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小题。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篷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rěn无比的生的意志。在这样一个巨人面前,还有谁会不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横线字注音。 

              (          )             坚rěn(       )无比

              (2)文段中写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含蓄”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凝重”一词中的“凝”意思是_________。  

              (4)将文段中划线句改成一般肯定句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    )世事  (    )松  呜(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

                  A.严格  B.严厉  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中国不亡,有我

              ①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②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③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④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⑤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⑥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零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⑦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⑧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⑨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1)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2分)

              ①                                        →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 ②                                           → 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2分)

              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
                                                                                                                                                                       
                                                                                                                                                                      

              (3)赏析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4)“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分)
                                                                                                                                                                         
                                                                                                                                                                         

              (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3分)
                                                                                                                                                                            
                                                                                                                                                                             


                 (二)                                                                          雨夜的灯光

              ⑴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⑵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⑶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⑷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⑸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⑹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⑺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⑻“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⑼“我送送你们吧!”

              ⑽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⑾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⑿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⒀“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⒁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⒂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⒃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3分)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⑵段画线的句子。(2分)
                                                                                                                                                                                
                                                                                                                                                                                

              (3)选文第⑿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分)
                                                                                                                                                                                
                                                                                                                                                                                 

              (4)说说文章为什么以 “雨夜的灯光”为标题。(3分)
                                                                                                                                                                                   
                                                                                                                                                                                   


               (三)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3分)

              ⑴沿阻绝 ___     _____          ⑵属引凄异 _     _______        ⑶飞其间____     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三峡》先写山,写山,突出__       __、__       __的特点;后写水,写水,突出了夏季水的____           _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季节风光绮丽的三峡。(3分)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

              ⑴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                                  ___,___                             _____。

              ⑵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____                         ____,_____                                   ___。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感受其间流露出来的或粗犷豪放或纤巧秀弱,或深远空灵或雄伟磅礴的风韵。当与我心有不可遏制的“戚戚焉”时,人达到心kuànɡ神怡、养心浴德的境地恐怕就不再是难事了。 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婉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他面你而坐,娓娓而谈;睛动睫转之间,便可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好处了。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流 (      )             磅 (       )               心kuànɡ神怡(    )
              (2)划线句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不可遏制”中“遏制”的意思是________;“娓娓而谈”中“娓娓”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
            • 5.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hū(   ),在荒漠的zhě(  )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zhě(     )皱              谷(     )              疏hū(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应改为             

              (3)文中“寂寥”一词的意思是:                                                        

              (4)联系上下文,将划线句子由陈述句改为其他语气的句子。

            • 6.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我思想》(戴望舒)

              【材料2】

              贾政因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姐儿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

              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第一个是元妃的,写着道: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贾政道:“这是  A  吗?”宝玉答道:“是。”贾政又往下看,是探春的,道: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贾政道:“好像  B  。”探春道:“是。”……

              ——节选《红楼梦》(曹雪芹)

              【材料3】

              ①窗外一轮明月,清凉澄澈,我卷帘,只需借着月光,就可以读书。桌案上,摆放着《宋词》、《红楼梦》,还要一册《南华经》。清风探过窗牖,撩开书页,我可以若有若无地看到几行字。

              ②月光下,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在野外偶遇风雨,所填的一首词。词牌也特别,为《定风波》。清风总是知人心意,他知这几日,我读苏子的词,喜欢他词中开阔豁达的意境,喜欢他悠然淡泊的情怀。只有他,才可以在风雨的逆境中,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只有他,才可以在坎坷的仕途中,依旧满腔豪情、笑傲江湖。

              ③他不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心中辽阔的地方,可以屏除一切念想。枕石而眠,在梦里化为蝶,以思想做竿,在山间垂钓白云。庄子觉得万物不断地更迭,只有时间是永恒的。他的淡泊超脱物外,和苏子出尘入尘的淡泊,在境界上有所不同。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庄子是游离世外,名利从来不能沾他的身。苏子还感慨过,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而战国楚霸王,登门请庄子任相,庄子依旧垂钓濮水,持竿不顾,他只要自由,不受任何俗事的拘束。

              ——节选《静守宋词的清韵》(白落梅)

              (1) 【材料1】中“我”被诗化为一个怎样的意象?哪两句诗最能体现其跨越万年的逐梦情怀?
              (2) 请细细品味【材料2】中的两则春灯雅谜,在A、B两处分别填入谜底。

              A            B          


              (3) 【材料3】中为何说“清风总是知人心意”?
              (4) 【材料1】中划线诗句恰能体现庄子的什么观点?请用【材料3】中第③段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5) 积累链接:“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就像《惠子相梁》中庄子将自己比作        ,“非                    ,非                 非               
            • 7.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必能 裨补阙漏   裨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行 均         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晓畅军事       晓畅:
              (4)老夫 发少年狂   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挽雕弓如满月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诸葛亮提出的“汉室之隆”的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哪句话抒发了苏轼渴望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出师表》中提到“死节之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提到“遣冯唐”,分别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出山门①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②险绝。于林③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④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矣。

              注释:①山门:寺院大门②深昧:幽深昏暗③林:交错丛生的草木④瀵涌:喷涌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意思

              烛(    ) 薄(   )     穷(   )

              (翻译下列句子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3)选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致?从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古诗文积累

                           ,志在千里(《龟虽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③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

              ⑤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

              ⑥《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黑夜是凝滞的岁月,                     但也不畏惧这空kuàng的拒绝。

                岁月是流动的黑夜。                     只要心灵饮着热血,

              你停在门口,                           未来就没有diāo残的季节!

                回过头,                               秋风摇荡繁星,

                递给我短短的一瞥。                     哦,

                这就是离别吗?                         那是永恒在天空书写;

                难道一切都将被忘却?                   是的,

                像炫丽的秋天过去,                     一瞥就足够了,

                到处要蒙上冷漠的白雪。                 我已该深深把你感谢。

                我珍爱果实,                          

                (选自顾城《秋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一(    )             空 kuàng(    )           diāo残(    )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凝滞”的意思是            

              (4)将诗歌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 10.

                                                                                                                                    【甲】                 
                                                                                                                             过邬三湖上书斋

                  [唐]刘长卿

              何事东南客,忘机一钓竿。酒香开瓮老,湖色对门寒。

              向郭青山送,临池白鸟看。见君能浪迹,予亦厌微官。

                                                                                                                                     【乙】
                                                                                                                                   梅花书屋①

                  [明]张岱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②,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③”,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注释】①选自张岱《陶庵梦忆》。②幮(chú): 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③閟:同“闭”。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余筑四尺            (2)满三百余朵

              (3)倪迂“清閟”        (4)又以“云林秘阁”

              (2) 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前 四 壁 稍 高 对 面 砌 石 台 插 太 湖 石 数 峰。

              (3) 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4) 请写出【甲】诗中的韵脚。 (5) 请解释【甲】诗中“予亦厌微官”句中“予”的含义,并在【乙】文中找出与“予”意思相同的词语。 (6) 古人重视书斋坐落的自然环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怀。【甲】诗、【乙】文中选择了青山、钓竿、白鸟、梅花等景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张岱是小品名家,他善于运用修辞,灵笔点化,简练中见丰富、单纯中透雅致,营构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试以“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为例,赏析这句话的表达妙处。 (8) 读《梅花书屋》,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试从房屋环境和交友两方面,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刘禹锡的陋室与张岱的梅花书屋有何相似之处。 (9) 积累链接: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倾心吟咏的对象。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赞颂梅花即使遭遇挫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