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文字,填空。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作者是 , 《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共篇,最初在《》杂志上发表。
            • 2. 卖石头的少年    来这里之前,就有朋友警告过我们,加德满都的乞丐和小贩都很会缠人,比起印度的虽然逊色,但对我们这些从台湾去的观光客来说,已经很够我们吃不消的了。
                  他们一点也没说错,阵势果然惊人。不管到哪一个风景区,乞丐和小贩都是一涌而上,要从他们之中脱身实在不容易。眼前美景根本没有办法看,开始的时候还可以边战边走,到最后受不了的时候真的只有拔足狂奔的份儿了。
                  那个少年就是在那种时刻里出现的,所以,一开始,我根本不要理他。那天我们一早就上山,要观看一种在别的宗教中已渐渐消失的祭典。
                  从停车的地方到祭祀的庙宇有一长段路,一下车,小贩就围上来了。这已经是到加德满都的第二天了,同样的经验已发生过很多次,所以,同行的导游和朋友都互相告诫:
              “千万别停下来买东西,赶快走。”
                  在我埋头疾走的时候,那个少年一直跟在我身旁,手里拿着两块红色的小圆石头要卖给我,一路上,从四十卢比已经降到二十卢比一个了。他个子不高,瘦瘦长长的,一脸羞怯的笑容,声音也比旁人来得尖细,还带着点童音。也许就是那童音触动了我,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抬头向他笑了一下,摇摇头说我现在不能买:
              “也许等一下回来再跟你买吧。”
                  我是想这样把他打发走的,可是,他有点失望地对我说:
              “不行啊,等一下我就要去上学了。”
                  是真的吗?眼前的这个孩子竟然是个半工半读的可爱少年吗?
                  他大概看出我的惊讶与猜疑了,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个小夹子,把里面的学生证拿给我看。他告诉我他上几年级,现在我已经忘了,但是我还记得他迫不及待想让我相信他的那种感觉。
                  “你今年几岁?”
                  “十四岁。”
                  浅色的眸子,深棕色而瘦削的双颊,脸上有一种很天真顽皮却又很知礼的表情,我开始喜欢起他来了。我想,他的老师一定也喜欢他的。
                  当然,他手上的石头是以二十卢比的价钱卖给我了,我又帮他向同行的朋友们推销了一些,然后,很高兴地和他摇手说了再见。
                  在路上,我看他还在人前人后地推销他的红石头,大概想在上学之前多赚一点吧。在一个下坡的斜梯之前,我还帮他照了几张相,他在我的速写本上很整齐地留下他的英文地址,希望我把相片冲洗好了以后寄给他,我也很慎重地答应他了。
                  这时,有些买了他石头的朋友跑来向我抱怨了:
              “你叫我买他的,可真是上当了。别人才卖五个卢比一个哩。”
                  我心里只是觉得很好笑。本来就是嘛,在台湾本乡本土上,我也从来没还讨过价,从来没买到过真正的便宜东西,到了这么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来做观光客,当然是应该上当的。抱歉的是把朋友们给连累了,而连累的原因是由于我对这个半工半读的少年的一种偏爱罢。
                  可是,等到参观完祭典回来,在原来的路上又遇到他时,我的感觉就不对了。已经快十点钟了,他还没去上学,还能面对着我笑,我想,我那时候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怎么?你还没去上学?”
                  (A)他大概也感觉到了,脸红了起来,讪讪地说:“我马上就去了。”。”
                  我也没理他,自顾自地往前走,心里很悲伤,这样小的孩子就为了生活开始讨好,开始欺骗,实在也由不得他。我本来不应该对他生气的,可是,我也找不到其他的对象来生气,穷困的生活、文明的侵入、物质的诱惑,没办法把它们抓过来痛骂一阵,我因此也只好用冷酷的面孔来对待眼前的少年了。
              走了几步以后,他忽然从后面跑过来,追着告诉我:
              “我现在就去上学了,再见。”
                  我敷衍地回了他一声再见,看着他慢慢地向山路上后退,心里想:何苦呢?要等着我们这一车观光客走了以后再出来做生意,恐拍要耽搁不少时间,损失不少金钱吧?
                  上了车,心里还在想这件事。刚好有个朋友坐了过来,劈头第一句话就是:
              “上当了!二十个卢比买块破石头。”
              “是啊!上当了啊。”我嘴里漫应着她,心里却还想着那个红着脸在后退的少年,此刻正躲在哪里呢?该不是正在哪一处草丛里目送着我们的游览车慢慢地开走吧。
                  车子在山路上慢慢地开着,路旁草木葱茏,好一片仙境般的土地。也有些学生拿着书在前面走着去上学,车子过来的时候,他们嬉笑着闪开。原来也有这样幸福的年轻人,不为生活所愁困、所羞辱的年轻人。
              “哎呀!席慕蓉,快看!那不就是你的小朋友吗?”
                  全车的人都跳了起来,回过头去,从后车窗的大玻璃看出去,在四五个手上都拿着书的、高高大大的男孩子中间,那一个显得特别瘦小的少年,兴奋地向我们挥着手的少年不就是他吗?他手上拿着几本书,跟在我们车后奔跑着,一面咧开嘴笑着,一面拚命向我挥手,脸仍然是红红的。
                  (B)我的脸一定也红了,手忙脚乱地,又想打开旁边的窗户,又想继续朝车后的他挥手,嘴里还一直嚷着:“唉呀!是他啊!是他啊!”
                  感谢那宽厚的命运,给我们安排了这样的一次相会,让我们两个人都没有抱憾,让他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让我能心满意足地离开,上天待我们真厚!
                  他们的学校就在路旁,车上的朋友在车子经过时都看到了,唯独我没有看到,因为,我仍然恋恋不舍地望着那向我挥手、越来越小越模糊的身影,心里小声地向我的少年朋友说再见。
              那时候,我心里的快乐是说也说不完的了。
              (作者:席慕蓉,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情节发展作者心情的变化
              少年一开始出现根本不愿理他
              看到他羞怯的笑容,听到他的童音    
                  开始喜欢他
              朋友抱怨上当了好笑
              参观完祭典又遇到他    
                  快乐
              (2)分析开头第一、二自然段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A)处画线句。
              他大概也感觉到了,脸红了起来,讪讪地说:“我马上就去了。”
              ②结合语境,赏析文中(B)处加点词语。
                  我的脸一定也红了,手忙脚乱地,又想打开旁边的窗户,又想继续朝车后的他挥手,嘴里还一直嚷着:“唉呀!是他啊!是他啊!”
              (4)作者结尾写道“那时候,我心里的快乐是说也说不完的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3. 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下列各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1)文章开篇写到“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        的人.
              (2)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4)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联系实际来谈谈.    
            • 4.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