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那一年,父亲的怀抱

              文/范泽木

                 ①十六岁那年,我报考了一所远在省城的三加二学校。开学前,父亲几近愁眉不展,喃喃自语地说:“干嘛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呢,在县城读多好,天气冷了,我可以给你送衣服,我可以定期来看看你,可是你到了省城,我怕是路也找不到了。”

                 ②他或许不知道,我就是为了避开他,才选择千里之外的省城。在我读小学、初中的九年时间里,他没少来看我,带着菜,或衣服。他的出现总能在我的同学里引起不少的哄动。他头戴草帽,永远穿一双解放鞋,背着一个破皮袋。久了之后,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草帽”。他一出现,同学们就纷纷跑来告诉我:“小范,草帽来了,在门口等你。”在一阵哄笑中,我脸白一阵红一阵地跑出校园。

                 ③见到我,他很欣喜,马不停蹄地嘘寒问暖。路边不时有同学经过,认识我的同学会与我打招呼“小范,你爸呀?”我吱唔着,半天说不出话。

                 ④我上初中后,他依然常来学校,不是给我带吃的,就是给我送衣服。许多次,他拉开破皮袋的拉链,掏出几块蕃薯,或拿出几个板栗。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今年,家里的蕃薯又丰收了,家里收获了好几百斤板栗。我低着头,躲避着同学们的视线。他却全然不顾我的神情,继续喋喋不休。到最后,我朝他吼了一声:“你什么时候才能不戴草帽,不穿解放鞋,不背这个破皮袋!”他有些惊讶,继而有些尴尬地搓着手说:“庄稼人嘛,习惯了,别的鞋子穿着不舒服。”

                 ⑤我跺了跺脚,飞似的跑回教室。

                 ⑥很快就开学了,父亲开始显得焦躁不安。他为我准备好生活用品,又往破皮袋里塞了不少零食。开学那天,他依然背着那个破皮袋,穿着解放鞋,唯一不同的是少了头上那顶草帽。

                 ⑦我们乘汽车、坐火车,终于到了我就读的学校。我很快认识了一个名叫小胡的同学,初次见面,我们相聊甚欢。缴费、领寝室用品,我和小胡一路相随,有意把父亲抛在身后。烈日炎炎的九月,他拎着大包小包走在学校宽阔的水泥路上。我突然有些难过。但这样的感觉转瞬即逝,我很快又沉浸到和小胡天南海北的闲聊里。

                 ⑧父亲帮我安排好了床铺,又补充了一些生活用品。午饭过后,我催促他,可以回家了,再晚没车了。他的脸上掠过一丝犹豫,初来乍到,你一个人可以应付么,你毕竟才十六岁。我不耐烦地说,不是还有小胡嘛,我晚上和他睡。父亲看了看我,不置可否。

                 ⑨在我的再三催促下,父亲决定回家。临走前,他深深地看着我,那样子,仿佛要把我刻进脑海里。我送走了他,心里长长地舒了口气。

                 ⑩我们寝室总共四个人,离家近的都回家了,寝室里只剩我和小胡。临近傍晚的时候,小胡忽然接到他父亲的电话。他看了我一眼,有些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我爸爸来接我了,叫我晚上回家住。”

                (11)那一刻,我懵了,巨大的孤独和落寞感紧接着袭来。想到要一个人在寝室里,面对这座城市的黑暗,我突然恐惧起来。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空荡荡的寝室里白炽灯发出昏黄的光。我后悔送走了父亲。他的草帽、解放鞋、破皮袋,都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并且亲切起来。我想起他临走时深情的眼神,忽然泪流满面。

                (12)眼下,我不知道到哪里吃饭,更不知道夜晚要如何入睡。我关上寝室的门,准备到校园里到处走走。

                (13)我走出宿舍,愣住了。是我父亲!他正挎着破皮袋,在门口愣愣地看着我。你没回家?我发觉自己已经有了哭腔。我还是担心你,决定不回家,在你们学校附近逛了几圈就回来找你了。

                (14)我飞快地奔到他跟前,一头扎进他的怀抱里。那是第一次,我那么安静地趴在他怀里,感受着他那么温暖的气息。

                (15)他拍了拍我的背说:“哭什么?爸爸在这里呢。”我吸了吸鼻子,眼泪如洪水般涌了出来……

            • 2.

