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找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riB?”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 “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

              (3) 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答:

              (4)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2.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2)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 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浩瀚的南大西洋上,阳光普照,暑气蒸腾。“远望”三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静静地等候着“神舟”二号飞船的出现。

                  ②这是“神舟”二号飞船绕地球的第107圈飞行。当飞船飞临南大西洋预定海域上空时,“远望”三号将向飞船发送返回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指令。

                  ③在这次飞船飞行试验中,“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分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布阵,执行海上测控任务。连续多日测量跟踪,测控人员尽管非常疲乏,但始终斗志昂扬。

                  ④18时33分, 按预定计划,飞船将飞临“远望”三号上空。

                  ⑤“发现目标!”随着操作人员的清晰报告,船载雷达天线稳稳地跟上了刚从海平面出现的“神舟”二号飞船。

                  ⑥与此同时,船载其他各测量通信设备也 按预定方案,准确及时地捕获跟踪目标,获取飞船各种有效数据。

                  ⑦一道道数据链和遥控指令,连续不断地从“远望”三号发送到“神舟”二号飞船上。

                  ⑧“一次调姿!”飞船飞行姿态开始调整。

                  ⑨“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微光电视上原来显示飞船的那个亮点,瞬时变成了两个。“分离成功!”人们惊喜地欢叫起来。

                  ⑩“二次调姿”“制动开始”“制动结束”,伴随着各项指令的继续下达,只见显示屏上的一个亮点,正在向下方运动,这就是分离后的飞船返回舱,它已从飞行姿态转为返回姿态。
              (1) 第①段中第一句属__________描写,第二句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段中画线的语句有力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在第③段写测控人员的“疲乏”和昂扬的斗志,目的是什么?
            • 4.
              阅读《录音新闻》选段,完成1—6题。

                  刘: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麻:刚才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口令,通过强大的电波送到了测量船上。在船体中部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开始工作,它是全船所有测量设备的控制中心,带动着各种电子、光学测量设备,严密搜索着目标。

                  (实况:“遥测发现目标!雷达发现目标!经纬仪发现目标!各号注意跟踪……”混播)

                  麻:这一个个兴奋的报告,打破了机房内的沉寂。在淡黄色的雷达荧光屏上,一个跳动的亮点很快就被操纵手套进十字线的中心。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实况:出指挥室音响)

                  麻:在船甲板高处的激光电影经纬仪二操纵手根据计算机提供的数据,从光学瞄准镜里搜索着目标,发现一个火球像流星般地穿过一片白云。

                  (实况:突出调度:“弹头入水!通报落点。”实况:出直升机音响)

                  刘: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实况:(汽笛声、国歌声)

                  刘: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我们看到不少同志激动得流出了热泪,互相握手,互相拥抱着。

                  (混播)

                  人们含着激动的泪水欢呼起来,欢呼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一声春雷!

                  试验结束以后,我们请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王惠悫谈一谈。他兴奋地说(录音):“这次试验的运载火箭,是潜艇从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发射很成功,飞行也很正常,在预定的海域溅落;各测控站跟踪良好,获得了全部的参数,达到了预定的目的。这是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结果,也是参加这次试验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的结果。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继续努力,为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体会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刚才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口令,通过 强大的电波送到了测量船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是全船所有测量设备的控制中心,带动着各种电子、光学测量设备, 严密搜索着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淡黄色的雷达荧光屏上,一个跳动的亮点 很快就被操纵手套进十字线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 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文中画线的段落,思考:为什么要播放汽笛声、国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惠悫所说的话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找出选段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录音新闻是利用____________进行报道的广播形式。它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组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6) 请用原文中的话说明选段表现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  (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4000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1)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句中的“百年”是确数还是概数?
              (2) 第三段“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的作用是什么?
              (3) 第四段中引用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休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鸟,放到我的笼子里,歌声美妙绝伦。

                  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飞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伟大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在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的。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第二天早上,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专家阿瑟·威力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的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他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事。
              (1) “我”为什么要捕捉画眉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画眉鸟来到我家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眉鸟为什么要毒死自己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本文的叙述中你可以认识到画眉鸟的哪些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你在谁的伞下》,完成1—7题。

                  ①某个雷雨之夜我赶路回家,没带雨具,前面几步远的距离,一位姑娘持伞而行,那伞宛若一朵无雨的云。

                  ②雷雨交加,街上行人稀少,那姑娘不时地回头望我,目光带着疑惑甚至惊恐,很显然,我的存在使她有后顾之忧。这虽让人心寒,但也不能怪她,因此情此景颇像一些虽不高明却足以令人紧张的小说情节了:深夜,一条汉子尾随一个年轻的女郎,在雨中。

                  ③君子坦荡荡,为了她的安宁,我加速走到她前面去。我只担心在经过她身边时,她别吓得尖叫起来。电闪雷鸣之际再加上女人的尖叫声,会搞得这城市神经错乱的。

                  ④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样便显得更纯洁些。我哼着小调,步伐坚定从容,并竭力装出好人的样子——大概世界上再没有比好人假装好人更加狼狈的事了。

                  ⑤雨至滂沱,我已浑身湿透,忽然发现她竟跟了上来,走在我身边,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有意无意地向我靠拢,慢慢地又将伞举到了我的头顶。雨被截住了,拍着伞。

                  ⑥我给了她安全感,她给我信任和帮助。转眼之间,我们成为一柄伞下的同路人。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人与人的心灵原是可以相通的,凭借着雨夜,伞是小小的道具。

                  ⑦起初我挺拘谨,东张西望,有做坏事的心情,见四周一片茫茫,也就释然了。我接过伞来举着,路过自己的住所也未停下,像个真正的保镖一样,把她护送到家门口。她要我带走伞,我谢绝了,尔后我们像朋友似的道别。

