大卫的石材做出褒评。其实并非石头不美,只是无人赏识,而米开朗琪罗发现了它,并赏识它是一块用于雕刻的好石材,然后赋予了它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赏识。

              ②因为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没有赏识,自我多了一份自卑,他人多了一份挑剔;社会多了一份冷漠,世界缺了一份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赏识。

              ③学会赏识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都必定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评价一位犯案数十起的小偷,赞扬他的细密心思,肯定他的灵巧手法。小偷听说后,金盆洗手,成为四十多家连锁店的老板。一位年轻人因一首情诗离开学校后,福楼拜给予他鼓励、赏识。终于,这个年轻人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位年轻人,便是莫泊桑。是赏识唤回了迷途的羔羊,是赏识使其得到认可和肯定,是赏识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勇气,最终获得新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④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会赏识自己,要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豪放,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私旷达,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不屈。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赏识可以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阶梯。因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⑤学会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廉颇因为不赏识蔺相如的治国才能,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而蔺相如赏识廉颇的滔滔武略,不计前嫌。两人终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赏识,才有“负荆请罪”的美谈流传至今。孔夫子赏识他人,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断言。学会赏识,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既是如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⑥真正的智者,他们会在赏识的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竞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萎靡升华成振奋,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捶打成练达。

              ⑦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有删改)

            • 5.

                                                                                    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     

              ⑴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 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⑶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1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一脸得意。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 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⑷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原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⑸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 步。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曾学文

              ①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要“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的要求,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中国戏曲传承千年之后,第一次由政府部门正式提出在学校推广戏曲的通识教育。                                   

              ②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校普及中国戏曲教育?因为我们的孩子已经很少了解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时甚至对它们视而不见。假如你问你身边的孩子什么是中国戏曲,看过家乡的戏曲演出吗?许多孩子一定一脸茫然。城市的孩子很多已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何谈看家乡戏!

                ③也许有人不屑,不就是听听戏,至于吗?孩子们读书都来不及,哪有闲工夫去听戏?这是社会普遍的心理,有人甚至宁愿逼着孩子去学钢琴,也不愿意让孩子去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原因之一是,许多人瞧不起戏曲,觉得它没有钢琴高雅。这也说明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艺术宣传得不够。身为中国人,许多人并不了解中国戏曲的文化价值和魅力,不了解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得最为集中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包含了活泼生动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民歌民谣,集中了中国文化各要素,如诗歌、音乐、舞蹈、武术、服饰、化妆、美术等,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昆曲《牡丹亭》里有一句台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如果我们不领着孩子走进中国戏曲这座大观园,怎么能够让孩子看到中国文化还有这等姹紫嫣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④艺术兴趣是需要引导和培育的。我曾经带着戏曲进校园,原以为小孩子会坐不住,但情况恰恰相反。我们特地编排了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天性的戏曲片段,表演之前,让演员给孩子讲解如马鞭代表什么,船的摇动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一张桌子可以代表什么,戏曲的服装美在哪里……孩子们不但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随着演员的表演手舞足蹈,他们看懂了,看明白了,他们跟着我们走进了戏曲美妙的世界。

              ⑤可见,不是孩子不喜欢,而是我们没有用心以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去引领,没有让这些文化走进孩子好奇的世界。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有唱歌、跳舞、画画,唯独缺少了中国文化艺术中最集大成的传统戏曲的欣赏。做家长、当老师的首先就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缺乏感情,何来孩子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今天,我们大力倡导传统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开展戏曲的通识教育,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⑥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戏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特别高兴现在出台政策,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开展戏曲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习得一门才艺,而在于让他们熟悉民族文化,感知中国戏曲的魅力,记住自己的文化根脉。

                ⑦戏曲进学校不是小事,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让乡愁有了确实的记忆。


            • 7.

              奋斗的另一面

                 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的,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一一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奋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

            • 8.

              留只耳朵听批评

              ①我们常常送人礼物——赞美,说者动动嘴,听者的脸上就东风送暖,开成花园。而过多的赞美反而会蒙蔽人,使人看不清真实情况,留只耳朵听批评,才能保持清醒。

              ②孟子云:“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意思是:别人告诉他有过失他就觉得高兴。当然批评不如赞美悦耳,但它是台阶,能送人登上更高的山峰。西晋时有个人叫戴渊,神采不凡,年轻时,曾带一帮人干抢劫的勾当。有一次,他抢劫了文学家陆机。陆机大声批评他:“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戴渊听了,呆了,哭了,然后丢掉佩剑,跪拜陆机。后来,他建功立业,官至征西将军,从此人生走上正道。

              ③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别人的赞美,常常是出于礼貌,或者是阿谀奉承。两只耳朵全被赞美塞住,其实就是聋子。清醒的人,总要留一只耳朵听批评。古今有建树者,莫不如此。齐威王初即位,天天被宫女、近侍、大臣的美言麻醉着,以致边境告急。幸好,他后来听从邹忌的劝告,下了一道奖励进谏的命令:当面批评的,得上赏;上书劝谏的,得中赏;背后议论的,得下赏。齐威王清洗了灌满恭维的耳朵,用人唯才,奖善惩恶,齐国很快强盛了起来,不动一兵一卒,解除了边境危机。如果齐威王不接受批评,他能在历史留名吗?

              ④反之,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批评之声,最终会头脑糊涂,铸成大错。商代暴君纣王,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管国事。王叔比干进宫劝谏,谁想纣王不但不听劝告,而且还残忍的把比干的心给挖出来。纣王这种灭绝人性的举动,使天下人寒心,最终导致了"武王伐纣",商朝灭亡的结局。试想一下,如果纣王不被奸臣的赞美蒙蔽,接受比干的批评,振作起来,重掌国事,又怎么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⑤闻过则喜是贤人,从善如流方君子。留一只耳朵听批评,才不会有虚荣之心,才会时刻保持清醒。古人常说“洗耳恭听”,让我们也每天认真对着前人的镜子,洗洗塞着赞美的耳朵,给批评留个通道吧。

            • 9.

              寒门多出贤

                 ①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的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更引起人们关注。窃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寒门多出贤。

                 ②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2500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有72人。这72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72贤之首,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即便是孔子,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

                 ③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寒”的不爽,也更向往“暖”的开心。古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意伸出温暖之手,拉身处“寒门”的人脱“寒”。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遥想当年,孔子正因为“贱”而从事各种“鄙事”,所以使得孔子在日后思考社会问题时,更能体会到劳动民众从事“鄙事”的艰辛与重要,更能考虑到劳动民众身处“贱”位的状况与情感,从而自心底发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千年至论。

                 ④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而且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离“贤”更近一步。

                 ⑤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⑥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作者:张保振)

            • 10.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