              山城烧饼

              ①我第一次吃烧饼是在只有几岁光景的小时候。有一次二舅从山城来乡下看我母亲,见到我便取出一包东西,油乎乎的,先是依稀有一股咸香的味道钻入鼻孔,接着我便看到一个圆圆的,表面有螺旋纹的,焦黄的东西,样子有点像母亲做的玉米面锅贴。二舅从上面撕下一块喂在我嘴里,顿时满口都是一种油香的味道。那是我第一次吃烧饼,虽然只吃了一小块,但烧饼的味道却盘踞在了我的头脑中,而且这一次吃烧饼的经历,也成了我在伙伴们面前显摆的一个砝码。

              ②后来到山城读中专,学校食堂早餐就有烧饼,有时候和同学到离校不远的沙岭子去逛,饿了就在那儿买个烧饼,边走边吃边谈,走到宿舍,烧饼也吃完了。那是一段令人回味的青葱岁月,烧饼由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美味,还原成了一种涵养青春的普通食物。

              ③第一年放寒假回家和父亲闲聊,不知怎么就聊到了烧饼。父亲说当初二舅的烧饼是从山城买的,那时的烧饼真香。父亲还说原来山城卖烧饼的就那么几家,接着又自嘲地说,多了人们也买不起。父亲又说让我下次回来时给他买几个,我满口答应了,但事实上却没当回事。八十年代末的农村,生活已然发生了翻天fù( )地的变化,人们的饭桌上再也不是玉米面打到底的光景了,馒头、米饭已成为稀松平常的食物,就是点心蛋糕也不鲜见,我想父亲或许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因此放暑假回家时我并没有给父亲买烧饼,而是从商场买了几斤高级点心。回家后兴冲冲地从兜里掏出点心,满以为父亲会很高兴,却发现父亲看到那拿出点心后空空的背兜,目光深处似乎有一丝希冀的亮光转瞬即逝了。后来,他虽然吃着点心连连说好,但目光中那种落寞的神情却始终遮掩不掉。那次之后,父亲再没有对我提起过烧饼,我以为他忘了,也就不再想着这事了。

              ④我上中专的第二年,父亲办理了退休手续。父亲在乡镇工作近四十年,我们一家人跟着他像候鸟一样四处迁徙,脚步几乎抵达了家乡所有的乡镇。临近退休的前几年,他才调回了老村所在的镇,我们也才结束了那种居无定所的日子。

              ⑤退休后的父亲再也不用每天往返于老村与镇上之间了,但他却并没有悠闲下来,反而增添了一种烦躁感。他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打扫院子,侍弄果树,来往于田间地头。而且他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对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令母亲很上火,也很烦恼。中专第二年寒假回家,母亲向我诉了半天苦,有时候两个人还在我面前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弄得我也不知该怎么办。好在,他们也只是吵吵,吵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母亲说父亲的性格变了,以前可不是这样子,以前他总是遇事忍让的。

              ⑥度过了短短的假期,我又回到了山城的那所学校。头脑马上被眼前的景象和身边的事情填满,父母与乡村暂时忘到了脑后。临近放暑假的时候,收到了姐姐的一封信,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姐姐信中特别提醒我要记得给父亲买烧饼,她说父亲在她面前提过好几次了,很想吃山城的烧饼……直到这时我才知道,父亲参加工作前曾在这座山城做过一段学徒,就像小时候我把烧饼当作美味一样,他最喜欢吃的就是山城的烧饼。

