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 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①    ;语段(二)用     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       ③    

            • 2.

              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 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作者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 请你联系上下文,揣摩父亲那时的心里活动,组织好语言,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最后一句话“心里漫上一阵痛楚”,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怎样理解“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 【乙】段中乐其岁物之丰成和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______________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 4.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小题。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篷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rěn无比的生的意志。在这样一个巨人面前,还有谁会不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横线字注音。 

              (          )             坚rěn(       )无比

              (2)文段中写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含蓄”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凝重”一词中的“凝”意思是_________。  

              (4)将文段中划线句改成一般肯定句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以下句子中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  )
              A.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紧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B.“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C.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D.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
            • 6.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①游也,一旦款门②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③之委积④,既芟⑤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⑥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⑦,延其槛,行其泉⑧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⑨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⑩。孰使予乐居夷⑾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钴鉧潭记》

              【注】:①亟(qì):多次。②一旦款门:一天早晨来敲门。③私券:私人借据,指债务。④委积:积累,堆积。⑤芟(shān):除草,这里指开荒。⑥贸财:换钱。⑦崇其台:把台再修高些。⑧行其泉:沟通泉水。⑨潀(shōng):小水流入大水的声音,这里指水流到潭里的声音。⑩迥:辽远。⑾居夷:居住在边远地方。

              (1)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其 清 而 平 者 且 十 亩 余

              (2)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水清冽  尤:_____     ②贸财缓祸  以:_____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4) 【甲】文描写景物角度多样,如:①点面结合。如写石:“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_________”是面。②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是动。

              (5) 【甲】【乙】两文都为柳宗元所作,都写了潭,但有所不同,请从景物的特点上和作者的情感上加以分析。

            • 7.

               《穿校服的父亲》

              邓迎雪

              (1)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们称他为“凉皮校服哥”。

              (2)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我贫寒的家境,母亲早逝,父亲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父亲又心疼我学校离家太远,就让我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 

              (3)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请我一起到校外吃饭。我拗不过他们的热情,随着去了。校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馍、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围满了人。这时,不知谁提议去吃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我们走向 “凉皮校服哥”。 

              (4)我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发现那个忙碌的身影如此熟悉。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己的父亲?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 

              (5)“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我听见一个大嗓门男生在跟父亲开玩笑,而父亲居然还好脾气地笑! 

              (6)我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转身逃跑般离开了。 

              (7)到了寝室,我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我的胸口。 

              (8)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他没有计较我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再说你住校,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我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父亲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我一条毛巾,就到厨房做饭去了。 

              (9)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在校门口摆摊了。我隐隐约约听同学说,那个卖凉皮的不在那儿了,找了好几回都没有。我听了,略略放了心,心想父亲在别处做生意也是一样的。再回到家时,我和父亲都没有提过这件事。 

              (10)转眼到了六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几名学生参加。那天上午,我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场,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我就在那儿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 

              (11)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天太热,行人逃也似的匆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父亲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 

              (12)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汽车空调“咝咝”地吹着冷气,竟然吹出了我的泪,我愧疚极了。是不是自从被我从校门口撵走后,父亲就一直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他从不在我面前提一个字。我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父亲给我的依旧是浓浓的爱。 

              (13)那天考试后,我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父亲有些吃惊的望着我,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

              (1) 本文以“我”对父亲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请从⑸-⑿段中找出表现“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埋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愧疚 

              (2) 赏析下列句子。

              (1)“我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转身逃跑般离开了。”(从描写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结尾写道“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我”的心理会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1)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 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 9.

              养 鱼 记

              【北宋】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选自《居士外集》)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修竹环绕荫映未尝 物              植:种植
              B.纵锸以浚之,汲井以 之            盈:充满
              C. 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循:循环

              D.数十鱼                          市: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流飘荡                 势竞上                ③蝉则千不穷                  泠泠作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3)作者着力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4)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两篇短文的异同。

              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等共同特征。

              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秋天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