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 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①身为现代人,你已经习惯于享受网络信息带来的便利,然而,在你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同时,你也已经身陷网络带来的危害之中。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的大脑正不断被网络影响,变得越来越笨。

                  ②2015年,微软通过抽样调查和脑部扫描研究了2000名加拿大人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结果发现,进入新世纪之后,人们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陡然缩短了。2000年的时候,人们专注于某项具体事务的平均时间还有12秒,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就缩短到了8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智能手机和海量网络资讯的出现,很多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经常查看手机、会在看电视的时候使用其他智能设备。而且,由于上网的时候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游戏、新闻、聊天、购物等多窗口频繁地切换操作让人更加容易分心。

                  ③调查还发现,网络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在年轻一代中更为严重。2012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针对美国和波多黎各2000多名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科技让这一代学生的注意力不如上一代;64%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在扰乱学生注意力上的负面作用远胜于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的进步。

                  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将老鼠放在机关重重的小箱子中,老鼠在箱子中如无头苍蝇一般的乱撞,无意中触到了杠杆,这时一颗食物便会从天而降。不一会,老鼠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关联,开始自己主动按起杠杆来了。接下来,老鼠吃到食物的条件开始变难,比如加入两盏灯——红灯和蓝灯,当红灯亮起按下杠杆时,棹食物;而蓝灯亮时,随便怎么按都不会出食物。过了一段时间,条件继续升级,但老鼠仍然乐此不疲地玩这种“游戏”,直到死于疲惫。

                  ⑤科学家发现,在斯金纳的实验里,按下杠杆可以刺激老鼠的伏隔核(伏隔核被认为是大脑的快乐中枢,对诸如食物、毒品等刺激有反应,负责生产多巴胺)。人类痴迷于玩电子游戏而忘记吃饭睡觉的时候,大脑中激活的区域与老鼠的类似,比如一个韩国人就曾因连续不停玩游戏50个小时之后死亡。而在2012年的另一项研究里,科学家发现,长时间上网导致脑部结构的变化与那些因毒瘾或者是酒瘾造成的大脑病变有着惊人的相似。无论是网瘾者还是酒瘾者,大脑前额叶皮层中的灰白质(灰白质主要作用是调节情绪和意志力)容量都会减少。因此,英国网瘾研究专家鲍登·琼斯表示,网络上瘾是种病,它已经危害到了人类的大脑。

                  ⑥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不那么普及的时代,人类都习惯记忆大量知识,比如英文单词以及小说的内容,但是,科技的进步扼杀了这样的需求,这也就让人类的记忆力失去了发挥的空间。因为我们知道某某知识或者信息只需上百度查一下就明白了,自然就会认为不需要记在脑子里,所以,当今的网络就好比人脑的外接硬盘——我们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外包”给了它。

                  ⑦人类记忆分为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大脑所收集到的信息需要经过“转存”,才能变成长期记忆。任何打断这项转存工作的行为,都会破坏原先想要记住的信息,比如看书看到一半突然去读短信,或是阅读文章的中途去查看电子邮件。新科技所带来的过量信息和干扰,让人脑难以形成长期记忆。另外,因沉迷手机和网络导致的睡眠过差也损伤了大脑的记忆能力。

                  ⑧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上网期间,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相同或者类似的动作,如敲击电脑键盘、拖着鼠标点击左右键或滚轮、用指尖在触摸屏的各个图表或者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等。这让我们的大脑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很难将一段时间内大脑中的有效信息加以筛选和集中,以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我们在使用数码设备浏览网络时,常常不知不觉地采用略读和跳读,感受不到传统书籍带来的那种良好阅读体验,比如,能够结合语境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内涵,或者努力读懂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所以,科学家建议,如果你想要真正静下来深入思考,就必须远离那些数码产品。

              (1) 网络给人类大脑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作答。

                  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未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显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咸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籍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1) “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可燃冰

              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燃冰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其中水的含量占绝大多数。
              B.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 
              C.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物质。

              D.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
            • 5.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得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③段加下划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①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这使我记起幼时曾猜过一个谜,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②此后我就留心这八条脚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或檐下去了。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却是气力较大的飞虫,它急忙跑来,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向飞虫去缚,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时,往往还会发吱吱的微声。但是小孩们常爱蜜蜂,不喜欢蜘蛛,如被他们看见,往往把蜜蜂救下来了。