              ⑦这次暑假回家,我的行囊中多了一兜烧饼。果然,当我把烧饼放在家里的桌上时,父亲感到很意外。他吃着烧饼,目光中有回味、有欣慰、有满足、有失落,他给我介绍他年轻时在山城的经历:杂货铺、武城街、堡子、大境门……那一天,他的兴致特别高,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目光炯炯,手舞足蹈,每个细胞都兴奋着、活跃着。那个假期,家中竟然很平静,父母再没有像以往那样吵过。我发现父亲眼中的焦虑、烦躁已经不见了,父亲又变回了原来那个慈祥、自信的父亲。他每天或者饶有兴致地打理着院中的菜蔬花果,或者和母亲叫上我到地里去给禾苗施肥锄草。

              ⑧多年后,我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才明白,父亲当年出现的那一种焦虑、烦躁的情绪,是一种典型的“退休综合症”,忆旧是其特征之一,而烧饼在此刻起到了一种连通今昔的媒介作用。我也才明白,父亲记忆中的烧饼之所以那么香甜,是因为它多了一种调味品,这种调味品就是岁月的沧桑


            • 3.

              外婆的芋饺

              毛尖

              妈喜欢看美食节目,星期天晚餐她就催我们快点吃,吃好可以看顶级厨师,虽然这个节目要到晚上9点多才开播,可她记挂着那几个火热PK中的选手,心有戚戚焉。选手们做出来的菜,虽然我看着常常食欲不高,但我妈都给他们打高分。唯一一次,她批评了三个做小笼包的选手。 妈叹了口气,想不明白这些能做满汉全席做法式大餐的选手,怎么就做不好一笼小包子!我爸就趁机批评了我妈的美食修正主义,厨师厨师,能做好青菜做好饺子,就是顶级厨师。是啊是啊,我跟着附和,在我心中,外婆就是顶级厨师,外婆的芋饺就是厨房绝唱。   

                说到芋饺,连我爸都黯然了。   

                外婆出身贫农,爸爸出身地主,一辈子,丈母娘和女婿在美学上就没调和过。外婆最烦爸爸的是,一天到晚让她洗手,洗烦了,外婆就会说,那你别吃我做的饭。爸爸有时抽疯,就真的去外面买馄饨吃,外婆一生气,就动手做芋饺。   

                芋饺,谁挡得住外婆的芋饺呢?那可是他们新昌媳妇的独门秘笈,听说从清朝乾隆年间就有了。常常,外婆一边捣小芋艿,一边开讲野史,新昌老家啊,出过一个大举人,可是,这举人进京没多久,就回乡了,因为想吃芋饺啊!这个故事讲好,外婆就开始把番薯粉和芋泥和起来,然后呢,她的故事也更高级了,这回说的是乾隆爷了,乾隆爷下江南,大家都知道他吃肉丁莲子酒燉鸭、春笋盐炒鸡、螺螄盒,哪里知道,他还吃过我们新昌芋饺!   

                外婆一边渲染乾隆爷吃芋饺心魂荡漾的场景,一边开始包小芋饺了。大拇指大小的芋饺,塞足了肉馅,站在砧板上,个个精神抖擞。我们四个孩子站在旁边,数啊数,数到一百个的时候,外婆要讲外公的故事了。外公,在外婆的心中,那是比乾隆爷还高级的。但是,我们不想听外公的故事了,我们催着外婆,可以下第一锅了!   

                这个时候,爸爸也熬不住过来给外婆扇扇子了,丈母娘看一眼女婿,想再讽刺他两句,话到嘴边变成了:“不用扇我,去扇煤炉。”我们也跟着拿起扇子去扇煤炉,直把火苗扇得一尺高,直把小芋饺扇到透明。   

                撒上葱花,一人三十个,吃到一半,表妹哭了,她说刚才一个芋饺直接滑下喉咙的,不能算。外婆就给她补一个。我们于是也跟着说,刚才我也滑下去一个……

                这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   

              芋饺呢,其实妈妈也会做,姐姐也会做,但是,妈妈做芋饺的时候不会讲故事,姐姐还用上了搅拌机,后来在超市,我们还发现过速冻芋饺,可我拿起又放下了。因为在我心中,芋饺的工序,包含了外婆的故事,包含了我们的期待,包含了那被扇得一尺高的火苗。

            • 4.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B.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5.

