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
              ②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 2.

              我的四季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没有权利逃避,上苍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也给予我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每天,我怀着希望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来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花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花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可那是怎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自己检点!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苦又酸的快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在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我有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感动过、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不,我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里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安心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作者:张洁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 文章把生命比作四季,并以之为序写出了“我”奋斗的一生。请模仿下面对春天的概括,再各用一句话对另外三季加以简要概括(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


              (2)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本文作者对材料中的人物会持什么态度,请说明理由。

              中华第一蛙——石蛙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但人工养殖石蛙无一成功的先例。有位捉石蛙的山民偏偏不信这个“邪”,他经过多年的尝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花费了他十几年的积蓄,还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债务,终于养活了几十只石蛙。许多人都认为他活得太累、太不值得了,简直是个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透过文中的比喻,说说现实中的“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在文中说“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走进纽约(节选)

              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这些建筑又统统显得微不足道了。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你以为你来到九天之外了,其实,你还没离开纽约,只是容光焕发力大无穷的纽约站起来了,纽约这个超级巨人站得好高,而你,是站在纽约的肩上,你的脚掌分明还能感到纽约的体温。俯首望去,周围那些一下变得谦卑起来的摩天大楼都是上肥下瘦,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向两边歪斜。俯首望去,只见那无数的大楼小楼,无数的长街短街,无数的繁华闹市,与沼泽、海湾以及哈得逊河互相穿插浸淫着,并且杂着无数的车和些许的船,它们都像被一只神奇的大手推得很深很远,如化作小人国的物事。而环顾四周,目力所及,茫茫苍苍以至于无,而一切皆与我等距,纽约的疆界如被圆规画成,活脱脱是一个大圆。于是,纽约这个最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很有些象征意味,很像一颗画在纸上的地球了。

              (1) 作者把帝国大厦世贸中心的两座大厦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其他的高楼大厦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俯首望去,周围那些一下变得谦卑起来的摩天大楼都是上肥下瘦,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向两边歪斜。”这里的摩天大楼为什么谦卑起来呢?为什么这些摩天大楼会“上肥下瘦,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向两边歪斜”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作者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所见,你能想到杜甫的哪首诗中的哪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世贸中心坍塌,为此,你想对下列人说些什么?

              美国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难者家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恐怖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