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③她性格         ,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          。⑤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⑦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⑧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和睦   和气   接济  管束       B. 和气 和睦 接济 管教C. 和蔼   和睦   周济  管束       D. 和蔼 和气 周济 管理
              (2)这段文字正确的层次划分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对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家人及母亲的勤劳、俭朴和仁慈。B. 写母亲勤劳、俭朴的品德。
              ​C. 写母亲勤劳、俭朴和仁慈的品德及其对我的熏陶。D. 写我对母亲教育培养之恩的感激之情。
            • 2.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完成6-7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      ①     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       ②       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      ③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 为文中的空缺处选择一组最符合文意的词语是(         )
              (2) 下面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志趣      ②图的       ③结果
              B.①志趣       ②贪的       ③硕果
              C.①乐趣       ②图的       ③成果
              D.①乐趣       ②贪的       ③后果
            • 3.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 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 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答:应该放在                               。


              (3) 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 ​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四季的雨各具特点,请简要概括,完成下面的表格。


              季节

              雨的特点

              春季

              夏季

              热烈、粗犷

              秋季

              冬季

              (2)第自然段,作者是如何表现春雨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第自然段,简要概述夏雨“热烈而粗犷”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第①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 5.

              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


            • 6.

              快速默读课文,分别给六个部分概括大意,要求语言简洁。



            • 7.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 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其中着笔最多的是                      描写,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                                                                                                                         



              (2) 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3) 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5)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6) 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 8.

              体会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9.

              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 10.

                                                                                             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3) 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                           


              (4) 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