              爱到无力

              丁立梅

              (1)母亲踅(xué)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2)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母亲都记着。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3)这次回家,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

              (4)姐姐说,妈老了。

              (5)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

              (6)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儿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7)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厨房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8)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B)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9)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 6.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眠。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问起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

            • 7.

              ①“不害怕路上有多冷,直到还有一点余温,我也会努力狂奔……”

              ②那天的风雪真大,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花漫天飞舞,风吹到哪儿都是刺骨的寒。但我坚持要去书店,希望能淘几本好书。

              ③我走进书店,取下红围巾,抖了抖上面的雪。店里人很少,我便静静地看,慢慢地选。音响里轻轻播放的是刘德华的《EveryoneIsNo.1》,“不需要自怨自艾的惶恐,只需要沉着,只要向前冲,告诉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忽然从收银台那里传来了一阵争执声,我抬眼望去,原来是营业员在指责一个孩子。那孩子最多十岁,身上棉衣单薄,但是很整齐、很干净。也许他太小了,根本就不是来买书的,大概只是来看书吧。营业员尖声地说:“要买就快点买,不要老是磨磨蹭蹭的看来看去!是不是想顺手牵羊啊?”唉,在这样寒冷的风雪天里偏又遇到了说话这样尖刻的阿姨,孩子极力睁大眼睛,泪水溢满眼眶。他努力控制着在眼中打转的泪水,似乎知道不能分辩,因为只要嘴角稍微一动,泪水就会不争气地像决堤的洪水跌落下来。他把目光移向别处,故意不去看那位誓不罢休的阿姨,却难以掩饰满眼的无助和绝望。

              ④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甚至犹豫是否应该出言帮助这个深陷困境的孩子。忽然那孩子游移的目光落到了我身上,不再移开,我看到那溢满泪水的大眼睛上睫毛弯弯,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⑤看着他映在风雪里委屈又无助的样子,我忽然觉得也许他家里很穷,没有多余的钱买书吧;或者因为贫穷而退学,独自一人来到这陌生的书店,看看这里的书,渐渐让希望悄悄飞进他幼小的心。在某个晴朗而无风的下午,他或许会躲在教室外的某个角落认真的听课吧……他曾经也是很活泼很幸福的啊。

              ⑥现在,营业员竟说这孩子来这儿看书是为了顺手牵羊!贫穷击碎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贫穷也刺伤了无数孩子的自尊心。希望工程宣传画中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渴望上学的期盼的目光,让人想起来就心痛,而眼前这个孩子信任的目光,让我觉得此刻我是他唯一的亲人。

              ⑦我心中顿时忘记了风雪的寒冷,感受到自己被信任的温暖和力量。我告诉自己一定不可以袖手旁观,不能眼看着这个孩子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季节冷冻了他那颗渴望温暖与信任的心,不能让这个渴望学习的孩子在人生的风雪中迷途。

              ⑧营业员正要动手夺那孩子手里的书,孩子的眼睛低垂下来,他似乎无心再控制打转的泪水。我疾步走了过去,用异乎寻常的冷静口气对那孩子说:“选好了书也不和姐姐说一声,姐姐等你一起付钱呢。”我扬着手里钱,笑着由孩子转向营业员。此刻店里回荡着刘德华的歌声:“不害怕路上有多冷,直到还有一点余温,我也会努力狂奔……”

              ⑨店外仍是漫天风雪,但心中已不再寒冷,雪花宛若风中飞扬着的片片梨花,一种幸福的暖意油然而生,因为我从那孩子的眼中看到了温暖的春光。  

            • 8.