                  ⑧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然而时隔数日,我在街头再次遇见那姑娘,互相一愣,犹豫了一瞬,又像陌生人一般擦肩而过,连招呼也未打。这是白天,没有雨,街上人涌如潮。

                  ⑨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无疑令人失望。我为此假设过多种结果,反过来看看,唯有它真实得不可动摇。因为它绝对符合现代城市的性格。

                  ⑩在日趋冷漠的城市里,人们习惯了隔膜与生疏,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挨得很近也无法连成陆地,孤独感使人对沟通和交流产生抗体,再没有什么比陌生更让人熟悉。想一想,人真可算作一种自相矛盾的生物。人类创造出现代文明来掩埋自身的情感,同时,又渴望着人性能够破土抽芽。城市实在是司芬克斯一般的怪物,人建造了它,住在里面,它却把人变成难以解开的谜。

                  ⑩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7段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雨夜,我走在年轻女郎的后面,让她感到了____________,后来,“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时,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她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文中标示出“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所指代的内容。
              (4) 作者认为这个“结果”“破坏”了什么?请你没想一个不是“破坏性”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说说第⑨段中“现代城市的性格”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城市的性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⑧段中作者说“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想想看,故事真的到此为止,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有不同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作者以此问结尾,流露出对城市人们之间多些沟通与交流,多些友好互助的期盼.
              B. 文章以记叙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达作者对现代城市性格的思索,对日趋冷漠的现代城市的不满. 
              C.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主旨虽然是在议论部分点明的,但前面的叙事中已多处留有伏笔.如“这虽让人心寒”“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等. 
              D. 文章叙事具体生动,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完成1—3题。

              就美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江泽民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今天就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发表谈话时说,美国应停止在中国沿海空域的侦察飞行,这样才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才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

                  江泽民是今天上午在北京会见卡塔尔国首相阿卜杜拉·本·哈利法·阿勒萨尼时发表这番谈话的。

                  他指出,最近在中国海南岛沿海上空领域发生的中美军用飞机碰撞事件,责任完全在美方,我们有充分的证据,是美国的飞机违反飞行规则,做出危险动作,撞毁我飞机,致使我飞行员下落不明。

                  江泽民强调,人是最可宝贵的。“我对这名飞行员的人身安全十分关心,已多次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进行搜救。”他说,“我们无法理解,美国为什么要在离中国这么近的地方经常进行侦察飞行,这次又在碰撞我飞机后,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侵犯我领空,降落在我机场。美国应停止在中国沿海空域的此类飞行,这样才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才有利于中关关系的发展。”
              (1) 指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江泽民主席发表谈话的背景是什么?请扼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江泽民主席发表谈话,主要谈了三层意思,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1)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语段,完成1—8题。

                  ①快要走了,大家都说:“画家,给长城站留一幅画,作个纪念吧!”

                  ②她爽快地答应了,开始构思。 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三天过去了,她连一张草图都没勾勒出来。她曾创作过上百幅作品,但是眼前却找不到恰当的构图、适合的语言来表现南极。

                  ③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望着天花板,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

                  ④从宿舍里走出来,她重新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竭力寻找和理解凝聚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民族胆略和气概,那种南极精神!

                  ⑤她踏着茫茫雪原,来到西海岸旁。夕阳快要落下,淡淡的余辉缓缓地落在千年冰川、莽莽古海上。她思索着,南极,什么是你的真谛?

                  ⑥哦,她又想起为了事业、为了祖国而不畏艰难险阻,连什么都可以抛弃的老知识分子的父亲。

                  ⑦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赠给南极的第一幅壁画吗?

                  ⑧简洁明快而又协调的色彩,原始粗犷而又夸张抽象的线条,借助于高度概括的装饰手法,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在壁画的上方和左、右角,画着三个太阳,一个中黄色、一个淡绿色、一个橘红色。

                  ⑨考察队员们站在这幅没有名字但似乎应该取名为“三个太阳”的壁画前议论着:

                  ⑩“嗬,三个太阳!一个代表早晨,一个代表中午,一个代表下午,是不是,画家?”

                  11“画家,你的心地太善良了,你一定觉得我们在南极太冷了,所以多画了两个太阳。”

                  12“什么呀?画家这幅画是专门为我画的,三个太阳,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爱人,还有一个是我儿子,哈哈……”

                  13“嗨,人家画家的画,已经过艺术概括,太阳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

                  14她站在一旁,不说话,光是笑,艺术不是都能解释的,对吗?
              (1) 选文14段,可分为两层。请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___
              (2) 仔细研读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熟悉”和“陌生”放在一起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找”和“理解”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⑧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对此画作了介绍。(用文中词语回答)
              (4) 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位女画家的性格特点是执着.勇敢.坚强.
              B. 女画家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而下决心参加南极考察队.
              C. “南极精神”就是具有民族胆略和气概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只是中国人有.
              D. 女画家这次南极“体验生活”的最大收获就是理解了南极精神的“真谛”:每一个优秀民族的子孙,都要为自己的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出一把力.
              (5) 为下列各句的加点词语找一个近义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她斜靠在床上,紧 着眉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重新 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_______________

              (3)她将脸紧紧贴在舷窗上,再一次 俯瞰南极大地_______________

              (4)她在心底 动情地呼唤着:南极!南极!南极!_______________
              (6) 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然而三天过去了”?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句话中的“终于”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8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 ①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交给他一角钱。他握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② 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③我有点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 你小时候曾有过“男子汉”这样的独立要求吗?你对他的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段记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中你觉得哪一处描写最能体现“男子汉”的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画线句①运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画线句②体现出“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
              (6) 画线句③中的“后悔”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后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文中与“我有点后悔起来”相照应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你说说对“男子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