              ③但是最难捉的是披甲的飞将,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被兜住了,但是它的甲很厚,很重;不但如此,而且它的力气很耐久。它的六条脚东一推西一撑,好容易把这条腿缚住,那条腿又伸出来了。有时候缚了几转,又被它滑脱,啪的一声跌在地上。蜘蛛只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这倒还没有什么要紧,最可怕的是碰见蜾蠃。它静悄悄地忽然来了;振动它的翅膀,剌剌地向网里去一撞,急又离开。网起了振动,蜘蛛以为已有物网住,匆匆地赶去捕捉时,不提防蜾蠃用了最敏捷的手段,突然把它用足抱住,迅速飞去。蜘蛛被它袭击时,很难得幸免的……             

              (节选自周建人的《蜘蛛》)

              (1) 下列关于“蜘蛛捕捉食物情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第2段说明蜘蛛怎样捉飞将时,先说捉蚊蚋,再说捉飞虫,最后说捉带枪的,这是用( )说明方法
              A.写蜘蛛捉小蚊蚋,突出蜘蛛的感觉灵敏、行动迅速的特点。
              B.写蜘蛛捕捉“力气较大的飞虫”,使用的是“捆缚法”。
              C.写蜘蛛捕捉“带枪的”“飞将”使的是“游击战”,描写了蜘蛛谨慎而又机智果敢的情态。
              D.蜘蛛捕捉失败时的“怅然”以及被蜾蠃捕食的“难得幸免”,看出作者对蜘蛛的不满。
            • 7.
              阅读语段,完成1—6题。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候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1) 文中加点的词“一忽儿”,是____________的意思,说明松鼠爬上一棵很光滑的高树____________,爬树的____________,准确地说明了松鼠的____________。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选文第一段,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松鼠活动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活动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常吃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选文第二段,找出表现松鼠机警、敏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选文第二段文字从松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松鼠的特点的。
              (6)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 8.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B.在昆虫的日历里,金龟子是最准时的。
              C.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
              D.每只松树金龟子产20枚卵左右。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纸书长智慧
              徐知乾
                  ①近些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万全球的屏幕阅读也得到了持续发展,人们使用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各种屏幕阅读方式,其人数和次数均有显著上升,而纸质出版物的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那么,屏幕阅读有可能最终取代纸质阅读吗? 《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市民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纸质阅读的选择达到了56.69%,屏幕阅读仅为42.72%这说明纸质阅读方式目前仍占据优势地位
                  ②纸质阅读为何魁力犹存呢?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就开始从多种角度来分析纸质阅读相对于屏幕阅读是否有其独特的价值,实验室的研究测试、民意调查和消费者报告均表明,纸质阅读的诸多优点是屏幕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例如,纸质阅读能让读者迅速有效地从长篇文字中找到想要读的内容,屏幕阅读就没有这么方便了,这就意味着给阅读造成了妨碍;与纸质阅读相比,屏幕阅读还会消耗更多的脑力资源,这也导致读者在疲惫状态下更加难以记住所阅读的内容;当读者面对纸张时,因不用担心广告是否会突然跳出来,不用去不断调节屏幕的页面,其精神状态相对更平静更舒展,纸质阅读的氛围显然更有助于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
                  ③纸质阅读除了在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外,其作为报纸书刊等纸质媒体本身,还独具优势。《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还显示,在回答为什么要选择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时,选择“考虑资料的权威性、学术性”和“需要深度阅读”的比例皆超过了60%,其它的理由还有“篇幅长”、“文字比图片比例大”、“专业性强”等。相比之下,网络文字在阅读内容的权威性、学术性、专业性等方面就大打折扣了。
                  ④研究人员还发现纸质媒体在所有权方面独具魅力。当你买下一本纸质书时,你就完全拥有它了,但如果你买一本电子书,那只是租到它而已。纸质书可以拿到二手市场上卖,当它变为稀有版本以后还可以升值,电子书却永远不会缺货。更重要的是,一旦你购买了纸质书,这书就不会像电子书那样,有可能面临被他人通过远程控制手段把书的内容删除或替换的危险。由此看来,开卷有益这句话本身还有一层以往被人们忽视的意义,那就是:阅读并收藏纸质书卷,不但能益智,书卷本身还可能保值增值,其“益”处还真不能小觑呢。
                  ⑤不过,人们发掘纸质阅读和纸质媒体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呼吁人们放弃屏幕阅读和数字媒体,而是提示人们,没有必要厚此薄彼,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环境来寻找合适的阅读方式。如果单纯认为纸质阅读和纸质媒体过时了,那就显得有些偏执了。
              (1)阅读②、③两段,说说与屏幕阅读相比,纸质阅读的魅力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简要解说。
                  一旦你购买了纸质书,这书就不会像电子书那样,有可能面临被他人通过远程控制手段把书的内容删除或替换的危险。