              为灰暗的时光着色

                 ①那一年,我上初一,走进了青春悸动的年代。青春本应该充满活力,但那时的我却沉默寡言。因为,我的家境贫寒,当同学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去上学时,我只能每天走着十里地上下学:当同学们穿起漂亮的新衣服时,我却穿着哥哥曾经穿过的衣服。那份莫名的失落总在,心头打转。

                 ②让我安慰的是,我的学习始终在全校是第一名。每次考试听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看着百名榜上第一个名字,我的心底总会激发出一种自豪。那时,我就悄悄地告诉自己,你没有一个五彩的世界,但你始终站在高峰。为此,我拼命地学习,希望保住我的优势,也保住我心中那点自豪。

                 ③下学期,班级新来了一位同学叫林浩,与我同桌,他的家庭条件也一般,学习也很好。他性格很开朗,很快我们便成为朋友。林浩的生活与我的生活完全不同,因为家境贫寒,我每天把自己关在教室里,少了很多应酬。可林浩总和同学们一起凑钱聚餐,和他们出去玩。其实许多时候我想告诉他,家里挣来的钱不易,不能乱花,要把功夫用在学习上。可我又不能和他说,因为他的成绩并不差,第一次参加期中考试便是班里第三,全校第十名。

                 ④那天晚自习下课,林浩突然拉着我,对我说校门外有新来的烤串,请我吃。我当即摇头,说那东西贵得狠,一串要八毛钱,我们俩没有几十串是不够的。林浩突然笑了,对我说:“嗨,放心,不用你掏钱,但今天晚上吃完,明天你必须跟我办一件事。”我耐不住林浩的软磨硬泡,便跟他去了。我知道,我的内心对那里十分向往。

                 ⑤那一晚上,我们吃了70个串,花了近60元,说实在的,我很心疼,就算是林浩大方地付了钱,我心里依然不好受,要知道,那时我的生活费每月才150元。

                 ⑥第二天,我主动找到林浩,问他办啥事。他带着我骑着自行车跑了三十里,来到了一个蔬菜种植区,上了一筐的菜,然后再带着我来到一个市场里摆起了地摊。林浩的叫卖声很自然,只是我感觉十分难堪,没有喊一声,生怕同学们认出我。可那一天,我们挣了20元,我突然有一种惊喜,星期天我们又去了,那一天,我们挣了30元,而且我真正地喊出了叫卖声,再也不怕同学们认出我,也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⑦一晃儿,期末考试结束了,我又是第一,这次林浩也前进了,考了全校第五名。那天,他非要拉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去过那里,我几乎是被林浩架着去了。虽然那一天,我们每人只要了一瓶饮料,但听着就像在耳边的音乐效果,坐在软软的座位上,我陶醉了,也哭了。因为在我心里不能涉及的地方,我走了进来,也改变了我的想法,身心从未有过的放松。

                 ⑧再后来,我突然发现我离不开林浩了,他走到哪里,我都想跟着。和同学聚餐,我参加,掏多少钱我都愿意,尽管有时为了把钱补回来,每天吃一顿饭,或是馒头咸菜。和林浩逛商场,买裤子,花光生活费,我们就去发小广告,甚至再去贩点东西卖。我发现自己变了,但这种变化是一种欣喜,我甚至感受到我的天空总是蓝的。

                 ⑨初三下学期,林浩又转学了。那一天,我们坐在一个小饭馆里使劲哭,林浩告诉我:“程刚,我们的家庭是穷,但不能让自卑占据我们的心灵,我们的青春要有色彩,否则会后悔……”

                 ⑩是的,每个人都有青春的时光。在那个时光里,我们要学会努力为自己着色。只有这样,当我们再去回首时,才会看到那段五彩,才会在平淡的日子里找到激情如火的时光。

            • 9.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⑾“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 这位叔叔住的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⑿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⒀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⒁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⒂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⒃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⒄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⒅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选自《读者》,略有删改)

            • 10.

              冬日暖阳

              ①似乎是一夜之间,由秋季进入了冬季,而且是直接到了隆冬时节,风刮到脸上,让人生生地疼。我走在上班的路上,眼前蒙混一片,分不清哪是江边的树,哪又是江边的人,那些晨练的声响有着从未有过的嘈杂。我不开心,很不开心,昨天发生的事情让我不知道是怎样把昨天熬了过去的。

