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节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⑴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⑵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它图形不同。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答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惟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正确。
              ⑶“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⑷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⑸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⑹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⑺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⑻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⑼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⑽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⑾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⑿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⒀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qiè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①面对巍巍的高山,有人拜倒在它的脚下,面对坎坷的道路,有人     ;面对无数次的失败,有人     。这完全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的缘故。

              ②有位名人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美国的海伦凯勒小时侯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又聋、又哑、又盲,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说话,学完了大学的课程,并掌握了五国文字,成了著名的作家。我国的张海迪,跟海伦凯勒有相类似的经历,她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对人生仍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全部课程,又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到现在为止,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还有我国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她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受伤,几乎全身瘫痪。但十六岁的桑兰以顽强的毅力接受治疗,并以无比的自信心向全世界宣布:“我从来没有丧失过勇气,我早晚有一天要站起来,我会创造奇迹。

              ③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自信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如此,自信还是我们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重要保证。

              ④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一生下来都不会说话和走路?每个人都要从积累与磨炼中逐渐成长,请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课堂上,要勇敢地站起来发表你的看法,即使你说得结结巴巴,  你的看法未必完全正确,  你能勇敢地站起来,你就是自信的人;运动场上,请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退缩,没有经过失败洗礼的人,永远不会登上冠军的领奖台;同学们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自信地说一句:“我能行!”

              ⑤当今世界需要勇于开拓、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的人,更需要充满自信的人。当堂测检测:

            • 4.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①古人云:“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但它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年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②那么,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③“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刻苦奋斗和拥有的社会信任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丰富的面向,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网名为“搬家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生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⑤当今社会,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寒门贵子的诞生,在于自己的打拼。一篇名为《寒门贵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关于一个“奋斗”的故事。

                ⑥由此看来,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

                 (选自2017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
              A.湖北青年石神伟的成功,主要是借助了网络力量。
              B.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字“传统意义”指的是“有一技之长,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
              C.文章所说的“寒门”,指的是生活贫穷、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
              D.寒门贵子普遍应具有“勤奋、坚韧、低调、朴素、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创造社会价值、传递着正能量”等品质。
            • 5.

              如何做个拒绝钝感人

                 ①有些才能是祝福,有些,则是诅咒。这世上,有人是超级视觉者,拥有过目不忘的“照相式记忆”。有人是超级味觉者,能尝出浅浅一丝酸甜苦辣咸。有人是超级听觉者,凭着绝对音感,听音而知名。拥有这些才华的人是有福的,世界深藏的微妙之美,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体会。

                 ②然而,有一种“才能”却令拥有者苦不堪言,甚至令他们宁愿放弃广阔世界和无尽可能,蜷缩在自觉安全的一隅,拒绝求助,不愿尝试。

                 ③那就是对社交中的“拒绝”极其敏锐的“拒绝敏感人”。

                 ④拒绝敏感人有三个特征:一、悲观。对人际交往几乎不抱期待。觉得“我肯定会被拒绝”因此不愿提出请求。倘若遭遇冷遇,便会归结于“没人喜欢我”。二、敏感。有眼色。过度有眼色。分辨真笑假笑的正确率可达80%以上。能注意到非常细微的身体语言线索。有时会过度脑补,看到其实不存在的线索。三、反应过度。有时玻璃心,有时火药桶。容易把人往坏处想。容易觉得被羞辱。容易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⑤未曾在深夜看遍手机通讯录、不知该打给谁者,不足以语人生。

                 ⑥对拒绝敏感,其实是正常现象。人是社会动物。他人的认可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的“自我感觉”就像个会不断漏气的气球,唯有来自他人的肯定能为之充气。正因如此,每个人天生都有个内置的“人际雷达”,天天侦测着周遭人对自己反应如何。

                 ⑦拒绝敏感人的问题在于,他的“自我气球”充气特别慢,漏气特别快。遭遇同样的拒绝,对普通人只是“需要注意”,在他这里就是“天已塌方”。普通人的雷达里,获得赞扬+10分;点头微笑无回应-l分;邀朋友聚会被拒-5分……而拒绝敏感人的雷达里,获得赞许+1分;点头微笑无回应-l0分:邀朋友聚会被拒-l00分……天呐,我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⑧为什么会这样?病因有三。一是天生如此。大脑调节情绪的左前额叶皮质和右背侧额上回活动水平低。大脑传达满意舒适之情的5-羟色胺水平低。何以解忧?唯有百忧解。二是小时候受挫太多。爷爷不疼姥姥不爱,亲爹亲妈相杀相爱。想交朋友被霸凌,写封情书被公开,这种倒霉孩子,特别容易拒绝敏感。三

              是小时候被保护得太好。全是表扬.没有烦恼。有些爹妈对孩子,那是笑也说好,哭也说赞,跌一跤都说跌得漂亮。当表扬太过空泛,没有具体指向,孩子的内置预警雷达反而会开动——这一切是不是虚假回馈?是不是我太过乐观?人们是不是在假装喜欢我,当我信了,他们就会大笑着说我上当?结果,也会发展出拒绝敏感性格。

                 ⑨知道“原来我是拒绝敏感者”,并不能帮你下次遇到拒绝时不沮丧。但你可以提醒自己,你所感受到的拒绝,也许并非真实存在,也许虽然存在,但并不像你雷达尖叫的那般情势严峻。再说了,拒绝乃人生常事。你又不是人民币,凭什么人见人爱呢?就算是人民币,不还有做空者吗?就算是人民币,要加入SDR

              国际储备货币,不还一波三折吗?

              (1) 下列对“拒绝敏感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拒绝敏感人”,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如何做个拒绝钝感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拒绝敏感人往往会很痛苦,远离他人,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
              B.拒绝敏感人从不与他人交往,觉得他人肯定不会喜欢自己。
              C.拒绝敏感人对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会产生过度的想法。
              D.拒绝敏感人对自己不够自信,心灵脆弱.情绪易失控。
            • 6.

              读《敬业与乐业》片段,完成问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 7.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地底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