            • 10.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工智能,有了定制“大脑”    ①日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发布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名为“寒武纪”。该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中科院计算所陈天石博士透露,这项成果将于今年内正式投入产业化。在不久的未来,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都将更加可靠、易用。
                  ②前不久,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围棋程序“AlphaGo”以4:1战胜了韩国棋手李世石,其中,“AlphaGo”的成功秘诀就是模仿人类通过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
                  ③“ 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通俗讲就是指计算机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机制来学习、判断、决策。近年来,这种方法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它在近期和未来都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说。
                  ④陈天石说,“深度学习”能发展到现今阶段,得益于计算系统运算能力的提升,而这种提升正是作为技术支撑的处理器爆炸式发展的结果。目前,“AlphaGo”使用的处理器是在其他领域通用的CPU处理器。2010年,谷歌使用1.6万个处理器运行7天来训练一个识别猫脸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围棋上战胜了人类的“AlphaGo”则需要更多的处理器,普通人要想使用这项技术是不可能的。
                  ⑤“普通的处理器就好比瑞士军刀,虽然通用,但不专业。如果厨师要想做出像样的菜肴,就必须使用专业的菜刀, 而专门的深度学习处理器就是这把更高效、更快捷的‘菜刀’.”陈天石说。
                  ⑥深度学习处理器,就是给电脑创造出模仿人类大脑多层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的芯片。在深度学习处理器的运行当中,计算系统的运算能力提升是决定深度学习处理效率的关键。 而中科院计算所此次发布的“寒武纪”处理器,比“AlphaGo”所使用的处理器在性能上提升两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它能够让人工智能跑得更快、更远。
                  ⑦据陈天石介绍,今年课题组和中科院计算所已经孵化了中科寒武纪公司,正式准备进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未来应用瞄准企业、科研院所里的高性能服务器、高效能终端芯片、机器人芯片三大领域,实现更多功能。比如用手机拍照就知道照片中的人是谁,可对众多视频进行智能归类,图片搜索也将更加准确易用,只要在路边随便拍下一棵树,就可以搜索到这棵树的所有资料,而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文字搜索。据介绍,“寒武纪”未来可服务的领域既包括社会民生,也包括国家重大需求。
                  ⑧在不少人工智能专家看来,尽管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依然可以用“方兴未艾”来形容。“当前,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可以在单点突破、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超越人类智能。比如日本仿人机器人、美国猎豹机器人、德国工业机器人,以及我国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说。
                  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杨生看来,过去几十年,科学家往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机器人动作的研究上,让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爬、抓、行、跳等。 徐杨生打了一个比方:前50年,我们研究的多是机器人“穿衣服”这个动作,却没有让机器人学会“要不要穿衣服”等感知和认知能力。
                  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谷歌、百度等公司陆续推出“AlphaGo”“百度大脑”等深度学习程序,推动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谭铁牛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和脑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3日)(1)下列关于“寒武纪”芯片说法,的一项是 ______ 。
              A.“寒武纪”是全球首个“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
              B.前不久,搭载了“寒武纪”芯片的围棋程序“AlphaGo”以4:1战胜了韩国棋手李世石。
              C.“寒武纪”芯片的应用,将使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都将更加可靠、易用。
              D.该课题组人员透露,“寒武纪”芯片已于今年正式投入产业化了。
              (2)下面对选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的一项是 ______ 。
              A.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地阐释了“深度学习”的概念。
              B.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深度学习处理器的高效。
              C.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寒武纪”处理器的性能更加强大。
              D.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我们在机器人研究方面的不足。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的一项是 ______ 。
              A.因为“深度学习”能迅猛发展到现今阶段,所以技术支撑的处理器得到了爆炸式发展。
              B.“寒武纪”项目未来可服务的领域,包括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民生。
              C.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杨生看来,过去几十年,科学家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机器人动作的研究上。
              D.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水平也会不断进步。
            0/40

            进入组卷