              ②昨天下班我先去了一趟银行,回家,是母亲开的门。奇怪了。往常都是女儿守在门口,痴痴地等着我,一听到我的脚步就会给我开门的,此刻,却不见她的踪影。母亲沉重地看我一眼,朝里屋努努嘴。我下意识地走到女儿房间,只见女儿伏在书桌上,脸埋在臂弯中,肩膀在抽耸着。我走过去,拍拍她的小脑袋:“小朋友,妈妈回来了,怎么没有给妈妈开门啊!”女儿抬起头,满脸泪水:“妈妈,我们班同学说我不爱地球,不要和我交朋友!”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怎么会呢?我女儿开朗、大方,既有女生的细腻,还不乏男生的豪气。“妈妈,你看。”女儿把她的一幅画递给我,“我画的是外星人到地球,他们给地球带来了不一样的绿色种子,可以让地球更美好。同学们说,这是外星人给地球制造的垃圾,他们说我要破坏地球,我不是好孩子。”那幅画,我是知道的,那是女儿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画好的。绘画,才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已学了3年,这是她的爱好,也是她最大的自信之一。我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故作轻松地问:“哦,小朋友,是他们没有看懂你的画吧!你有没有把这件事跟老师说说,有没有把你这幅画的意思和同学说说?”“我去找老师,老师很忙,没有时间停下来听我说;我向同学们解释,他们在那里起哄,根本不听我说什么。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女儿无不委屈地望着我。我想尽办法安抚女儿,终于等到她入睡,看着女儿脸上的泪痕,我想:不行,我得上网和学校老师联系交流一下。去拿I Mac Air,包里空空的,我从客厅找到卧室,从卧室找到客厅,哪都没有找到。到底放哪儿呢?努力想想,天!我的I Mac Air放在银行的柜员机上!就这样,这个晚上,千回百转,难以入睡。为了弄丢的I Mac Air,为了女儿那颗受伤的心。

              ③尽管这样,班还是得上啊!步履维艰地到办公室,我把昨天的遭遇一股脑儿地告诉了同事们,他们竭尽所能地安慰着我,微信上一个多年的朋友甚至问到我的I Mac Air是哪个型号,什么颜色,她要买一个给我快递过来。还有朋友出主意:“下班后,去昨天那家银行问问,说不定哪位好心人捡到你的I Mac Air,交给柜台了咧!”我摇摇头,连我女儿那颗美好的心都会被人忽略,被人伤害,这个社会,还能让人相信什么!这一天就在这样的哀愁无望中接近尾声了。

              ④临下班,朋友再次短信过来:“别忘了去银行问一问。”“不能辜负朋友的这一片好心哦,我陪你去银行!”同事跳过来挽着我的手,不由分说地拖着我往银行去。银行快下班了,到银行办事的人也只有零星几个了,银行的门卫依旧是一脸严肃守卫在银行门口,同事脆生生地问道:“请问,你们昨天有没有捡到一个I Mac Air?”门卫的面部肌肉松动了一下,眼睛里好像唤起了某种记忆,他说道:“似乎有,去里面柜台问问吧!”一潭死水被激起了一点点涟漪之后还是死水一潭。门卫说的是似乎。这个社会,见老人摔倒了都不要冒险去搀扶;《一分钱》的童谣是在哪个年代传唱的!我丢的可是一个最新版的I Mac Air。我迈向营业厅的腿立马又不由自主的缩回。同事不管那么多,她似乎有了某种动力,继续拖着我,直冲进营业厅,噼里啪啦向柜台营业员说明来意,营业员如释重负:“哦,失主终于来了,昨天有人在柜员机捡到一个送进来了!”“什么!”我不敢相信有这样的事,我变得语无伦次,“请问是你捡到的吗?哦,不对!请问是谁捡到的?”营业员笑意款款:“没有留下姓名,是一个中学生。”                 。为了失而复得的I Mac Air,更为了这久违的暖暖人心。

              ⑤生活中的风霜冰雪是为了见证阳光雨露的可贵,人生路上的坎坷不顺是为了彰显隐忍超越的伟大。回家我要告诉女儿,学会用她那颗美好的心灵包容一切,微笑着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轻快的脚步快得不能再快了。江边,视野开阔,澄澈一片,斜阳映照着我。显然,这是一个暖冬。

              (原文有改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