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有命意鲜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较含蓄,把真意隐藏起来,而以隐喻或象征的方式加以暗示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就属于前者,全诗只表达出对土地的热爱。
              B.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有外貌和心理描写,也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疯狂奔狂舞是动作描写,而对胡屠户与众人则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
              C.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D.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 2.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东汉刘向所编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陈涉世家》选自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C.《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毒害。
              D.高尔基的《海燕》以及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这两篇散文诗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将深刻的象征义寓于丰富的形象中。
            • 3.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C.《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妇人掩埋苏联红军烈士并为其点燃自己的结婚喜烛,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D.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 4.

              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用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关雎》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天净沙•秋思》是明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五猖会》《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等都选自这部作品。
            • 5.

              下列关于文体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也叫新闻,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须具备,背景和结语可有可无。消息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等。
              B.《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这部小说赞扬了鲁滨逊勇于开拓、不畏艰险、敢于跟困难做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
              C.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国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经典人物形象之一。他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是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D.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重要的人物,他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头,“专杀贪官污吏”。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春秋时期孟子所著的一部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D.小说的三要素包括有环境、人物、情节。其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 7.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C.《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黑旋风”,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D.《鲁滨逊漂流记》写了鲁滨逊三次离家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在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
            • 8.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 9.

              ①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A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B)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③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做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

              ④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地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⑤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
              B.《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